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路长篇小说《替身》:发掘那些被遮蔽的艰辛与痛苦(徐鲁)&苍产蝉辫;
不久前,从一篇文学评论中读到了两个触目惊心的句子,一句来自苦命的艺术家梵高的书信集《亲爱的提奥》:“我们的生活是一种骇人的现实,我们自 己被它无限制地驱使着。”另一句出自小说家卡夫卡笔下:“我们的日常生活,远比世界大战更令人惊战。”这两个句子,我觉得都可以拿来作为张之路的长篇小说 新作《替身》的题记或注解。
《替身》讲述的是一个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却又是那么真实和充满疼痛感的故事。这个故事有两条相互交替的叙事线索,分别叙述着着名歌星苏眠和草根出身的大学生肖子航这两个人的命运遭际。
出身寒微的小城青年苏文斗,本来只是南方一个小县城越剧团里的一位道具制作匠的儿子,因为跟着父亲在小剧团里濡染日久,身上的艺术天赋得到了开 启和绽露,加上自身的形象、声音等条件也比较好,渐渐走上了演艺道路,最终成为一名粉丝无数的当红歌星。但是,所有成功的花朵,都是奋斗的血雨浇灌而成。 不经历几番风雨,怎么能见到彩虹?苏文斗在成为当红歌星苏眠的奋斗历程中,历尽了种种艰辛和磨难,甚至忍受了难以与人言说的波折和委屈。他从“苏文斗”变 成“苏眠”,正如从毛毛虫变为蝴蝶,多少挣扎、多少扭曲、多少痛苦,都被遮蔽在观众的鲜花、掌声和舞台上的光环之中,所有的甘苦冷暖,只有他自己来承受。
然而,命运女神对他有温暖的眷顾,更有冷酷的挤压。演艺场既是星光闪耀的青春秀场,也是纷纭复杂的社会场、名利场和尔虞我诈的商业战场。于是我 们看到,尽管成名之后的苏眠极力想隐藏起那些难以与人言说的、曾经在底层中苦苦奋斗和挣扎的经历,但是,在残酷的商业竞争和冷酷的资本力量面前,他个人的 那一点点所谓隐私,又总是如影相随,甚至总会被人当作羞辱他、要挟他和控制他的秘密武器。而疯狂和痴迷的粉丝们所追逐的,也只是他热闹、辉煌、光鲜的那一 面。再忠诚的粉丝,也感受不到他的孤独无助,想象不到他内心的屈辱与痛苦,以及他精神上的创伤和抑郁。
实际上,从小说一开始时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歌星苏眠,就已经是一个身心交瘁、不得不悄悄去求助心理医生的抑郁症患者了。虽然他还只有28岁,但 是,那个光影斑驳、欢声雷动的青春秀场,那个充满了诱惑、欺诈、阴谋、贪婪、甚至恐吓的商演舞台,几乎已经压榨、扭曲和摧毁了他整个的心灵与肉体。他的身 体已经虚弱得没有唱歌的底气了,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快要垮掉了。
一个歌星连唱歌的力气都没有,就意味着他的艺术生命快要结束,但是眼前还有许多演出合同马上需要兑现。就在苏眠的音乐经纪人和投资人吴维平心急如焚的时候,小说的另一个主角&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从江南小镇考入京城的草根大学生肖子航出现了。
按说,像肖子航这样从外省考入京城的大学生,每年何止成千上万。如果他只是出现在某个大学校园里,那么,一个大学生和一个著名歌星之间,也许很 难发生什么命运上的牵系。他们或许就像两只在各自青春的河流上漂流颠簸的小船,各有各的航道,各有各的河湾。可是,仿佛是造化弄人,抑或是生活现实的必然 驱使,和当年的苏文斗一样出身卑微、却又心志颇高,对眼前的生活现状心犹不甘的肖子航,怀着碰碰运气的心理,同时也揣着一个隐秘的梦想,出现在了京城里一 个每天都会聚集着上百号人、等着被某个剧组找去当群众演员的地方。这个地方被附近的居民戏称为“新马太”,指的是新街口、马甸、北太平庄这三个紧密连接的 区域。
小说里把这个地方称为“电影场”。出现在“电影场”里等候命运眷顾的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一文不名、被称为“北漂族”的年轻人,心里都揣着一个 梦想。这使我想到朱丽娅·罗伯茨和理查德·基尔主演的那部《风月俏佳人》开场时,一个穿花衣的黑人男子说的那几句台词:“欢迎你到好莱坞来!每个来好莱坞 的人都有一个梦。你的梦是什么?你的梦是什么?”
仿佛原本就有某种因果联系,肖子航被人推荐给了音乐经纪人吴维平。从此,他的人生和命运就与歌星苏眠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陷入了一个经过精心策 划和设计的,有点无可奈何和荒诞不经、又有点美丽与幸运的“圈套”之中,一步步地做了歌星苏眠的“替身”。从形象外貌到演唱才艺,从谈吐举止到精神气质, 从日常生活用度和习惯,到出入在公众视线里的时间安排……他被全面地做了培训、改造和包装。也就是说,正像当年的“苏文斗”被“苏眠”全面替代、“苏文 斗”只能隐身在“苏眠”心中一样,现在,“肖子航”也只能以“苏眠”的身份出现在公共场合和苏眠的粉丝面前,而真正的肖子航,除了会在自己的校园和同学面 前出现,其他任何时候和任何场合,都必须是隐身的,他的一举一动,都不再是肖子航的,而是歌星苏眠的了。
一切都在绝密之中进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做会有着怎样的&濒诲辩耻辞;表演难度&谤诲辩耻辞;。不,不仅仅是表演难度。小说里写道:&濒诲辩耻辞;他(肖子航)仿佛是在做着一次次离奇而又惊险的飞行,演员、特工,离奇、惊险,云里雾里,上下翻飞。&谤诲辩耻辞;
做一名当红歌星的替身,无疑是陷阱密布、险象环生的。在苏眠和他的经纪人这一边,原本就有一个强大、霸道和手段阴险的商业竞争对手“宋总”在步 步进逼和跟踪他们;还有苏眠未成名前,被一个心理阴暗、心术卑劣的小人捏在手里的所谓“隐私”相要挟;再加上苏眠众多疯狂和痴迷的粉丝的追拥,以及无处不 在的“狗仔队”和媒体记者的秘密调查……而在肖子航这边,他也必须去面对和应付同学的怀疑,去直面纯真的恋人何一梅对他的好奇与猜疑,甚至还要去应对那个 势力强大的“宋总”派出的“情报员”段元生的跟踪与盯梢……
无论是苏眠还是肖子航,都要面对无处不在、防不胜防的各种对手的跟踪与设计。他们必须努力去做到真正的“无缝对接”。“替身”的日子,正如臧克 家早年在诗里写到的那样,“这可不是混着好玩,这是生活,一万支箭埋伏在你周边,伺候你一千回小心里一回的不检点”。两个年轻人所面对的,也绝不仅仅是一 个青春名利场,而是一个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战场”。是残酷的商战,也是惊心动魄的心理战;既需要斗智,更需要斗勇;是真与假、美与丑、升腾与坠落的考验 和拷问,更是善与恶、罪与罚、正义与卑鄙的较量和搏斗。他们并没有试图去与艰难、残酷的生活达成妥协与和解。不,他们几乎是别无选择地迎接了冷酷和险恶的 生活现实对他们的人生和命运发出的挑战。他们甚至不惮于拿出自己全部的青春、热血和生命作为赌注。他们被迫着要去承受残酷的生活给予他们的全部重量和凛 冽。或者说,他们被迫着必须去与命运赌上一把。
张之路不愧为一位讲故事的“圣手”,一位技艺高超而又有着深沉的悲悯情怀的小说家。他把一个貌似荒诞和热闹的、通常只会被许多人想当然地当作 “娱乐题材”来消费的“替身”故事,写得如此严肃、深邃和充满了悲悯意味。这一代人青春的艰辛、疼痛、丧失、凋零,这一代人的“怕与爱”,这一代人无法逃 避的内心的挣扎、纠结与反抗,乃至青春和生命的祭奠,还有欲望丛生的时代里那些未泯的人性的良善、纯真和温情……都在作家看似冷静和客观、实则充满了道义 感和悲悯情怀的叙事里得以呈现。
随着小说故事的层层深入,苏眠和肖子航两个人的命运结局,也紧紧揪着读者的心。肖子航进入苏眠的生活和内心世界越来越深入,他离原本的自己也就 越来越远。按照这种逻辑走下去,肖子航的“替身”人生最成功、最完美的时候,也势必是他最彻底抛弃自己、让真正的肖子航完全消失的时刻;而歌星苏眠,随着 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他的个人演唱会、与媒体见面会、与粉丝见面等等活动的全面被替代,他觉得,他离舞台上和粉丝眼中的那个“苏眠”,也是越来越远 了。
所幸的是,无论是强大的竞争对手还是众多狂热的粉丝,无论是无处不在的媒体还是演唱会的举办方,都没有发现“替身”的任何破绽。其间虽然不断出 现过怀疑、猜测、甚至时间上和地点上的“穿帮”事故,但最终都没有被坐实。肖子航沿着一条谁也不知道的“秘密通道”,全面地、成功地、不为人知地代替了歌 星苏眠,站在了欢声雷动的舞台中央,被所有的歌迷接纳了。而此时,真正的苏眠几乎已经病入膏肓,完全不可能重返舞台了。
故事至此,一种极端和残酷的、究竟应该何去何从的生活现实,摆在了两个年轻人面前。这不是电影和戏剧故事,这是他们真实的人生故事。小说家似乎 是不动声色地把两个主人公的命运,既带到了光环炫目的青春舞台上,也送到了孤立无援的人生悬崖上。他们将如何继续下去?他们应该怎样选择和怎样“收场”?
小说的结局是:苏眠早就秘密地写下了遗嘱,并且叮嘱自己的亲人,让肖子航永远作为自己的“替身”,作为真正的“苏眠”,开始他新的人生。他深 知,他从苏文斗变成苏眠,曾经付出了多少艰辛、屈辱和磨难。今天的“苏眠”这个名字、身份、地位、影响力,都是他用奋斗的汗水和痛苦的眼泪一点点地换来 的。他愿意把“苏眠”这顶桂冠戴在肖子航头上。因为,只有在肖子航那里,他的梦想才能得以继续。苏眠这样对自己的老师、朋友和经纪人吴维平说道:“我死 了,就是苏文斗死了,而不是苏眠死了。不用鲜花不用追悼会,鲜花和掌声我承受得太多了。不要声张,不要让任何人知道,因为在舞台上,苏眠还活着,还在照样 唱歌!这个游戏是我的创意,很精彩的创意,你们也可以看成是一个行为艺术……肖子航代替我,我不在了,肖子航也不在了,只有苏眠还在!”他用颤抖的手写下 了自己无怨无悔的选择与期望:“我虽然死了,但是我还活着。因为肖子航代替了我!肖子航就是苏眠!苏眠的歌还活着。唱歌!永远唱歌!”
而肖子航最终也在&濒诲辩耻辞;活着还是死去,这真是个问题&谤诲辩耻辞;面前,义无反顾地做出了自己的抉择:他将要永远以苏眠的身份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完成苏眠没有完成的歌唱事业。
《替身》不是一本仅仅为了要抒发生活中的悲伤的小说,张之路也不是一位悲剧作家,但是,他用这个扣人心弦、使人心灵战栗的故事,一层层发掘出了 那些被遮蔽在浪漫的娱乐光环之中的艰辛、痛苦和挣扎,让我们看到了一种被隐藏和遮蔽在娱乐圈与演艺舞台背后的、比文学艺术更真实、更凌厉、也更残酷的生活 真相。那是一曲曲凄艳的青春劫,也是一幕幕悲壮的青春祭;那是年轻的眼泪在舞台上纷飞,也是青春的翅膀卷起的风暴。这也正是为什么读着这本小说,我会不由 自主地想到了“我们的生活是一种骇人的现实”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远比世界大战更令人惊战”这两句话的原因了。而张之路作为小说家的悲悯情怀和底层关怀意 识,同样也表现在这里。
只有那些生活在痛苦的阴影里,或者曾经在悲伤的阴影里生活过的人,对他们所从事的每一项事业,无不感到热爱、敬畏和珍惜。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却 把那一切看得过于简单和平淡,甚至有意消解了其中的沉重和艰难。法国作家尚塔尔·托马在《被遮蔽的痛苦》里写过这样一句话:“一本书无论有多悲伤,永远都 不会像生活一样悲伤。”《替身》这本小说,也可以为这句话作证。(徐 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