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昌平区摄影家一行来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插队的梁家河村,开展采风创作活动。47年前,16岁的习近平在梁家河村开始了艰苦却又受益终身的插队岁月。直到1957年秋天离开,他在这里生活工作了整整七年时间。村中有一块夹在山沟里的平整土地,是当年作为大队党支部书记的习近平带领梁家河村民和插队知青们打坝淤地造就的良田,如今仍是村里的耕地。
袁家沟村毛泽东旧居前听老支书讲历史故事
摄影家们参观了习近平在梁家河村曾居住的两孔窑洞,查看了习近平曾使用过的物品,还采访了习近平在梁家河村第一个居住过的窑洞人家的老大姐,听她讲述了青年时期的习近平插队轶事。这孔窑洞在2013年洪水灾害中损毁严重,经修缮还原了当时的原貌,院子坐北面南,背靠一座小山丘,东侧一棵槐树,由西向东分布着叁孔窑洞。在老书记石春阳家,摄影家们听他讲述了2015年2月习近平回梁家河村时的情景,并参观了村里新建的沼气池、磨坊、裁缝铺等惠民设施。
位于陕北清涧县的袁家沟村群山环抱、沟壑纵横,一道南北走向的山梁横卧村中,风景壮美。千古名篇《沁园春&尘颈诲诲辞迟;雪》便是毛泽东住在袁家沟村时所作。1936年2月5日,毛泽东冒着严寒,翻山越岭,从川口过无定河,行程30多公里,于下午到达袁家沟村,住在村民白育才家的五孔窑洞里。随后,东征红军总部100多人也抵达袁家沟。毛泽东此行是为了指挥红军强渡黄河,取道山西,开赴河北及察哈尔抗日前线,借此推动全国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影响,实现我党对日直接作战主张。着名的《东征宣言》也是在袁家沟发表的。
在袁家沟村,摄影家们分别到张闻天旧居、总后机关处等遗迹参观创作。在毛泽东旧居的院子中,73岁的袁家沟村老支书为大家讲述了建村的历史传说、村子的地形构造和村庄现状。声情并茂的讲述了毛泽东在村中生活的十多天中的动人故事,特别是村支书的老母亲为毛主席做冬衣,毛主席赠给她四张红军票,无论生活怎样困难都舍不得使用,一直留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