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相声表演艺术家罗荣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专场演出
2018年4月7日晚,由天美影视主办,北京曲艺家协会承办的“纪念相声表演艺术家罗荣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专场演出活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隆重举办。
天美影视党组副书记刘开阳,相声表演艺术家陈涌泉、于连仲、侯耀华,河南坠子演唱艺术家马玉萍,罗荣寿先生的弟子、学生、部分在京的相声名家与现场800余名观众共同纪念这位卓越的相声表演艺术家。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李国盛、王谦祥、李增瑞、常贵田、王佩元、李建华、康松广、王文林、石富宽、李伟建、刘颖、付强、方清平、刘庭凯、王波、王文安、李宽参加了演出。
罗荣寿,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北京相声代表人物之一。1918年2月10号(农历丁巳年大年二十九),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满族人家庭。从八岁开始,罗荣寿就跟着他的舅父、北京相声的掌门人赵霭如先生学说相声,十五岁出师后,罗荣寿先后在北京宣武门平民市场、天桥等地撂地演出,曾与王凤山、高凤山、赵玉贵、孙宝才、王长友、郭全宝、白全福、刘永青等人一起演出相声、双簧、太平歌词。这时他在北京相声界已崭露头角,成了一名受观众欢迎的青年相声演员。后来,应李寿增先生邀请,和白全福一起到济南晨光茶社参加相声大会的演出。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业待兴,相声艺术一度受到社会的冷眼,为挽救这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1950年,罗荣寿与侯宝林、孙玉奎、侯一尘、于世德等有识之士共同筹备组建了“北京相声改进小组”,罗荣寿还担任了第一和第四届的副组长。他们积极大胆地对传统相声进行改革,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使之古为今用。罗荣寿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擅演的传统相声《卖布头》里的“亚赛头号的'洋'白面”。这个"洋"字是解放前民间的常用语,什么:洋火,洋车,洋布,面粉叫"洋面",罗荣寿心想:现在解放了,这些东西咱们都能生产了,怎么还说"洋"字哪?咱们生产的头箩面叫"高白面",不是也很白嘛,对,改过来,他就把原词:"亚赛头号的'洋'白面",改成"亚赛头箩的'高'白面。"仅此二字,便使这个节目得以升华。
相声改进小组在完成使命之后,罗荣寿参加了北京曲艺叁团,并于一九五七年合并到北京曲艺团,罗荣寿在这里一直工作到退休。
罗荣寿先生的台风端正、嗓音清脆嘹亮、气力充沛,不论是以学唱见长的《卖布头》、还是双簧&濒诲辩耻辞;后身儿&谤诲辩耻辞;,都能轻松胜任。罗先生尤以&濒诲辩耻辞;腿子活&谤诲辩耻辞;最为擅长,《窦公训女》《汾河湾》《捉放曹》《洪洋洞》等以及已经成为教科书的《黄鹤楼》,无一不精且独具特色。
以《黄鹤楼》为例,就足以看出他花费的心血。这个节目最早他是跟赵霭如先生学来的,为了充实自己的表演,他又特意向京剧界的先生学习京剧的表演程式和锣鼓经。然后结合自己的条件加工整理,在舞台实践中不断修改、润色,并到天津请教同行,丰富这个节目的表演,使观众有常听常新的感觉。对于这个段子,他曾作过精练的总结:是戏,不演成戏,离不开戏。也就是说,要学得象,唱得正。但它毕竟是相声,所以要掌握好"包袱"的分寸。台风要沉着、稳健;语言要准确有力,讲究节奏。
上个世纪60年代初,北京曲艺团为顺应市场需求,经过向上海滑稽剧团取经并根据相声艺术的特点改编推出了一批化妆相声。罗荣寿先生先后参演了《资本家与洋车夫》《拔牙》《三打白骨精》等脍炙人口的作品,给观众带来了艺术享受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罗荣寿先生为人谦和,平易近人,毫无名演员的架子,从60年代开始就积极参加各种慰问演出活动。在艺术上,对于青年同行和业余爱好者总是倾囊相授,从不保守。为了传承推广相声艺术,他还应邀到大连、沈阳、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进行相声培训。 他对待相声改革的严谨态度,和他自幼学艺时的刻苦认真、忠于艺术的作风是分不开的。
于常年舞台经验的积累,罗荣寿先生对相声艺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为使相声艺术发扬光大,后继有人,先后收徒丁金声、兰文甫、刘树江、张树茂、李树仁、王庆东、凌少明、杨文义、李国英、李国盛、邵春宜、杨瑞库、王得昌、马维福、郭祥林、马俊生、张盘、张鲁、丁广和;退出舞台后,他担当起辅导员培养学员的教学工作,培养了一批青年相声演员,如刘庭凯、张继平、刘颖、于谦等。
1979年,他结合自己长期的舞台实践,并在工作中仍不断总结自己对相声艺术的认识和体会,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由他编写的《相声表演漫谈》,用通俗的语言,对相声的表演技巧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著名学者吴晓玲先生在为这本书所撰写的序中说“……由于这三十年来的交往,又兼比邻而居,除了他的表演艺术给了我比过去更深刻的印象之外,他的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老而弥笃的学习意识,诲人不倦的负责态度,尤其使我钦服……”,从文字中,就可以看出,吴晓铃先生对罗先生艺术和为人的充分肯定。
2018年,时逢罗荣寿先生诞辰100周年,北京曲协组织专场演出纪念这位卓越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旨在维护相声艺术的本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追忆怀念前辈的同时,更好的发挥相声艺术的作用,为百姓奉献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北京曲协组织专场演出纪念这位卓越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旨在维护相声艺术的本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追忆怀念前辈的同时,更好的发挥相声艺术的作用,为百姓奉献出更多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