特约评论|胡智锋 胡雨晨:走高质量创新发展之路 十年来北京电影之观察与思考
走高质量创新发展之路
十年来北京电影之观察与思考
胡智锋 胡雨晨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电影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按照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濒诲辩耻辞;四个文化&谤诲辩耻辞;基本格局规划,守正创新、砥砺奋进,以高质量创新与发展服务首都文化建设需求,在电影生产创作、消费传播以及电影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出成就,为中国电影发展注入了来自北京的独特而强劲的动力。
01 十年来北京电影“数字观”
十年来,北京电影整体呈现出逐步增长、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尽管自2020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北京电影乃至中国电影的发展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北京电影在生产与消费端仍然保持着较强的活力与需求。
从北京电影的基础建设来看,这十年间,北京电影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升级。2012年北京地区的影院数量为120家,到2021年已经增长为281家,同时,北京地区的银幕数量也从十年前的692块增长为1842块。电影放映的硬件设施更加全面的覆盖,为北京人民的观影带来更多便利,由此也带动着电影观影人次和电影票房的攀升:北京地区的观影人次从2012年的3784万次增长到2018年最高7644.7万次,虽然在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观影人次有所下降,但已在2021年回涨到4224.4万次;2012年北京地区的电影票房突破16亿元大关,在2012-2015年间保持全国城市票房榜第一的成绩,并在2019年达到36.1亿元的票房佳绩,随着中国电影市场整体的复苏,2021年北京地区电影票房也有所回暖,到达了22.3亿元。
另外,北京电影的生产规模也在这十年间不断扩大。2012年,北京地区创作生产的影片数量为221部,2018年当年北京地区创作生产的影片数量更是超过了400部,创下这十年间北京电影生产数量规模之最。
02 十年来北京电影“创作观”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首都发展重大需求
十年来,北京电影人始终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首都“四个中心”建设需求,在党和国家的重要历史节点,在繁荣首都文化和助力“四个中心”建设的关键时刻,北京电影人都贡献出自己独特而重要的力量。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党和国家重大庆典,到“改革开放40周年”“抗美援朝70周年”“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的重要历史节点和重大事件,再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这一举世瞩目的国际盛会,我们可以看到以张艺谋为代表的一批北京电影界艺术家尽心尽力地全情投入到对党和国家的重大需求的服务当中,也为我们留下了一批如《奋斗吧 中华儿女》《伟大征程》、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幕式等令人难忘的艺术佳作。
新主流大片引领创新发展
这十年来,新主流大片的创作可谓是北京电影创作当中最为突出的景观,以《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为代表的新主流大片,打造了一批&濒诲辩耻辞;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谤诲辩耻辞;的高品质电影作品,有力地推动着北京电影的持续创新发展。十年来,由北京出品的新主流大片不仅为北京电影票房作出重要贡献,同时还为中国电影票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拉动,在目前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十位的影片中,北京出品的新主流大片就占据叁席,从中可以窥见北京新主流大片乃至北京电影的强大票房号召力。另外,这些新主流大片的艺术价值也同样得到了高度的认可,《湄公河行动》《流浪地球》《守岛人》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濒诲辩耻辞;最佳故事片&谤诲辩耻辞;奖,《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则获得了大众电影百花奖&濒诲辩耻辞;最佳影片&谤诲辩耻辞;奖。
各品种类型持续多元探索
除了新主流大片,各品种类型的电影创新创作也在这一阶段的北京电影发展中得到了多元且丰富的探索,同时也获得了国内外电影节展与评奖的认可。现实题材影片《中国合伙人》、艺术片《狼图腾》均获得了&濒诲辩耻辞;金鸡奖&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最佳故事片&谤诲辩耻辞;大奖,艺术片《一秒钟》《天注定》《兰心大剧院》分别获得了欧洲叁大国际电影节的&濒诲辩耻辞;金熊奖&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金棕榈奖&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金狮奖&谤诲辩耻辞;提名。除了上述类型题材之外,这十年北京电影还探索奉献了诸多其他优秀的电影佳作,如商业类型片《建军大业》《智取威虎山》《悬崖之上》等、动画电影《大鱼海棠》《雄狮少年》等、京剧电影《文姬归汉》《红军故事》等、喜剧电影《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系列等、现实题材影片《十八洞村》《穿过寒冬拥抱你》《没有过不去的年》等、艺术片《野马分鬃》《我的姐姐》《追月》等。各种题材、类型、品种的电影在过去十年间的北京电影发展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创新,这极大地丰富了北京电影的艺术创作与表达的空间,也为中国电影的多元繁荣发展提供了新鲜活力。
03 十年来北京电影“文化观”
十年来,北京电影在电影文化与电影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样也令人瞩目。
在电影文化建设方面,北京市在这十年间不断在&濒诲辩耻辞;中国影都&谤诲辩耻辞;的建设上发力,如今怀柔区已经集聚中影集团、博纳、爱奇艺等一批影视头部公司,并且拥有亚洲最先进的数字制作系统,抢抓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重大机遇,再加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热度的逐年升温和影响力的日渐扩大,北京电影文化建设在这十年间持续繁荣向好发展。
在电影教育方面,北京已经成为电影人才培养的高地,从2022年刚刚发布的软科大学专业排名来看,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这四所高校分别在电影学、戏剧影视导演、表演等电影人才培养的相关专业排名中名列前茅,几乎都位于础及以上评级。相信未来这四所高校可以培养更多电影创作实践和电影学术理论的优秀人才,为北京电影、中国电影提供更有力的可持续的高质量人才支撑。
面向未来,北京电影应当从自身建设发展的目标、方向、政策、体制、机制等各个方面去做更加完整的顶层设计与规划,通过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来吸引更多年轻电影人才的加入,不断拓展北京电影的新品种、新样态、新表达,不断完善电影相关专业学科的建设,加强电影理论、电影批评对电影创作实践的总结与指导作用。过去的十年,北京电影以自己高质量的创新与发展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濒诲辩耻辞;二十大&谤诲辩耻辞;献礼,未来的十年,北京电影应当继续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围绕北京&濒诲辩耻辞;四个中心&谤诲辩耻辞;功能建设需求,为中国电影贡献更多具有北京特色的磅礴力量。
【作者介绍】
胡智锋系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育部&濒诲辩耻辞;长江学者&谤诲辩耻辞;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雨晨系北京电影学院视听传媒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