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影视

当前位置:首页>>理论评论

深情的乡土恋歌(白烨)&苍产蝉辫;

摆关闭本页闭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白 烨
发布时间:2014-03-18

  赵建英的《唯美:1984》不是一般地写乡土、言乡情,而是带着强烈的思念、浓烈的爱恋,把自己的青春和家乡的春秋内在地融会起来,在书写一种朝气蓬勃的青春的成长,生机勃勃的大地的生息,这样的底气十足的乡土牧歌,生气盎然的乡情恋歌,美,确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当下的散文写作中,乡土一直是一个较为集中的热门题材。这些乡土题材的散文作品,各从不同的个人视角,不同的生活层面,寄寓了作者浓郁而深挚的乡土情思,折射了乡土现实可惋又可叹的复杂变异,但赵建英的《唯美,1984》却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从写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来看,首先是写给作者自己的,是经由自己的18岁的青春韶华,也即对1984这个特别年头的乡间生活的重点透视,擘肌分理地翻检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薄物细故地咂摸儿时记忆的个中滋味,通过这种感觉的抵达,文字的复现,从情感上回家,在精神上还乡,使自己飘忽不定的灵魂得以妥帖地安放下来,并得以确证自己,夯实人生的地基,重获人生的定力。在此基础上,她进而告诉人们,那个承载了自己的乡土大地,那个养育了自己的乡间平原,是多么地大度,多么地丰饶,多么地浑朴,多么地厚道。因而,在作者的笔下,土地是有呼吸的,庄稼是有生命的,气候是有温度的,一切都历历在目,栩栩如生,都是鲜活而生动,简朴而美好的。

  该书依次有&濒诲辩耻辞;四季&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耕织&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众生&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汀洲&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稼穑&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自然&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人间&谤诲辩耻辞;7个章节,从外到内,从早到晚,从种到收,从物到人,几乎穷形尽相地绘描了作者所感觉、所记忆的故乡,或故乡烙在&濒诲辩耻辞;我&谤诲辩耻辞;心上的种种印象。就写故乡而言,我敢说这已是有分量又有质感,有力度又有深度的了。如此浓墨重彩地以文字的方式为故乡树碑立传,非有大爱不可,没有大爱不能。这里主要展示或着重考量的,不只是构筑细节,铺排文字的功夫,更有化之于文字、渗之于记忆的刻骨的挚爱,铭心的苦恋。

  从土地的有声有色的春华秋实,从人们有滋有味的日作日息,我们都不难读到作者对于家乡的深沉挚爱,对于乡土的忘情热恋,但给我感受更为深刻、印象更为强烈的,则是隐含在字里行间的呼之欲出的感恩意识,感恩大地的厚赐,感恩乡民的厚爱,感恩收成的如期而至,感恩1984的峥嵘岁月。感恩,使作者谦恭而自知,也使作者达观而知足,因而,作品从看取生活到叙说感受,都充满了孩童般的纯真,孝子般的忠贞。这使得这份乡土记忆的倾诉,因为无遮无拦的胸怀,推襟送抱的情怀,特别地打动人,感染人;也使它像一面澄明铮亮的镜子,引人反观自我,启人检视自身。

  《唯美,1984》在散文艺术的经营与运用上,也有作者自己的一些特有的手法与技法,因而可圈可点之处甚多。感觉之微妙、细腻,语言之精到、灵动,彼此相得益彰,两者桴鼓相应,自不待说,善用小感觉、小细节,小意象,小情趣,来点缀叙事,传情达意,则常常是作品里更为出彩的地方。

  赵建英如今已移居澳洲,虽然人已远离故土,但在精神上反而贴得更近。带着无尽的念想写作散文,就是她飞向故乡的翅膀,就是她通往故乡的桥梁。

CopyRight © 2008~2013 版权所有北京作家协会
地址:北京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E-mail:bjzx@vip.163.com 京ICP备09025795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