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松涛起旋律——京津冀三地音乐家赴塞罕坝创作采风侧记
9月21日至23日,京津冀叁地音乐家组织百名音乐家走进塞罕坝,开展&濒诲辩耻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谤诲辩耻辞;主题创作采风活动。
塞罕坝地处河北省北部,曾经是茫茫荒原。50多年来,几代塞罕坝林场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坚持植树造林,在茫茫荒原建设出112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
这里也是一片火热的战场。走进塞罕坝展览馆,音乐家们被一张张展现当年战天斗地精神的历史照片所震撼。当年第一代塞罕坝人响应党的号召,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边生产 、边建设,无处栖身就搭窝棚、拉帐篷,挖地窨子,住仓库、马棚。听着讲解员的解说,音乐家们内心充满崇敬之情。曾经创作《好大一棵树》等作品的著名作曲家伍嘉冀动情地说:“这里满目翠绿的景色感染了我;这里三代人用生命践行理想信念的执着感动了我;昔日一片荒漠,今天绿水青山,这个巨大变化震撼了我。在严重沙化、严重缺水、冬季冷至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地区,人们用50多年时间培育出世界最大的人工森林,这样的奇迹恰恰反映出我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独有特质,而在今天,这种特质又得到了发扬光大。我不由的为我们民族而自豪,为今天中国而自豪,这次塞罕坝之行,让我产生了要为这里的人们讴歌的冲动,同时也有些忐忑,我担心自己作品不能和这里人们的精神境界之高尚、万顷森林之壮美相匹配,那就是另外一种亵渎。我会暗自努力......”
车子行驶在林海深处,大家要去探访的是一处叫望海楼的瞭望哨。这样的哨所,在塞罕坝林场有9个,多是夫妻哨。望海楼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瞭望登记,在每年6个月的防火期内,要做到白天每隔15分钟、晚上每隔1小时用望远镜查看一遍,将暸望结果记录下来,工作需要极强的责任心。陈锐军就是在这个瞭望哨默默坚守15年的林场普通职工,常年辛劳使他54岁就早早病逝。翻开报告日记,上面密密麻麻记录了过去这些年的天气与火情。在无数个寂寞单调的日子里,林场职工拿起画笔,画林海的花,林海中的树,充实自己的生活。一位词作者创作了一首《望海楼》,将望海楼的故事深情述说&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
采风期间,词曲作家们先后参观塞罕坝事迹展览,走访林海哨所,观看塞汗坝先进事迹报告会录像,深入了解了塞罕坝林场干部职工的艰苦创业的历程和先进事迹。一路上,大家还建了个微信群,利用休息之余,纷纷吐露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在微信中相互讨论创作,字斟句酌推敲打磨,每个人心中都被塞罕坝林场职工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所感动,创作了多首作品。
微信群里,音乐家们一句句动人的歌词,跳动在手机屏幕,汇聚到内心,变成音乐人的责任与力量,就像塞罕坝林场职工一样,将弘扬正能量的责任扛在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