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影视

当前位置: 首页>>文艺资讯

文化4.0时代考验软实力的韧性  

摆关闭本页闭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蒲波
发布时间:2016-01-22

  “汉族人口接近12亿,世界上有哪个民族有如此多的人口呢?这也是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形成的特殊结果。 ”2015年12月2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与商务印书馆共同主办的“跨文化对话与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出版座谈会”在京举办。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家和在会上引领文化软实力的关注者将眼光投向中国历史。

  刘家和说: “我们要相信我们有文化软实力的自信心,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发展文化软实力,不是跟着谁走,我们有自己,要求同存异、共同发展,这样我们就能为世界文化发展、世界和平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他建议,去重新审视中国历史上西周、西汉、唐朝的三次国家层面的文化反省,去体会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对硬实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软实力的&濒诲辩耻辞;软&谤诲辩耻辞;像水,润物细无声

  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连续提出文化强国战略,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成为社会各界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学术界不断出现有分量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理论成果。当天会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综论》(王一川等著)和《中国民俗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专论》 (董晓萍著)正式亮相。

  作为这一重大项目的见证者,全国社科规划办原主任、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对于&濒诲辩耻辞;文化软实力&谤诲辩耻辞;这一概念的特殊意义,提出四点看法。他认为,没有文化高度的软实力是短视的;没有文化深度的软实力是肤浅的;没有文化广度的软实力是狭隘的;没有文化开放的软实力是会僵化的。

  除了从高度、深度、广度、宽度四个维度去思考文化软实力,还有别的维度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提出一个“柔度” ,也就是去考虑软实力的柔性影响到底是怎样的柔软。

  “软实力的‘软’不是面团,揉一揉就可以扔掉,而是像水。水长流直下,一旦从平静变为狂暴,从柔性变为烈性,就既能载舟也能覆舟。 ”王宁认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断恶化,这些可以通过发展软实力去制约和改善。而发展文化软实力,需要夯实两个基础,一是语言文字,二是培养人才。她认为,中国的语言文字对外传播,不能只满足于教外国人认字、说点中文,应将目标设定在更为高级的交流如政治交流上,在跨文化对话中不要失掉自己的话语权,不要把跨文化交流做成“赔本买卖” ,要培养真正懂得我们国家的文化和历史的跨文化交流人才。

  如果说“水”的特质,是文化软实力的一种特质,北京师范大学文艺研究中心教授程正民对此的理解又更进一步。他认为,文化的影响,不是靠行政命令或群众运动,而是靠风尚的引领。它不是暴风骤雨,而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当代中国既要有长城、故宫,又要有鸟巢、神舟飞船。 ”程正民说,当今发展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绕不开对两对关系的思考——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如何处理好传统和当代的关系?

  软实力发展要内外功兼修

  放眼望去,世界上有很多证明文化软实力的力量的案例,比如印度推广瑜伽,科特迪瓦打仗还能因为尼日利亚电影、中国的家庭剧短暂休战,越南人民追捧中国的霸道总裁文,韩国总统朴槿惠、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会跳《江南蝉迟测濒别》等等。

  “软实力的影响不是枪炮打出来的,也不是花钱能解决的,而是攻心,就是做更多深入的对话和沟通。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教授王邦维说,一言以蔽之,软实力就是影响力,通俗地说就是说话管用不管用——在什么范围内,一个地区、还是一个国家、还是全世界管用?

  中国文化在当今世界的大格局下在哪些地方还有软实力呢?中国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如何让别人接受呢?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建议高度重视大众文化的传播作用,即便是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传播,也可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也就是将文化输出的影响从发展中国家扩展到欧美发达国家。他说:“软实力的发展,需要内外兼修。内部要有认同感、凝聚力,外部要有吸引力、影响力。 ”

  但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肖鹰对目前大众文化传播渠道中比较侧重影视也颇有微词。他认为,文化软实力的内容建设应该更加丰富,文化之水在民间。“如果把我们的日常生活环节、大街小巷,都提升到一个自己认可的文明程度,那软实力会自然散发出去的。宣传民间美好的东西,就是软实力的内功。如果这在全球化时代能得到扩散,它的影响力一定会强大无比。 ”

  面向文化4.0时代

  现在,我们的时代已经进入到工业4.0时代,文化也有4.0时代吗?

  “文化4.0时代,也就是文化软实力时代。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向勇在发言时开门见山。他认为,文化的原创力、生产力、创新力和软实力之间是互相转化、互相影响的。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对文化全球化的反抗和文化多样性的捍卫。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要警惕文化扩张所导致的文化霸权,要思考在文化主权与文化霸权之间如何保持一个策略。如果说捍卫国家文化安全是被动的文化战略,那么提升文化软实力就是主动的文化战略。

  “大家都在争议,经济全球化是否导致文化全球化?如果文化全球化的目标确实存在,我想那也不是为了文化同质化,而是要在生活方式共享的基础上维护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多元化。绝不能以反对文化的普遍主义、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的名义,来搞极端的文化安全主义或者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封闭主义。 ”向勇说。

  面向文化的4.0时代,我们该怎么做?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庞井君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指出,其实,我们需要思考“面向未来的人类价值体系的建设” ,我们怎么做?人类文明发展几千年以来,层出不穷的思想讨论仍然聚焦在老庄、古希腊、古印度等先贤的哲学框架里。人类的思考难道是停滞不前的吗?还是因为先贤的智慧比今人更加高明?庞井君谈到法国的古生物学家、哲学家德日进的观点——人类的最终发展,不是人类个体,而是人类整体人格的生成,以及欧文·拉兹诺的广义进化论观点——人类的自然进化结束了,人类的自我进化开始了,他认为这些人类学的观念对于我们思考文化软实力很有裨益。

  认识文化软实力是复杂、多层面的,提升文化软实力是一项系统的、综合的工程。这个高度抽象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有非常直观的对应。正如肖鹰所说,这不是一两个课题,一两轮宣传,或者在纽约时代广场竖个对于中国文化的广告牌可以解决的。我们不用因为某种文学样式、某部电视剧在境外的登陆或者流行而过于欣喜,而应将历史、理论和现实相结合,找到源自民族、国家深层根基中的、又与现代性、全球化能相适应的文化活泉,让中国文化更富有生命力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