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书写时代 真情讴歌家乡——平谷文化高地系列丛书《泃河的波光》研讨会召开
平谷文化高地系列丛书《泃河的波光》研讨会现场
10月17日,平谷文化高地系列丛书《泃河的波光》研讨会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该书由平谷区作家柴福善着作。此次活动由北京作家协会、平谷区委宣传部共同举办,是2021年平谷区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之一,出席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有曾镇南、张德祥、宁肯、韩小蕙、谢玺璋、李林荣、王德领、杨晶、张颐雯、舒晋瑜、翟德年,平谷区委宣传部周彩伶、韩娜参加,会议由北京作协副秘书长王虓主持。
平谷文化高地系列丛书《泃河的波光》由民族出版社在今年6月出版,集中收录了作者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的主要作品六十多篇,有歌咏祖国和家乡大美山水的《河东走笔》《再访石林峡》等游记,反映社会变迁的《小城的变迁》《古往今来挂甲峪》等篇目,记录亲情友谊的《眼睛》《我的父亲》文章,以及疫情期间创作的《庚子日记》等,体现了作者紧跟时代、反映时代的艺术自觉,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创作风格,厚重朴实、耐读有味的文字特点。
该书作者柴福善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协理事,他创作文学多年,曾出版《逍遥人生》《岁月无痕》《往事与乡情》《核桃树下的王蒙》《秦时明月》《两栖集》等散文集,其中《江山有待》曾获得全国第五届冰心散文奖。柴福善散文注重真实、追求意境,文字简洁朴实,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扎实的文史功底。着名作家王蒙曾经评价柴福善真切地、感人地写出了自己的乡情、亲情、人情,描绘了一幅真实生动的北方农村生活图景,这些文章好看,有滋有味。已故着名作家浩然曾写到,柴福善具备比较扎实的文字功力和艺术修养,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对写作勤奋而严谨、自觉地追求大气和高品位、高格调的境界。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泃河的波光》和散文创作进行深入研讨,大家认为柴福善先生守文学初心、创文学精品,用赤诚之心和辛勤汗水,真诚书写时代,真情讴歌家乡,留下了一代人的生命成长印记。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茅盾文学奖评委、着名评论家曾镇南表示,柴福善的散文实实在在,是有多少布缝多少衣裳,有多少粮食做多少饭菜的文章,他在家乡的这片土地上,用家乡的材料,用实实在在做地方史志工作得来的材料,写出了对社会有用的文章。注意对生活细节的刻画,篇幅比较精短,比较符合中国传统散文,看完以后能够让人有所思索。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着名评论家张德祥表示,柴福善身上有一种把文化、文学之路走到底的精神,他的散文具有朴实的生活气息,是庄稼院里的柴火,是柴米油盐的&濒诲辩耻辞;柴文&谤诲辩耻辞;,朴实朴素的&濒诲辩耻辞;素心&谤诲辩耻辞;,充满着真实、真情。从柴福善创作文学作品和研究地方史志的经历和成果看,柴福善是平谷的文化之树、文学之树。
北京作协副主席、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宁肯认为,柴福善的散文体现了汉字本身美,是竹简、碑刻式的极其简练、极其见功的文字,他的散文回归传统,是散文几十年来游走一圈之后的正本清源的轮回,回到了文字美、语言美、结构美。
北京作协理事、东城区作协主席、着名散文家韩小蕙表示,柴福善的散文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他深挖掘井平谷这个地方,写出了独有的特点,在他的文章中看到了朴素、看到了真实,还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建议柴福善先生以散文的笔法、文史的角度,写出更好的历史文化大散文。韩小蕙表示,当下散文创作应该以完全当代性的文笔来探索,以适应当下社会发展需求。
北京作协理事、北京评协副主席解玺璋表示,柴福善能够坚持在文学的园林里长期耕耘,精益求精,所以他才有这样的收获。他的目光是向外的,写自己的家庭家族,写平谷的人和事,写全国的历史文化,他的文章完全是从自己内心里流出来的感受,这是他的散文很大的一个特点。
北京作协理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李林荣表示,柴福善先生大半生从事乡邦文献的搜集整理和考证研究工作的职业素养,已经熔铸进了他的散文创作,积淀成一种个人化的艺术风格和精神品质。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王德领认为,文脉需要接续,尽管我们的社会一直在变,但是我们的文脉是不变的。 散文要率真,要不娇饰,不夸词。柴福善的散文真实朴素,可以让我们反思,如何面对真实,体现文字的美,汉字的美。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杨晶表示,柴福善的散文是&濒诲辩耻辞;大&谤诲辩耻辞;散文,作者是以写作为业的人,以心灵思考的人。文章充满了真诚,从中国农村中的琐碎生活生发而出,用平铺直叙的方法表达。在作品中,有一部分写历史游记风景的,作者希望对它进行一种精神上的对话。用比较克制的方式来描述人物及情感,如《我的父亲》、《眼睛》。作品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能唤起我们对生活的一种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认识。
《北京文学》编辑部主任、青年评论家张颐雯表示,读柴福善的文章,蕴含其中的内敛和克制之美让我产生深刻共鸣,感到了深沉的历史感,这种深远的意境和朴素的文风,在社会飞速发展几十年,在散文不断创新过后再来看,展现了新的价值。得益于搞古文献和历史研究,柴福善的文字中正平和,也有一种精神上的自洽。希望柴老师坚持他的独有风格,继续写出经典的真正的中国气质的散文。
《中华读书报》总编助理、青年评论家舒晋瑜表示,柴福善的散文真诚质朴,能从被无数散文家反复描摹过的自然现象和世界本相获得新意,之所以能够&濒诲辩耻辞;出新&谤诲辩耻辞;,在于柴福善先生的学识和见识,显示出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积存,钩沉考据和在场感深度融合,使他的文章内容和笔力更为深厚、深刻,使散文的表达意蕴深长、与众不同。此外,柴福善的写作是有根的写作,对写作充满敬畏,构思谋篇精巧,语言讲究。
文化学者、书法家翟德年曾围绕柴福善先生的文章进行了多次书法创作,研讨会上他从书法创作的角度对柴福善的文章进行了艺术分析。
柴福善先生分享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经历,他表示大家的发言使自己获益匪浅,必将对今后的文学写作产生和发挥重要影响,他将以夸父追日的精神,坚持不懈地追求心中文学的太阳,力所能及地多写些文学作品,以无愧于时代,且回报家乡的厚爱。
在平谷图书馆前合影
平谷区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副部长周彩伶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平谷区情文化,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关心支持平谷高质量发展。她表示,柴福善先生是平谷文化的一面旗帜,他身上有让人感佩的精神伟力和实践伟力,以&濒诲辩耻辞;竹简&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刻石&谤诲辩耻辞;精神写了几十年,写出了有筋骨有分量有生命温度和时代表情的作品,这些文化精品定能嘉惠后人、历久弥新,希望柴福善先生能够坚守艺术理想,向着诗和远方继续前行,为打造平谷文化文学艺术高地贡献更大力量。
当天,举办了北京作家书屋捐赠仪式,北京作家协会和参加研讨会的作家向位于平谷区的北京作家书屋捐赠了图书300余册,平谷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独抒、徐玲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