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文学界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苍产蝉辫;
近日,首都文学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北京作家、文学工作者纷纷表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表明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新征程上,作家、文学工作者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根植传统、立足时代、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奋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作协副主席格非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濒诲辩耻辞;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谤诲辩耻辞;总书记的这一论断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而珍贵的文化、文学遗产。仅仅就传统小说而论,就先后出现了神话、民间传说、史传、传奇、话本、小品以及章回体等重要文类。如何继承这些传统的叙事资源是作家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小说形式、文体或类型的演变,本来就与社会历史的变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小说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大量吸收了其它文类比如诗词、历史、戏曲、说唱、变文的叙事特点,不断地丰富着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中国文明、文化和文学的发展,始终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承、融合与创新是其生命力长盛不衰的重要保证。文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回到种子和源泉,不断重返出发之地,也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濒诲辩耻辞;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谤诲辩耻辞;的整体视野中,面对新问题,创造新形式,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未来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作协副主席徐贵祥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军旅作家,徐贵祥表示,在今后的创作中,一是要从传统文化智库里汲取健康的、最有生命力的养料。在中华文化浩瀚的海洋里,中国兵法典籍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宝藏,蕴含着中华民族在长期军事斗争中积累的经验、思想和智慧,也闪烁着从古至今中国人的和平向往和理想。《孙子兵法》等典籍着作既是军事斗争科学的高度总结,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发育的心路历程,更是我们军事文学创作的初心和新的起点。二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的是脚踏实地,在前人耕耘、夯实的文化土地上,发扬历史的荣光,发挥现实的力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攀登高峰,构建我们这个时代应有的文化、文艺、文学格局,以我们的创作开辟军事文学的时代征程。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柳建伟谈到,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并多次讲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把文化自信提升到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的重要位置,揭开了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崭新篇章。&濒诲辩耻辞;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谤诲辩耻辞;等重要论述,已成为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指导方针。总书记近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从理论上概括出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突出特性,为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在讲话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阐释得系统透彻,指明了文化自信在应对纷繁复杂国际国内形势中发挥的基础支撑作用。深入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人最深的体会是,有已经和马克思主义深度融合的中华文明做基础,一个民族便有了&濒诲辩耻辞;乱云飞渡仍从容&谤诲辩耻辞;的战略定力,一个个体便有了自信、自强和希望。
北京作协副主席乔叶谈到,在近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其中提到&濒诲辩耻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谤诲辩耻辞;。对此我深有感触。在写作长篇小说《宝水》时,我有意识地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如对民间故事、民间戏曲、民间工艺、民歌民谚、土语方言等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了采撷和借鉴,也在故事风格、意象运用、古典意蕴等方面萃取和化用了本土文学传统的精华,尽力使之融入文本的内部肌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重拾传统之美、溯源民族经验、再寻民族精神将会成为一条越来越宽阔的文学之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大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全面、动态地对中国文化进行定位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正本清源、开拓创新,是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濒诲辩耻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着本土原生的主流文化传统、近现代的革命与建设传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探索传统。作为根与魂的中国文化,其中始终灌注着厚德载物、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从而使得中华文明始终保持着连续性和统一性,同时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性和生机勃勃的活力。&濒蝉辩耻辞;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谤蝉辩耻辞;,守正而不守旧,尊古而不泥古,对于文学艺术创作而言尤为重要。&谤诲辩耻辞;他表示,现实性、历史感、中国立场与全球性的视野,这些都是中国文艺的重要特征,只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以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基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才能创作出适配于时代、无愧于家国、有益于人类整体的优秀文艺作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青年学者霍艳谈到,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后,自己一直在持续思考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道路上,如何赓续中华文脉,发挥文学的作用。她表示,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要真正做好&濒诲辩耻辞;两个结合&谤诲辩耻辞;,就必须走出书斋,去调研中国的实际问题,更要多翻书、勤思考,尤其注重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从中汲取丰富的历史经验。更重要的是,在文学创作中要坚守人民立场。人民是历史的行动主体,是文艺作品的表现对象,也是文艺作品的接受和评价主体。好的作品要真正反映人民的历史实践,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更要接受人民的检验。文学应当改变圈子化的倾向,重新打开自身的广阔天地。
(以上摘自《文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