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对谈活动“坊间对话”第5期——“怎样呈现舞台艺术新经典”在线直播
11月4日,由天美影视主办的文艺评论系列学术对谈活动&濒诲辩耻辞;坊间对话&谤诲辩耻辞;第5期&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濒诲辩耻辞;怎样呈现舞台艺术新经典&谤诲辩耻辞;首次以在线直播的方式顺利进行。此次对谈活动由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北京戏剧家协会承办、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协办,同时也是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濒诲辩耻辞;大咖讲座&谤诲辩耻辞;的一期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着名戏剧导演王晓鹰,《新剧本》杂志主编、一级编剧林蔚然为对谈嘉宾,北京评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陶庆梅为学术主持人。活动由天美影视研究部主任兼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赖洪波主持。央视频、快手、壹直播3个平台同步直播,直播当日累计点击量达284万人次。
学术主持人陶庆梅主持&濒诲辩耻辞;坊间对话&谤诲辩耻辞;第5期&濒诲辩耻辞;怎样呈现舞台艺术新经典&谤诲辩耻辞;
与谈人王晓鹰围绕&濒诲辩耻辞;怎样呈现舞台艺术新经典&谤诲辩耻辞;主题进行发言
与谈人林蔚然围绕&濒诲辩耻辞;怎样呈现舞台艺术新经典&谤诲辩耻辞;主题进行发言
北京评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兼天美影视研究部主任赖洪波主持活动
对谈嘉宾围绕四个问题展开对话。一是世界经典作品给创作者带来了哪些经验和启示。王晓鹰认为,导演应从多元方向去挖掘剧本里丰富深刻的内涵。理解越深刻,就能在舞台上表达得越深刻,越能用强烈的舞台方式去表达。林蔚然认为,经典是经过时间锤炼的,在穿透时间、空间之后,仍具有摄人心魄的东西,其中的光芒让人觉得里面有无穷无尽的宝藏可以去挖掘、去学习。在戏剧经典作品中加入个人的解读和理解,塑造当下的舞台艺术新经典,是创作者要勇敢进行的自我挑战。
二是围绕当下主题创作与塑造新经典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林蔚然认为,创作之前其实永远都有一个命题或者主题。她以近年来自己参与创作的作品《人间烟火》《依然美丽》《喜相逢》等为例,指出这些剧作的主题都重在讲述当下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存需求和喜怒哀乐,其实就是表现当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抓住这个核心,不管是什么命题,她都希望通过人物活灵活现的状态,展现轻喜剧的舞台风格。
&濒诲辩耻辞;坊间对话&谤诲辩耻辞;第5期&濒诲辩耻辞;怎样呈现舞台艺术新经典&谤诲辩耻辞;直播现场
王晓鹰以作品《萨勒姆的女巫》为例,指出走向新经典需要不断进行新创作,要拥抱生活,热情地去表达我们对生活的感悟、理解。古今中外可以称之为经典的戏,无一例外都是把外部冲突引向人物的内心冲突。他以《逆行》为例,指出在创作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追寻生命内涵和人性内涵,包括个人生命的成长和群体生命的成长,让戏剧在舞台上有诗化的意象。陶庆梅认为,当下的创作首先要有往新经典的方向走下去的意识。作品要能流传下去,需要创作者自觉地向经典靠拢。
叁是对当下舞台艺术青年创作者状况的思考。林蔚然认为,从事舞台艺术行业非常不容易,需要更多关注中青年的力量。青年永远是不可或缺的一支队伍。陶庆梅认为,现在青年编剧的作品非常有特色,呈现了新的创作走向。王晓鹰表示,年轻人的戏剧应该体现出对戏剧的探索、开拓精神。如果只是迎合大众娱乐,那么戏剧在年轻人身上就缺少了真正意义上的实验精神,这门艺术就失去了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是对于中国戏曲美学如何融入现代戏剧舞台的思考。王晓鹰认为,话剧作为舶来品,要在中国这块土壤扎下去,需要走民族化的道路。但当下面临的问题已不是民族化的单向问题,我们还要拿出优秀作品去与世界对话,可以说同时要处理戏剧的民族化和现代化的问题。民族化加现代化是中国话剧民族化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升级式课题,面临着新的文化任务和探索。林蔚然认为,从剧本创作上来说,不管是民族化还是现代化,最主要的是创作者心里要有观众。相对话剧来说,戏曲在表达和节奏上包含了更多意蕴上的中国审美,这种美感要学习借鉴。
互动环节中,线上听众就目前国内国外演员训练方式的不同、相声剧与普通喜剧的区别以及舞台艺术怎么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等问题,与对谈嘉宾进行了精彩的互动。
&濒诲辩耻辞;坊间对话&谤诲辩耻辞;是由天美影视创办的文艺评论系列活动。活动以文艺评论家、文艺创作者对谈、观众互动交流的形式,对当下优秀文艺作品、重点文艺现象和重要文艺思潮,进行深入、专业地解读,推动文艺评论走进大众生活,成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升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濒诲辩耻辞;坊间对话&谤诲辩耻辞;活动涉及文学、戏剧、影视、舞蹈等多个艺术门类,由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文联其他12家文艺家协会共同举办。下一步,&濒诲辩耻辞;坊间对话&谤诲辩耻辞;将邀请影视、舞蹈、美术等艺术门类的资深专家对社会大众感兴趣的热点文艺现象进行对谈交流,让更多的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受益,更好发挥文艺评论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重要作用。
北京评协、研究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