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节烈》看传统评剧的艺术与文化价值
不久前,锦州评剧团恢复演出了评剧传统剧目、也是该团的保留剧目《三节烈》 。评剧《三节烈》又名《绣鞋记》 《春秋素烈》 ,是评剧创始人成兆才编写的,于1917年经仁善年、金开芳首演于唐山永盛茶园,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此次,锦州评剧团为了压缩演出时间,又对剧本进行了一定的剪裁,使一出闪烁着评剧传统光彩的经典剧目,在其首演近百年后再一次被搬上舞台,并受到评剧观众的热烈欢迎。此举无论从艺术欣赏价值,还是从历史文化价值上看,都是值得肯定和思考的。
《叁节烈》经成兆才创作并被搬上舞台后,就始终广泛地活跃在评剧舞台上,而后又经过数代评剧艺人的实践、打磨以及传承,不仅使这出戏在情节和人物形象上趋于完整和丰满,更使其表演艺术在历代评剧表演艺术家的加工与传承中得到了强化和积累。作为评剧的优秀传统剧目,《叁节烈》的故事虽是流线性的发展脉络,但情节并不简单。
从情节之外的表演艺术看,剧中无论是张春莲(张旭红饰) 、赵素琴(倪佳鑫饰) 、张秋莲(王晶饰)三个小旦,还是小生王定保(刘爱华饰) 、老生赵光华(金汉书饰) 、丑角沈不清(刘锦生饰)、花脸李武举(郭玉清饰) 、老旦赵母(王梅饰)等,每个人物都有其精彩的演唱或表演。例如,剧中张旭红饰张春莲演唱的“跪至在大堂连把头叩,青天的老大人听从头”和倪佳鑫饰赵素琴演唱的“赵素琴跪大堂珠泪滚滚,青天的老大人细听从前”等唱段不仅是该剧的重要唱段,还是传唱不衰的评剧经典唱段,而在辽宁的一方水土,这些又凝聚了“花派”创始人花淑兰的智慧与心血,被赋予了“花派”显著而浓郁的演唱风格,因此该剧也是公认的“花派”名剧。此外,乐队还在“赵素琴跪大堂珠泪滚滚”唱段前通力演奏了评剧的著名过门—— “大三顿” ,这个花过门的运用,不仅是评剧乐队单纯意义上的技巧展示,它更有利地配合了赵素琴在丧父被掳之后,此刻在公堂申诉时,人物内心委屈、激动、复杂的情感宣泄以及外化,从而在乐队技巧展示的同时,更是戏曲艺术中技巧为人物情感和剧情服务的典范。
如果说,锦州评剧团的《叁节烈》在舞台呈现中还有所不足的话,我以为对原剧本的取舍剪裁上还有商榷空间。减去枝蔓固然是为了压缩演出时间,但目前采取的剪接方式无异于对赵素琴这条人物故事线是显着的伤害,既破坏了叁个&濒诲辩耻辞;贞洁烈女&谤诲辩耻辞;在格局上的平分秋色,还冲淡和弱化了李武举恶贯满盈、天怒人怨的必要铺陈,使恶霸李武举&濒诲辩耻辞;坏&谤诲辩耻辞;得未免过于简单和概念化。另外从整体上看,&濒诲辩耻辞;红花&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绿叶&谤诲辩耻辞;的实力及舞台表现,距离戏曲舞台上的&濒诲辩耻辞;一颗菜&谤诲辩耻辞;还有一定的差距,配角们的表演从整体上再提高和齐整一些一定会取得更上一层楼的艺术效果。希望锦州评剧团能在未来的演出实践中,齐心协力,积累更多经验,在现有的基础上把《叁节烈》提高打造成为本团高水准的保留和传承剧目。
锦州评剧团演出的《叁节烈》剧场效果火爆,得到了到场观众的一致认可。究其原因,我以为,在戏曲观演关系中&濒诲辩耻辞;老戏老演&谤诲辩耻辞;现象的背后,还有其不可忽视的对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思考。
无论是大团圆的喜剧结局,还是惩恶扬善的浩然正气,抑或三名妙龄少女的坚毅果敢以及本剧一波三折的剧情发展,可以说,该剧无处不体现着李渔对“传奇”定义的界定——无奇不传的特征。评剧《三节烈》虽历经近百年的洗礼,但迄今它仍然是评剧观众喜爱的经典剧目,归根结底,这是由于该剧秉承了评剧乃至戏曲观众因长期看戏所形成的审美需求,而这种已经形成并固定的审美需求所承载的恰恰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创作传统和传统文化精神的延续。与其说, 《三节烈》是借助曲折动人的情节和精湛超群的表演赢得了戏曲观众的赞许,不如说,是蕴藏在评剧《三节烈》剧目血液中的“文化基因” ,赢得了当代观众的青睐。此次,锦州评剧团克服了重重困难,把《三节烈》搬上舞台,一方面用实际行动向评剧观众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和能力,更让人欣慰的是,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了锦州评剧团对于传统评剧以及戏曲传统的坚守和自信。
《三节烈》的成功演出,再次证明了虽有百年历史的评剧艺术在今天并没有过时而成为“博物馆艺术” ,广大戏曲观众依然深深地热爱着它,但关键在于评剧乃至其他地方戏曲剧种,如何在未来找到各自在艺术、文化、社会以及历史中的准确定位,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建立“演什么”和“怎么演”的标准,并坚定地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而在此过程中,体现于前辈名家代表剧目之中的流派艺术不应成为今天发展评剧事业的羁绊。评剧的表演传统和流派艺术应该是滋养评剧艺术的养分、精华。通过学习实践流派剧目,把评剧前辈的流派艺术化为自身创造发展的艺术手段,并最终将这些既属于评剧又属于传统的艺术手段融入到自己的表演艺术中“为己所用” ,事实证明,这比评剧通过“跨行” 、“混搭”或生硬的“拿来主义”的创新途径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倘若评剧艺术能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上,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认知传统,相信传统,坚守住传统,我想包括评剧在内的其他地方戏曲,仍然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并继续为戏曲观众所接受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