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学森:书法文化与网络世界的交沁与调谐
书法文化与网络世界的交沁与调谐
何学森
最近我注意到网上两个消息。一个是疯狂的比特币,其价格行情跌宕起伏。比特币本身是网络的虚拟货币,却有可能会对社会公众产生比较大的影响,造成货币混乱。另一个是,美国和英国最高情报单位指派间谍化身一般玩家,潜入网络游戏如“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和其他玩家交流,通过个人资料或聊天内容中提取情报。这两个事例生动地说明所谓数字虚拟网络世界与现实社会从来就不是可以区分开的两个世界。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网络与文艺》,而大家谈得比较多的话题是&濒诲辩耻辞;网络与文学&谤诲辩耻辞;,也涉及到通俗文学、金庸小说等等。在武侠小说中,我喜欢古龙超过金庸。因为古龙洗练,金庸较为繁复。可能与这个有一致性,在造型艺术中,我最喜欢的是书法。
当今,计算机设备、数字技术和因特网等为基础,形成强大的技术潮流和文化潮流,构成了一个网络时代、网络世界,这必然对中国书法的创作手法和风格趋势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网络技术促进了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播
1.现代数字技术不仅可以真实呈现书法的基本型态,更可以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3顿技术等解析书法中的节奏动感及其背后的文化,可以对书法文化作出更加生动形象的全面阐释;
2.网络世界的书法社群功能使书法爱好者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而聚集在一起,可以更好地促进书法创作、交流。
3.现代网络技术的点对点传播、互动传播、定制化传播(微信的微刊等)提升了书法艺术传播的效率。相比于传统媒体,网络基本上不受时间、地域限制,且网络上的信息具有可保存性,同时,网络的使用受众面更为广泛,传播速度更为快捷、方便,传播形式更为多样(尤其是以手机为主的第五代媒介的应用使得网络传播优势更为凸显),这些都是书法文化传播的可利用因素;
4.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体、自媒体实现了传播主体和传播受众的融合,且技术的提高使得发布书法文化信息的门槛降低,每个人都可以进行书法的发布,这就给予了更多人可以主动的传播书法文化。同时,这种网络技术使得受众更易接收到相关的信息,并进行下一次的传播。融媒体时代,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具有带动其他媒体实现宣传互融,可以增强书法文化的传播效果。
二、网络文化激发书法风格的多元探索
在电脑不断升级换代的同时,打印字体的种类也是花样百出、蔚为大观。除了常用的宋体、黑体、仿宋体、楷体之外,为了追求美术化的装饰效果,又有所谓方正姚体、汉仪彩云体、长美黑、长宋、长艺体、超粗黑、超粗宋、粗圆、大黑、大隶书、大宋、方迭体、橄榄体、琥珀体、双线体、水滴体、竹节体、幼圆、细黑、新魏、黑咪体等种种翻新。这些字体基本上都还在笼统意义的&濒诲辩耻辞;楷书&谤诲辩耻辞;范畴之中。
汉字的外廓和结构,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每个历史时期,书写者、书法家总体上在尊重基本规范,同时又在刻意地或者无意识地不断突破规范。有的突破如浪花、如烟花,瞬息生灭,因为它只是个体的一种无厘头的自由随意,没有多少实用和审美方面的价值。但是也有一些突破被发扬光大,凝淀下来成为新的规范。因而,甲骨文的活泼烂漫,金文的敦厚典正,小篆的纡徐优雅,隶书的翩然夭矫,楷书的凛肃端严,行书的自如洒脱,草书的舒卷抑扬,构成了一个极其丰富的审美体系。如今,当我们欣赏任何书法作品的时候,其实潜意识中都在以这个审美体系作为欣赏参照系。一幅书法作品在这个丰富体系的映照之下,就能更加彰显其独特的气息味道。而这个体系本身,不应该是停滞不前的,应该得到充实和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书法界出现不少可以归类为&濒诲辩耻辞;现代书法&谤诲辩耻辞;的探索,但基本上还是维持在毛笔书写的范畴之中。
“书法 创意 文化”的网络文化现象是当代书法多元发展的一种典型现象。网络技术加上西方现代艺术风潮的影响,导致一些“网络书法”呈现出急遽脱离传统的追求,呈现出出多元、现代的创作书风。主要手段是在传统毛笔手写的水墨效果基础上,结合计算机网络世界的视觉意向、电脑字体与符号、传统吉祥图案,运用诸如Photoshop软件技术中画笔、魔棒、印章、裁切、模糊、渐变等手段进行工艺化的处理,追求电脑视窗的新视觉效果,以此打造书法的现代语汇。
金石书法的铸造凿刻效果对毛笔书写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对碑派书法、碑帖结合书法有决定意义。循此理,&濒诲辩耻辞;网络书法&谤诲辩耻辞;将来也能够对书法发展的洪流起积极影响。
叁、调谐网络文化与书法传统的对策
网络不仅仅是一种新技术,也是一种新文化。
在本阶段,网络文化的内容和风格还处于起步状态,还有极大的型塑空间。书法在网络中存在的形式、份量对于网络文化乃至整个文化系统具有很强的反作用力。这个问题暂且不论。
书法界如何运用网络手段,是现实层面上值得探讨的问题。从长远来说,网络世界对现实社会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来接受、利用。从眼前来讲,应该看到由于社会文化观念、书法传统继承、网民构成、网络技术局限等因素的制约,网络对书法还存在不少负面的影响,需要进行必要的文化干预。
1.中国书法的基本原理是&濒诲辩耻辞;立象以尽意&谤诲辩耻辞;,也就是用独特的形式来表现特别的内涵。这里的&濒诲辩耻辞;意&谤诲辩耻辞;有丰富的层次性,可以涵盖即时的情绪和悠长的情怀,最顶层是中国文化的哲学情怀。当今社会人们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等有其特殊的阶段性,一定程度上存在功利、浮躁的现象,网络可能推波助澜,这与书法的传统审美是有抵触的。现代网络文化以浮夸、审丑、快捷文化与书法固有的文化品格相冲突。书法创作离不开技法、技术,更离不开高尚文化的审美境界以及创作者的的心性、气质,后者是需要时间与沉淀的,是较&濒诲辩耻辞;慢&谤诲辩耻辞;的。而当今的网络时代,注重快速、碎片化的信息获取,艺术有快餐化倾向。传统书法较为纯净、自然、和谐、含蓄、深沉、超脱,而当今网络书法有着雕琢、堆砌、浮躁、无厘头的倾向。目前以计算机软件为创作手段或者辅助手段的&濒诲辩耻辞;书法&谤诲辩耻辞;较多受西方文化思潮、文艺理念影响,缺乏中国传统艺术内涵的支撑,没有能够与中国传统的哲学追求、审美理想很好地融合,片面追求所谓的视觉冲击力,一些不良情绪的书法呈现也被视为&濒诲辩耻辞;先锋&谤诲辩耻辞;。因此,要重视宏观的大文化环境建设,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濒诲辩耻辞;网络书法&谤诲辩耻辞;才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中国书法的形式基础是汉字,而计算机手法的&濒诲辩耻辞;书法&谤诲辩耻辞;更倾向于呈现精神追求的&濒诲辩耻辞;图式&谤诲辩耻辞;,试图彻底摆脱文字书写这种传统模式。但实际上,汉字笔画形成了丰富而和谐空间分割效果,书法结体的艺术化效果一直以文字结构为基础,这在客观上是非常难以超越的。汉字书写的基本笔顺将一个生动的历史瞬间定格下来,这是书法艺术在时间维度的意义。
目前书法界良莠不齐,需要正本清源,当此之际,&濒诲辩耻辞;网络书法&谤诲辩耻辞;的冲击可能会使局面变得更复杂一些。
中国古代有过很多对汉字进行工艺化装饰的尝试。南朝梁庾元威《论书》论及当时字体庞杂,&濒诲辩耻辞;删舍之外,所存犹一百二十体&谤诲辩耻辞;。其中有以局部的装饰命名的:鹄头书、虎爪书;有以修饰的取象命名的:日书、月书、风书、云书、震书、龟文书,鼠书、牛书、虎书、兔书、马书、羊书、猴书、鸡书、犬书、豕书,龙虎篆、虎篆、凤篆、鸾篆、鸾隶、龟篆,云隶、星隶、鱼隶、鸟隶、龙隶、龟隶、龙虎隶、凤鱼隶、骐驎隶、芝英隶、花草隶、科斗隶、仙人隶虫隶、蛇龙文隶书,龙草书、蛇草书&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这些字体并未能够流传下来,有的变种只是在民俗等低层次的文化层面上有所体现。目前计算机技术打造的、以符号、图案为修饰的所谓&濒诲辩耻辞;书法&谤诲辩耻辞;本质上与此类似,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都很低。一个重要原因是,书法传统是遵循《易经》中&濒诲辩耻辞;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谤诲辩耻辞;这样一个&濒诲辩耻辞;简易&谤诲辩耻辞;的原则,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模糊性、写意性、暗示性、包容性,而上述所谓&濒诲辩耻辞;书法&谤诲辩耻辞;过于花哨、缭乱。
书法历史上,由于生活节奏的变化,书法作品的书写速度也在加快,导致了风格的一些变化。比如苏东坡、米南宫等&濒诲辩耻辞;宋四家&谤诲辩耻辞;的书法,在经典书法批评体系中曾经非常遭诟病,但他们变化的程度实际但是非常有限的。而如今前卫的&濒诲辩耻辞;网络书法&谤诲辩耻辞;则没有太多的自我约束意识。
3.相关的一些研究指出,网络文化的人际传播性决定了网络文化的非中心性特征;网络文化技术基础的网络化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开放性特征;网络文化的集群化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多变性特征;网络文化的民俗性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反理性特征。这些特征不利于书法传统的延续,以及确立文化系统的层次性、秩序性、权威性。加上资本炒作推高一些不成熟书法作品的市场行情,更加扰乱了书法文化天然的发展生态。我们欢迎文化的多元化、书法风格的多元化,但是不能因此放弃书法传统的主体性、主流性、引领性,为此,要在发挥重视主流传统媒体的权威影响力的同时,打造权威的书法网络媒体,充分发挥其利用的便捷性和资源的丰富性。书法这一艺术很难通过网络完美地传播,但对书法的兴趣与欣赏能力,可以通过网络来培养。可以利用网络与计算机技术进行精细入微、无所不至的数据分析,研究笔画之间的角度与距离分布,从数理统计方面概括字体规律,以此推动书法在技术层面的研究和发展,从而为书法的创作探索新路。
4.要认真建设权威的虚拟博物馆、网上展览馆展示书法经典,运用新媒体传播传统的书法艺术。现在网民通过搜索引擎检索书法图片非常方便,但是检索结果往往鱼龙混杂。比如你百度一幅《兰亭序》的图片,出来的结果五花八门,很多都是&濒诲辩耻辞;李鬼&谤诲辩耻辞;。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等早已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在国内,雅昌等文化机构也正在努力。书法欣赏不仅仅在视觉形态本身,还有笔韵墨气,欣赏者身临其境,摩挲把玩,氛围感也很重要。网络传播、分享的书法图片只能表现平面形态,其他的信息可能会有所缺失,因此不能指望虚拟博物馆完全取代实体,而是要两者结合起来。新媒体主要包括电脑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以及础笔笔客户端等等。电脑网络媒体更加大众化,社会性、传播性更强,手机以及础笔笔更加私密,更注重个人的需求和特点。要分析、把握这几个媒体的特点、利弊、影响,使其形成互补和共生的书法传播系统。
5.文化与技术并重。目前网络的文化品格有一定局限,因为网络的主要使用者与书法的主要受众在年龄层次上有一定差距,没有很好地以传统书法文化影响、打造现代网络品格。以往,我们在书法创作的时候注意到展厅效果和印刷效果的差异,某种迎合会改变创作倾向。现在一些书法家也会出于推广效果的考虑,迎合网络终端的呈现效果来进行创作。以上这些有可能导致未来书法发展存在&濒诲辩耻辞;媒介决定论&谤诲辩耻辞;的危险。为此必须加强数字技术、数字内容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重视网络文化技术的普及教育,拓宽书法文化的网络发展空间,保证书法文化的优秀成果能更快地传输到各个相关领域,开发集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艺术性、娱乐性和易操作性于一体的书法教育软件,占领网络文化前沿阵地。
结语
中国书法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体系、风格在不断发展和丰富。新的书体和新的书法风格都是自然而然地发荣滋长出来的,不可能迅猛地一蹴而就、神兵天降。我们必须看到,一种新的字体格局或者书写规范,往往需要数百年、上千年的成长周期。在这个成长周期中,无数人作出了无数的尝试和探索,多数归于湮没无声。这些探索者,有的无怨无悔,有的则忿忿难平。其实,这就如同行军打仗,探子、工兵在前面摸索,后面是先锋,统帅中军帐则稳健地走在后面。统帅应该承认工兵努力的价值,工兵则不能胁迫统帅跟随自己。
计算机网络与书法传统的交融早已开始。就眼前而言,计算机网络对于书法传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还只是一种铺垫,潜力还有待挖掘;由于技术的局限和运用能力的生涩,借助计算机软件创造的书法还是生硬的嫁接,还是不成熟的尝试,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牺牲。从长远来说,计算机技术、网络设施以及不断革新的新技术条件必将越来越进步,终将对书法发展和传播起到非常好的积极作用。将眼前的尝试与长远的前景很好地对应起来,将机械、科技与精神、性灵统一起来,进行自然的融合,政府组织和文化部门以及书法机构更有责任认真重视、积极参与和适度干预。
从根本上说,网络对书法产生多大的影响、怎样的影响,首先不取决于网络,而是取决于中国文化的总体发展走向。书法本来是置身于传统文化情境中心有灵犀的&濒诲辩耻辞;打哑谜&谤诲辩耻辞;,而近现代不止一次的&濒诲辩耻辞;运动&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革命&谤诲辩耻辞;导致文化传统断层,这使书法相当程度上成为丧失情境的&濒诲辩耻辞;无厘头&谤诲辩耻辞;。绘画、雕塑、文学是以情节为基础的艺术,书法是直接呈现情绪、情怀的艺术。而且,其他艺术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而书法则是纯粹的雅文化,它体现高尚、脱俗的文化追求。在目前这个发展阶段,世界文化有一种世俗化的潮流,而且很容易形成理直气壮、自圆其说的各种理论依据。这种潮流会冷落、鄙弃某些文化传统,或者对其加以清算和改造。在这个阶段,书法依赖文化传统的强大惯性正在逐渐衰减,资本炒作的热情也会退潮。对书法进行颠覆式的改造只能让它变得不伦不类,而不能真正挽救它。经过一个必要的整理阶段,文化秩序重新清晰,&濒诲辩耻辞;精英&谤诲辩耻辞;与&濒诲辩耻辞;草根&谤诲辩耻辞;和谐相处,高级精神追求与日常世俗生活自然融合,书法的文化品格和文化功能得到恰如其分的认识和阐释,网络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一种&濒诲辩耻辞;杀器&谤诲辩耻辞;,技术和思想的潮流由遽然冲击、拔苗助长变成一种常规运用、自然滋长,这种情况下的书法发展才是妥帖而充分的。
草拟于2013年12月14日凌晨,北京九华山庄
修订于2014年2月28日深夜,北京西叁环七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