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展的《棋闻弈事》(刘晓川)&苍产蝉辫;
我和张展相识于上世纪的80年代初。那时我在北京市化工局工会供职,正是年轻的时候,满脑子做的都是文学梦,就跟同样爱好文学的局团委张京华一撺掇,把全局系统中较有文学基础,发表过一点文学作品的青年人拢了起来,组成了一个文学社。文学社成员全都是2、30岁的年轻人,那其中,就有张展。印象中,那时张展不太爱说话,但是交上来的小散文写得却是相当精致,就极有好感。我还专门对张展他们几个写得较好的作者工厂,逐个探访,嘱托工会组织的领导,适时发挥这些作者的文学才华。之后,我于80年代中期调到北京日报文艺部,后来听说,在文学社里发挥骨干作用的张展他们几个,也都陆续调离了工厂,做了报刊的编辑。张展先是在《北京工人》杂志,后又到了《劳动午报》。但张展这多年来究竟打拼得怎样,却由于我的疏懒而很少得知了。然而,2009年,我和张展竟同时被评为&濒诲辩耻辞;2007至2008年度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谤诲辩耻辞;,不期然相聚于那年记者节的发奖大会上。见到了曾经的友人,心中自然是激动及感慨万端的。我只觉得张展壮实魁梧了许多,但人还是那么真诚。不曾想,又过了一年,张展找到我,脸膛红红的,笑眯眯地送给我一本书。书沉甸甸的,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张展着44万字的《棋闻弈事》。
我迫不及待地读了张展的这部《棋闻弈事》。乍一看书名,&濒诲辩耻辞;棋闻弈事&谤诲辩耻辞;应是&濒诲辩耻辞;奇闻逸事&谤诲辩耻辞;的谐音,但为什么是&濒诲辩耻辞;棋闻弈事&谤诲辩耻辞;呢?通读这部书后,我才知道,这多年来,张展是奋战在北京棋类运动的资深新闻记者,他是最有资格评说北京棋坛的棋(奇)和弈(逸)的。老实说,我对张展刮目相看了。因为,这部书是张展多年足迹的集中展示,是他辛勤劳作的汗水结晶。却原来,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们各奔东西后,他踏踏实实地做了这么多了不起的事啊!
首先,张展的这部《棋闻弈事》颇有史料价值,可作为北京棋类运动,尤其是象棋运动的发展史来读。书中的76篇文章,分为&濒诲辩耻辞;弈林纪实&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江湖棋手&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棋坛大家&谤诲辩耻辞;叁辑,张展记录了北京近代、现代、当代象棋运动几乎所有涉及到的人和重要的事件。当然,他的这部书中以写人为主,但正是他深入采写的已故的和健在的以及势头正盛的象棋运动员们的人生经历,为读者活灵活现地展示了一幕幕已经逝去的史实,使读者通过阅读这些人物的人生经历,知道象棋前辈与后学们为传承中国象棋博大精深的文化,付出了怎样的辛劳和努力,也知道了象棋运动发展的来龙去脉。应该说,这是张展对北京甚或中国的象棋运动的一大贡献。我可以想见,张展为了写这部书,不避严寒酷暑,钻进国家图书馆查阅资料;顶风冒雪,扎进北京的胡同陋巷,探访与象棋史料有关的前辈们的活动场所,其认真的治学态度以及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很令人敬佩的。
其次,张展在这部书中,写了棋类名家大家,更写了名不见经传的棋迷棋友。因为张展深知,弘扬象棋国粹,离不开群众的支持,离不开业余和专业的相互融合,因此他在为名家大家树碑的同时,将自己更多的笔墨,为这些小人物立传,他笔下的棋友有工人、农民、警察、教师和胡同里的市民。在他写的名家大家和棋友的众多文章里,我很喜欢那些深入到人物心灵中,写出人物的行动支点和人物内在困惑和喜悦的篇章。例如《山村一夜》《怪人方长勤》《&濒诲辩耻辞;棋王&谤诲辩耻辞;原型何连生》《北京女孩史思旋的&濒诲辩耻辞;棋途&谤诲辩耻辞;之旅》《回族棋手张德魁的马炮人生》等等,不一一列举。这些篇章写出了人物内心的纠结,充溢着作者的感情色彩,因而文章一波叁折,虽从棋入手,但是读者却从中读出棋以外的人生况味来。因此这些篇章很好看,很耐读,是张展这部书中较为成功的部分。
其叁,张展的这部书,仍然保持了30年前我和他相识时给我的印象,即所写文章非常&濒诲辩耻辞;精致&谤诲辩耻辞;,语言行云流水,用词讲究生动,且文采斐然成章,有时恰到好处地吟咏一首自题的古体诗,给他的文章增添了情趣。不仅如此,我觉得他还能在诸篇文章中,不时有神来之笔的箴言警句,不仅能让读者深长思之,也给他的文章增添了色彩,显示了他良好的古文功底及多方面的文学素养。前不久,传来张展被批准加入北京作家协会的消息,我想,这也是他30年来对文学孜孜追求的回报吧。
言为心声。《棋闻弈事》其实展现的是张展对棋的理解、痴迷和热爱。读着这部书,我突然觉得张展本身就是一本棋书,他的执着、他的认真、他的探索、他的奋进、他的激情,都使我对他的这部书不忍释卷&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