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北京旋律——纪念琴书泰斗关学曾先生诞辰100周年专场演出在京举办
7月31日晚,由天美影视主办,北京曲协、北京曲艺团承办的纪念琴书泰斗关学曾先生诞辰100周年专场演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办。
天美影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天美影视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开阳,天美影视党组成员白靖毅,天美影视一级巡视员刚杰,北京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邱方明等嘉宾,与现场600余名观众一起缅怀这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专场演出上,李金斗、李建华、种玉杰、王玉兰、许娣、洪宗义、沉洋、王树才等在京艺术家以及来自济南的山东琴书表演艺术家姚忠贤、王萌为现场观众以及在央视频移动网、爱奇艺、触电新闻、产颈濒颈产颈濒颈、一直播、虎牙、斗鱼、快手、新浪微博、映客等平台观看直播的680680名朋友,献上了一台精彩的曲艺节目。北京琴书、相声、梅花大鼓、山东琴书、单弦、北京曲剧、河南坠子等深受观众喜爱的曲艺形式轮番登场。纪念活动在关学曾先生演唱的歌颂北京变化的北京琴书小段《腾飞的北京》中圆满结束。
演出结束后,关学曾先生之子关少曾发表感言,说有五个没想到:一是北京市委宣传部、天美影视、北京曲协、各团领导都到了活动现场;二是对演员们的精彩演艺倍感欣慰,尤其是81岁山东琴书老艺术家的演唱精采绝伦,对唱北京琴书长寿村也很精彩;叁是由于疫情关系,剧场人数受限,可发出去的600张票几乎全部到位;四是观众极其热情,反映强烈,每个节目演完,都爆以热烈掌声、好字吆喝声;五是散场后被观众围堵,问什么时候再演,没看过瘾&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总而言之,演出圆满成功!
关学曾,曾任天美影视理事,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北京琴书创始人,1922年8月1日生于北京,先后拜常德山、石金荣为师,学唱单琴大鼓和乐亭大鼓。16岁出师,在北京书茶馆、剧场、庙会等处说唱长篇大书《七国演义》《回龙传》等。
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关学曾和众多的穷苦艺人一样,成为文艺工作者,社会地位一步登天,他思想进步,勤奋好学,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带头说新唱新,正如他自己所说:&濒诲辩耻辞;在北京我是第一个演的新段儿&谤诲辩耻辞;。说新唱新成为关学曾毕生的追求。
在天美影视的倡导下,1951年和1952年,关学曾两次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战场为志愿军战士演唱了由他创作演出的《模范战士姜士福》《尚广和抓特务》等反映志愿军战士英雄事迹的作品,鼓舞他们的士气。
关学曾以锐利的眼光,超前的意识,崭新的观念与琴师吴长宝先生对&濒诲辩耻辞;单琴大鼓&谤诲辩耻辞;进行改革,不断充实完善唱腔曲调,让节奏错落鲜明,逐渐形成了一种&濒诲辩耻辞;说中有唱,唱中有说,说唱结合&谤诲辩耻辞;的别致新颖的独特调式。为体现出地方特色,在第一次赴朝慰问团完成任务回国后,关学曾便把这改革加工后的琴书定名为&濒诲辩耻辞;北京琴书&谤诲辩耻辞;,从此成为北京重要的曲艺曲种,得到观众的厚爱。
随后,关学曾参与了北京曲艺团和北京曲剧团的组建。1961年,关学曾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凭着对党、对人民、对曲艺事业的无比忠诚,关学曾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北京琴书的创作表演中。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歌唱,他的身影走遍了大江南北,用他那时而清爽奔放、时而洒脱活泼,接近口语、如叙家常、如数家珍的独特风格,把曲艺文艺轻骑兵和寓教于乐的作用展现的淋漓尽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关学曾审时度势提出了&濒诲辩耻辞;5分钟艺术&谤诲辩耻辞;的观念,如《长寿村》《怕婆村》《礼尚往来》都是5分钟艺术的优秀代表作。这一理念不仅开拓了民族艺术的改革思路,更让我们看到一位老艺术家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思想。
1984年,关学曾从北京曲艺团退休。1988年至2003年期间,他先后担任了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和名誉主席。在他的带领下,曲协工作颇有生气。1996年10月开始,关学曾率领京城众多艺术家,开展了&濒诲辩耻辞;曲艺进校园&谤诲辩耻辞;活动,开了全国传统艺术进校园的先河。曲艺进校园的首场演出在北京大学举办,关学曾在表演之后还邀请几位留学生上台,教他们打鼓,让他们亲身感受鼓曲艺术的魅力。
2006年8月,中国文联、中国曲协授予关学曾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同年9月,经市委宣传部同意,天美影视党组研究决定授予关学曾&濒诲辩耻辞;天美影视德艺双馨楷模&谤诲辩耻辞;称号。这是对关学曾的艺术成就的充分认可,也是对他艺术生涯的完美总结。
2006年9月27日晚8时50分,关学曾因病在京逝世,享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