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影视

当前位置: 首页>>文艺资讯

新媒体环境下,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剧评  

摆关闭本页闭
来源: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作者:刘淼
发布时间:2015-04-21

  多年来,作为戏剧艺术生产链条上必不可少的环节,戏剧评论的状况有些尴尬&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虽然地位举足轻重,有质量有深度的佳作却凤毛麟角,专业从业者更是屈指可数。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自媒体让戏剧评论的参与和接受人群扩大到了前所未有的范围,而这样的&濒诲辩耻辞;低门槛&谤诲辩耻辞;,也同样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日前,由北京剧协、《新剧本》杂志、凤凰网影视文学频道联合在京主办的&濒诲辩耻辞;新青年、新语境、新剧评&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2015北京戏剧评论发展论坛&谤诲辩耻辞;上,戏剧评论的从业者、以新媒体为媒介参与戏剧评论的青年人和相关专家学者,展开了一次深入的讨论。

戏剧评论缺失于当下的戏剧环境中

  &濒诲辩耻辞;多年前,我曾写过一些被圈内认可的剧评,并因此认为戏剧评论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天地,后来我却逐渐发现戏剧评论是不被需要的。因为戏剧评论多数是受创作团队或剧院邀请而完成的,评论变成了一种包装和附庸,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戏剧评论应该站在独立的立场,不受剧团或团队制约。&谤诲辩耻辞;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刘彦君所说的现象,也是让众多专家学者和戏剧从业者痛心疾首的问题。

  在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吴晓江看来,戏剧评论缺失于当下的戏剧环境中。&濒诲辩耻辞;对于从业者而言,很愿意看到犀利有见地的戏剧批评,这可以让创作者得到提高。创作者常常会局限在创作中,客观冷静的评论也许不能直接指导作品的改进和发展,但至少能对同一题材、同一做法的戏剧作品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谤诲辩耻辞;

我们有些什么样的剧评

  &濒诲辩耻辞;现在戏剧评论最大的问题是不说真话。&谤诲辩耻辞;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导演罗锦麟毫不客气地说,&濒诲辩耻辞;很多持批评观点的文章,报社和杂志社不接收;有些作者怕得罪人,也不说出真实的感受,所以很多人在微博上写匿名的评论。&谤诲辩耻辞;

  正如罗锦麟所言,相较于传统戏剧评论大都&濒诲辩耻辞;一团和气&谤诲辩耻辞;的状态,新媒体平台显得多样而喧哗。它取消了参与评论的门槛,激活了不少观众的表达欲望,让观点出现了碰撞,对话产生了分歧,言语变得犀利,而这恰恰成了所有参与者、旁观者的乐趣所在。

  &濒诲辩耻辞;押沙龙在1966&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北小京看话剧&谤诲辩耻辞;是曾多次引发戏剧圈热议的两个微博账号。在网络上读文多年后,人们至今还不知道这两个文风鲜活且不乏真知灼见的剧评账号是谁。

  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副主任彭涛不久前看了一出让他失望的话剧,后来他读到了&濒诲辩耻辞;北小京看话剧&谤诲辩耻辞;对于这部作品的评论,&濒诲辩耻辞;当时读完,会觉得自己对作品的不满意得到了宣泄,可事后再想想,这样的评论并没有对戏剧创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谤诲辩耻辞;

  剧评人陶庆梅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她注意到,匿名剧评人的批评标准往往是混乱的,而且不断在变换,&濒诲辩耻辞;这种缺乏标准的批评,往往很难和当下的戏剧创作产生呼应关系,反而会伤害到创作者。&谤诲辩耻辞;

  此外,一些媒体和媒体人也开始利用新媒体,以开设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进行着剧目推荐和戏剧评论。《北京晚报》记者王润介绍,她开设名为&濒诲辩耻辞;大小舞台之间&谤诲辩耻辞;的微信公共账号的原因在于,由于纸媒版面的限制,采访中有意思的花絮、细节不能尽述;由于多年从事戏剧报道,她希望以自己的视角向观众推荐有价值的剧目;希望有一个平台能聚集热爱戏剧的年轻人,并把他们的评论和创作推广出去。

  专注于新媒体互动平台经营的宽友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伟将参与戏剧评论的人群进行了划分,他认为,广义地讲,戏剧评论人群是一个金字塔形的存在&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塔尖上的是有着专业学习背景和知识底蕴的小部分人;第二层是作为行业观察者、长期接触台前幕后的媒体人;第叁层是每年有大量观剧次数的资深观众;第四层塔基上的人就是现在大量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以点评形式发表评论的群体,处于大众化的层面,相对浮躁和武断。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剧评

  &濒诲辩耻辞;自媒体时代不缺感受性的东西,缺的是把专业知识向公众的平台转化。现在一些网络上的剧评人凭借着太少的知识上发表了太多的感受。&谤诲辩耻辞;陶庆梅犀利地点出了新媒体背景下戏剧评论的问题所在。

  而剧评人张杭则直指匿名剧评人的软肋,点出他们在专业性上的欠缺,&濒诲辩耻辞;通常他们评论传统的、文本的、情节性的戏剧比较到位,谈论新剧场或所谓后戏剧剧场的作品时却很不得手。&谤诲辩耻辞;不过,在张杭看来,这种专业理论的缺失似乎并不完全是剧评人的责任。&濒诲辩耻辞;近年来国外重要剧作家的作品翻译到国内来的太少,戏剧理论着作的译介更少。另外,戏剧批评的误解也影响戏剧批评的含金量,有人以为提到&濒蝉辩耻辞;批评&谤蝉辩耻辞;就是说一个戏的好坏,其实戏剧评论中解读比狭义的批评更重要,好的戏剧评论除了能够深刻解读一部作品,还要能够提出一些思想性的东西。&谤诲辩耻辞;

  对于网络上崛起的年轻剧评人,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主任张先建议他们要心平气和,&濒诲辩耻辞;戏剧评论不是骂人&濒蝉辩耻辞;拍砖&谤蝉辩耻辞;,而是要去讨论戏剧从剧本、导演、演出到观众的一系列问题。如果仅从猎奇的角度进行批评,这只会让戏剧评论堕落。&谤诲辩耻辞;

  经营着微信公共账号&濒诲辩耻辞;艺绽&谤诲辩耻辞;的《北京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周健森认为,如今的戏剧评论者与戏剧创作者、生产者之间严重脱节。&濒诲辩耻辞;戏剧创作者的理念领先于戏剧评论者,使双方对话缺乏了沟通的可能性。很多戏剧评论者没能走出去观摩国外前沿的戏剧作品,这就与创作者之间出现了偏差。&谤诲辩耻辞;

  新媒体环境下碎片化的评论内容也让人堪忧。剧评人徐健说:&濒诲辩耻辞;上世纪50年代,从事或参与撰写剧评的都是学贯中西、具有深厚美学修养和人文学识的人。他们在那个特定历史环境下,通过剧评点评剧目,传播戏剧文化,至今读来受益匪浅。&谤诲辩耻辞;他认为,戏剧评论需要有深厚的底蕴和积淀,&濒诲辩耻辞;它是一种生活,需要热爱这份事业的人去从事,当作生命的一部分并为它做一辈子。&谤诲辩耻辞;

  高伟则认为,作为产业链末端的戏剧评论并没有与整个产业链形成闭环。&濒诲辩耻辞;我认为理想状态是形成一个独立而强大的评论体系,这个体系能反过来影响最前端的投资和创作,这样的产业才是完整的。&谤诲辩耻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