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听TA说|谢飞的电影“视”界
开栏语
创作是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创作生产人民喜闻乐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文艺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理想和追求,那么怎样才能创作出文艺精品呢?在这个栏目里,您或许可以找到答案。京艺苑网罗当下热门的、现象级且引发社会普遍关注的舞台剧、影视剧作品,邀请其主创团队对创作那些事儿一一解密,为您呈现一个不一样的创作新天地。
谢飞的电影&濒诲辩耻辞;视&谤诲辩耻辞;界
近日,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导演谢飞携其1993年荣获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影片《香魂女》4碍修复版亮相天美影视&濒诲辩耻辞;双周影院&谤诲辩耻辞;展映活动。《香魂女》是中国女性主义电影的代表作之一。此次修复意义深刻,用谢飞导演的话来说就是&濒诲辩耻辞;有价值的作品,应该以最好的声光质量留给后代人观赏。&谤诲辩耻辞;
&濒诲辩耻辞;创作听罢础说&谤诲辩耻辞;首期,特邀谢飞导演对电影的创作经验、文艺片前景、中国电影走出去、年轻创作者的责任等当下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认识谢飞
谢飞,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湖南宁乡人,其代表作有《湘女潇潇》《本命年》《香魂女》等,作品曾多次获国内外电影大奖。
PART.01
对于创作目的
采访人
我们看您的电影,发现您往往会关注人生缺憾,尤其是在重大转折点的这种苦楚、忧患,但是生活当中您又是一个特别积极的人,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差呢?
人生,总有困难,也有成绩,但是一定要抱有希望和理想,才能够继续往前走。我本身是一个心态比较好的人,从22岁大学一毕业就留校当老师。大家一起走过文革,迎接改革开放,把知识、艺术、才华奉献给社会,为八九十年代文化艺术繁荣贡献出一份力量。
我拍的电影不多,主要的时间都花在教学上,在我们的争取下,大概叁年拍一部。鲁迅说过,不要当空头文学家,你要是文学家,你就得写出作品来。你有写作的体验,就是实践。你去教导演,光是在课堂上教知识、做练习,自己没有创作是不行的。所以,从七九年到八零年,北京电影学院就利用过去给学生实习的青年电影实习处拍了一部电《鹰》,一下子在全国轰动了,电影局一看电影学院的老师们还能拍出公演的电影,于是就批准我们建立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每年生产1-2部影片。从此以后,老师们在教学之余都去拍片子。有了实践,书就教得更好一点。我拍电影的目的是创造艺术品,表达自我,但更重要的是获得真才实学的本事,把我的导演课教得更好。
PART.02
对于文艺电影与快餐文化
采访人
现在是全民影视时代,我们看电影的方式很多,您怎么看待这种小众的文艺电影前景?
2010年前后,数字取代胶片。我记得我监制过一个崔健拍的片子叫《蓝色骨头》,那个时候,他就一定要拍胶片,因为他从小也是看胶片电影长大的。到现在,国外还有些人坚持用胶片拍,但国内用胶片拍的人非常少了。我认为数字革命,给影视带来了极大的变化,非常昂贵、技术复杂的胶片电影是少数专业人士才能做的影视作品。从教育观点讲,现在的视听写作,跟文字写作一样,成为未来人类、现代人的第二技能。现在,人人都有手机,都可以拍,都可以学一些剪辑,可以放到网上去,不管它是长是短。网络短视频成为了一个人类的记录表达工具,它不是为了创造艺术品,所以它的质量不太高。电影,也是视听写作的一部分,但是能成为作家、电影艺术家的是少数有艺术才华的、经过特殊训练的人才。我认为这两者并不矛盾。
采访人
现在有很多人去看网络大电影,相对的这种影片它有很大的市场,我们应该包容地去看待它吗?
那当然,中国网络起步的时候,几个网络平台竞争,为了造价低、为了要吸引观众,就拍些玄幻、魔幻的内容。2014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电影的元年。后来,我也每年都看它们最挣钱、最受欢迎的作品,确实都是挺国外的一些东西,而且加上成本比较低,它当然就粗糙,但是并不是说这些创作人员就不会创作艺术,他只是为了适应市场。但是,如果市场竞争和法治管理足够完善,网络上是可以放出好电影的。例如奈飞,它从卖DVD开始,慢慢能拍出一些很雅的电影,一个叫《罗马》,一个叫《爱尔兰人》,一些大导演都跑到它那,投资高达 1.5亿美元。所以,网剧并不一定低劣,我们一定要关注这些观赏的平台、买卖的平台。
原来只有影院,后来有了电视、录像带,电影院就跟电视斗争得很惨。斗争后就发现,你斗不过它,它一定会发展,于是就采取合作。现在,网络又兴起了,又把电视压的快垮了,但是它们都不会灭,这是叁个不同的销售平台,我们都应该用市场规律、法制的方法让它们自动合流,共同繁荣,让观众受益。所以我认为电影、电视、网络,它本来就是一个东西。对我们做导演来讲,就是戏剧式的视频叙述,短的、长的它都是不同的容量。不同作品的容量尝试是跟内容是有关系的。比如,现在数字和发行已经允许你该用系列剧的时候,你为什么还非要去拍个2个小时的长片?
我认为,要热情的拥抱新的形式和新的天地,包括电视、现在的网络,甚至未来的融媒体等等。因为我们的学生不光是只做影院电影。包括现在电影节,如柏林国际电影节已经有了剧集比赛了。所以不要固步自封,不要只想着影院就多伟大。
PART.03
对于多元文化与中国电影
采访人
现在年轻一代,受到很多不同文化的冲击,比如说美剧,比如说韩剧,就更不用说再早的分账大片(美国的好莱坞大片)。您怎么看这种文化冲击?它会对中国的传统电影有影响吗?
这是文化多元化,我们电影学院不是最近得到了国际教科文组织的教席吗?教席的宗旨就是电影艺术和文化多元,是通过电影艺术作品的放映和交流,造就了全世界多元文化的呈现。自从1994年,第一次正式引进美国的分账大片,我们就要弄明白美国大片的风格,它的娱乐片近百年为什么成功,同时要学习好这个技能。多数文艺片要求有一定的人文历史或者民族文化的特色。但也有一批全靠技巧就流传百世永远不朽的电影作品:比如卓别林的动作喜剧,希区柯克的悬疑片。回到中国的作品,从《火烧红莲寺》、香港武术动作片,一直到《卧虎藏龙》,它们为什么能征服全世界的票房市场,原因是在样式上做到了极端、完美,而这是永恒的也是可以继承的,是能够显示文化多元性、能流传下去的作品,既有文艺片,也有商业片。所以,商业片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胡闹,动作片、喜剧片、甚至爱情片永远是非常受欢迎的东西。我认为外来文化打开了中国电影人的眼界,丰富了制作人的能力。
我们没有像西方好莱坞一样形成类型片。但这些年,年轻的一代在类型尝试上有很大的收获,包括最近比较成功的几部网剧《隐秘的角落》《无证之罪》《狂飙》等等。还包括前些年英达引进、执导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也是我们过去不认识的一个形式。所以,我认为多元文化的交流促进本国文化表达形式的丰富和多彩。像韩国、日本这些年就做得比较好。我认为不光是内容,更要努力拍观众喜闻乐见、愿意看的东西,让更多人接受。
采访人
正好聊到走出去这个话题,您是中国最早一批作品能够走出去的导演,您认为当下什么样的好作品能走出去,能代表中国形象?
就是真实的,很深刻地反映中国的现实和中国艺术家要表达的东西。像85年的《黄土地》,第一次引起国际影坛的注意。往后就是《红高粱》,得了第一个大奖。我当时听国外的一些老师跟我讲:他说,第一感觉,你们现在拍的电影比过去真实了,展示的就是中国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态。第二,有个性,不是千篇一律,每个作品互相看不出来,导演与导演之间拍得都一个腔调。第叁,技巧已跟国际接轨,甚至还有中国的特色。所以说,我们的艺术家一定要有自己的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以此来表现中国的内容。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因考察教学去过几次国外,还参加了影视院校的联合会等等,我明白了全世界都被好莱坞垄断着市场,各个民族的电影只能到电影节去见面。电影节是放映&濒诲辩耻辞;在市场上看不到的电影&谤诲辩耻辞;的地方,然后通过评委的评奖给它一定的宣传。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电影必须先走电影节的这条路,例如《霸王别姬》(票房超过500万美元),一直到今天,其实还是这个路子。能进入1000块银幕同时演叫商业片,艺术片放映的银幕数量通常不超过100块。《卧虎藏龙》在北美原本是当艺术片买的(非英语片难以进入主流市场),结果一放映观众很多,从200块银幕,很快就增加到上千块银幕,最后得到了2亿票房,这是因为中国功夫的动作片,确实太独特了,太有魅力了。但是,我们的科幻片、战争片,想让他们马上就认可,不太容易。文艺片的独特在于它描绘了民族的文化历史,它就可能在文艺院线中、在教学中就有一定地位。
我去巴西一个电影学校让他们讲一个印象最深的中国电影,一个教电影史的老师,第一个说的就是《霸王别姬》,他说那个电影给我的印象特别好,感觉把中国的京剧和社会的变化展示出来了。还有一个是《黄土地》,他透过电影第一次看到黄土高原的景色和人,印象就特别深。艺术片,它本身会进入到学术、史论的中间,它所代表的一个民族的特点的内容会让人看下去。像喜剧或者动作片,虽然它票房很高,但是它有娱乐性,可能将来还会出现比它更娱乐性强的东西。
PART.04
支招年轻导演
采访人
导演似乎在那个年代都很有个性,对于现在新的一代导演来说,怎么样能保持这种创作的热情?
由于技术低廉了,现在花个一百万甚至说花十万、几十万都能拍成一个长片,甚至有人说我的长片就没花钱,都有可能的。所以说,现在拍片子的热情非常高,数字技术带来了方便和低廉,在全国各地有大量年轻人都可以自己拍电影,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随意&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准备不足,思考不够深入。电影导演是个准备的艺术,最后的成果一定是看你前期准备得是不是扎实、是不是充分。现在,我希望年轻人不要太着急,他们现在比我们当年更艰苦。因为我们当年只要毕业分到一个制片厂、导演室,就有活干,干几年副场记、副导演,就该轮到当导演了。只要这一部戏赚钱了,第二部就得干,每年甚至拍两部。但是,当导演是个实践经验积累的活儿,我认为一开始必须连拍叁部才能成为正经的导演。
其实,拍电影不一定非要去碰很多尖锐的社会问题。比如《香魂女》,它就是写了一个农村妇女地位的问题,很重要的是她一次失败的买卖婚姻。你只要进入到人性的层次,作品就有分量。最基本的是你要把一个农村的包办婚姻、买卖婚姻或者是贩卖妇女这些事讲明白。但是在生动地讲清楚这个事情以后,你要深入剖析女主角&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香二嫂,她身上有真善美,但是也有假丑恶,她为了自己的儿子,她就做了很多的恶事。这就是人的人性,是一种复杂的存在状态,好人坏人不是永远不变,这就是人性的异化和复归。实际这个戏最后取胜就在于香二嫂这一形象的人性,她扭曲了。她曾经受过那么多苦,现在也受着丈夫的虐待,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她又去欺压别人,但是她最后失败了,觉悟了。进入人性的层次,全世界的人都能看懂,都能共鸣,而且未来几十年、几百年的人也都能看懂。拍电影一定不要只纠缠在一些事件上。像《香魂女》这个片,放映之后豆瓣评论就增加了好几百条。
采访人
您还看豆瓣?
那当然,我是豆瓣的忠实粉。在豆瓣的短评里,可以看到最新的评论,虽然评论人都是化名,但是它很真实的表现了现在青年观众看完片子的感受,有打五星的打四星的。豆瓣评论也能马上说明还有观众通过网络看你的片,来发表他的感想。所以,网络实在是太厉害了。在那上面不光是我写、让别人看,我还希望要看别人怎么写,而且还会有些非专业的人,他们刷好几遍片子,他们的分析比我们专业还深入,而且真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