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影视

当前位置: 首页>>文艺资讯

“法国文学回归季”告诉我们什么?  

摆关闭本页闭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02

  每年的8月中旬至10月底,是法国文学回归季( La Rentrée littéraire ) 。这期间,法国的文学出版特别是小说出版空前繁荣,各大书店拉开架势,各类小说上架销售。而此时,法国主流报刊也会对其进行跟踪报道;法国一些大的电视台会以电视访谈或文学对谈的形式邀请作家、出版商乃至读者畅谈文学,全程参与一年一度的法国文学回归季;一些专业文学类杂志会借此机会推出特刊介绍新人新作。对于普通法国民众来说,参与的热情更是高涨,闲暇之余的法国人享受一场沙滩阅读是对他们劳作后最浪漫的犒劳。然而遗憾的是,对于世界文坛独树一帜的这一现象,中国学界关注甚少。我们认为,研究这一现象对于深入了解法国社会,洞悉法国文学界的前沿动态及法语读者的期待视野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会给中国文艺事业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法国文学回归季的起源

  法国文学回归季的产生与&濒诲辩耻辞;龚古尔&谤诲辩耻辞;文学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世纪末,法国的文学沙龙在一些一流作家的带动下显得十分活跃,作家们不仅在那里交流文学,而且开始合作着书,龚古尔兄弟就是其中的积极分子。儒勒&尘颈诲诲辞迟;德&尘颈诲诲辞迟;龚古尔去世后,其兄爱德蒙&尘颈诲诲辞迟;德&尘颈诲诲辞迟;龚古尔立了一份遗嘱交给他的朋友阿尔丰斯&尘颈诲诲辞迟;都德,请他在他去世后用变卖财产所得组建一个文学团体(即后来的龚古尔学院)以颁发龚古尔文学奖,该奖每年颁发一次,授予当年在法国出版的极富想象力的法语小说。1903年,龚古尔奖首次颁奖。此后,获得该项文学奖的作品往往大卖,这就驱动出版社在颁奖前出版小说,而后相继设立的一些重要的文学奖如费米娜奖、法兰西学院奖等都机缘巧合地选择在11月初或12月颁发,这无疑又为各大出版社争夺荣耀带来了激励因素。就这样,文学回归季这一盛举就在法国落地生根,蓬勃发展!

  文学回归季发展的原因探析

  在探讨文学回归季获得长足发展的原因前,我们不妨厘清参与文学回归季这一文学现象的主体:作为文学生产主体的作家、作为文学消费主体的读者以及作为文学传播主体的媒体,这叁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辩证统一于文学回归季这一系统。

  作家的生产实践,即写作,能够推动文学回归季的发展。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主体消费的是商品,而对于文学消费者来说,即是满足其精神需要的文学作品。近年来,每年的法国文学回归季期间,出版的小说能够维持在600种左右。而且,每年都有新的面孔在文学回归季与读者见面。如2010年文学回归季期间共推出84部新人新作,2011年也达75部, 2012年有69位新作家亮相。作家特别是新人作家为文学回归季注入了鲜活的血液。这些新人作家的表现不俗, 2006年,美国作家乔纳森·利特尔的首部小说《复仇女神》卖出了25万本,斩获当年的龚古尔文学奖;而法国作家阿莱克西·热尼也因他的小说首秀《法国兵法》获得以上殊荣。

  2014年7月,法国广告媒体研究中心(颁贰厂笔)以&濒诲辩耻辞;法国人与阅读&谤诲辩耻辞;为主题,对千余名法国读者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一年中,45%的人几乎每天都读书,41%的人在过去一年中读了5-19本书,读书超过20本的读者则达26%。由此可见,在法国,作为文学消费的主体&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读者有着庞大的基础。更何况文学回归季恰巧遇上法国秋季大假期,不论是机缘巧合还是有意为之,对于喜欢在假期阅读的法兰西民众来说,这无疑又为文学消费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作为文学传播的主体,出版社、广播电视以及各大报刊都为推动文学回归季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各大主流报刊如《世界报》 《费加罗报》《观点报》以及法国各大电视台在这一时期都会进行“轰炸式”报道,一种“大文学气候”悄然形成,文艺争鸣在这片浪漫国土欣欣滋长,文学味道延展到了普通民众!而作为利益追求者,出版社的选择也关乎自身的命运。出版一本龚古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无疑会拉升该书籍的销量,对作家和出版社是个双赢的局面。

  确实,文艺奖项的创设对文学回归季的促进作用不可小觑。1904年设立的费米娜奖直接推动出版商推出一系列女性小说, 1911年创立的法兰西学院奖、 1926年酝酿产生的勒诺多文学奖、 1930年设立的行际盟友奖以及1958年创设的美第西斯奖不断完善了法国文学评价机制,这无疑为出版界在文学回归季的鏖战提供了出版素材。 《费加罗报》曾指出:“对各大出版商而言,这是一场巨大的经济赌注,尤其对那些处于危机中的出版社来说更是如此:一项文学奖,尤其是那种位列五大最重要奖项的,会使销路猛升。 ”

  文学回归季的发展透视出的,是法国出版业的长期繁荣。把出版业作为“第一文化产业”的法国政府给予了出版机构大量的税务优惠,而这些优惠政策均通过立法确立。法国《税法》规定,“如果出版商当年的营业额没有到达76300欧元,那么该公司在出版领域的所有税务均免除” 。政府税务网公布的《公共税收公告》显示,“凡销售业务符合《税法》第262条及第275条之规定的出口至第三国的出版物均享受增值税减免政策。 ”根据上述公告的第110条,“法国政府向出版图书收取0.2%的增值税”。而这一数据在5年前是5.5%。所以,政府在税收上的扶植力度在逐渐增大。

  法国国会和议会也通过立法的形式,促进公司扶植文化事业。根据法国第2003 - 709号法案,“一切按照法国法律缴纳税收的且资助法国文化事业的公司将享受其资助总额的60 %的税收减免。 ”

  对中国文学传播与发展的启示

  近年来,我国的文学生产日渐繁荣。国家对出版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文学传播也因此蒸蒸日上。原先只有新华书店才会享受“免征增值税”或是“增值税先征100 %退”的优惠政策,而今,根据2013年财政部下发的通知,“零增值税”首次适用于民营书店。不过,这一政策的试行期为2013 - 2017年,未来依然充满着变数。

  2013年,印度工程师孟莎美的一则名为《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的文章引爆了舆论界。事实证明,中国人的阅读率与阅读量确实不大。根据《 2013—2014中国人阅读指南报告》 ,“新闻出版研究院从1999年开始,经过11次的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国民图书阅读率1999年时达到60 . 4 %,此后多年呈倒退趋势, 2005年仅有48 . 7 %。后经多年努力, 2013年国民阅读率回升至57 . 8 %,但增速依然缓慢。从阅读本数来看, 2013年,中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仅为4 . 77本,而这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少得多。 ” 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其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倡导“全民阅读” ,这在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尚属首次,由此可见,“全民阅读”迫在眉睫。在随后的2015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再次呼吁“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社会”也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那么作为文学生产主体的作家又能做些什么呢?商业化的语境逐渐淹没了作家的创作自由,他们逐渐成为图书出版机构以及影视剧制作人谋取利益的附庸。作家能否在商业语境下保持作家思考的独立性,真正地发挥作为文学生产主体的创造性,破除“唯利益至上”的怪圈,是关乎文学生产能否按客观规律而完成的重中之重。笔者无意倡导再造一个“中国文学回归季” ,但是如何让文学不再是学者的专属研究领域而延展到普通中国人之中,让文学流行起来,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的课题。

  不得不指出的是,近年来,法国的文学回归季也遇到了自身发展的“瓶颈” 。如前所述,这一文学现象中的三个参与主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既然是作为主体存在,那么每个主体都有其主观能动性。文学消费主体认为传播主体特别是出版社给定了他们应该从事的消费实践,抹杀了他们作为消费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对于主体个性以及主体创造性的尊重。“我只读自己喜欢的书,出版社推荐的,我瞅都不瞅一眼。 ”读者时常这样表示他们的不屑一顾。民众也越来越觉得这一现象的商业气息过于浓厚,逐渐成为各方追名逐利的工具。由此可见,文学回归季的自我革新之路任重道远。这是值得出版界乃至政府思考的议题。但是作为世界文坛独树一帜的文学现象,它的生命力依然强大。加大对文学事业的扶植力度,让“全民阅读”成为现实,让作家成为真正的文学创作者而不是“写手” ,这是我们从法国文学回归季中应该汲取的营养。正如法国文学批评家弗雷德里克·贝格伯德指出的那样,文学回归季是一种不需要治疗的法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