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乡土文学的重要收获&苍产蝉辫;
——评凸凹长篇小说《玄武》
近年来,文学有一种回归传统的迹象。读凸凹的长篇小说《玄武》(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能明显地感到这种回归的趋势和张力。这种回归,不是沿袭旧的传统,而是文学螺旋式上升和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
莎士比亚在他的悲剧《哈姆雷特》中提出:“自有戏剧以来,他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演变的典型。”这一论述,和恩格斯对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论述是一致的,具有普遍意义。
小说《玄武》的成功和精彩之处,正在于它紧紧抓住了近半个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叁十年中国农村的社会变迁,“给它的时代看一看演变的典型”,以一个又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全景式的演绎了一出宏大的史剧,既震撼人的心灵,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思索!
小说以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八宿中北七宿的总称“玄武”定名,而在全书开篇,又以村头一块不明年代的雕有“龟蛇交尾”的残碑切入,这或许寄寓着作者某种深刻的用意。小小的玄武村,仿佛是一个不大的却是供各种人物登台表演的舞台,所有人物的活动,似乎都在这里展开。这些人物,多数是如草芥一样的在土地上扑腾的小人物,有依权仗势工于心计的一村之长,有村公司的负责人,有打工仔,有村干部,当然也有乡干部和县干部……人物关系错杂,脸谱纷繁多彩。而在艺术手法和风格上,全书气势恢弘,叙事推波助澜,高潮迭起,时空转换频频,加上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因此堪称大手笔书写时代变迁的乡村抒情史诗。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好的小说,可贵之处就在于能从典型的社会环境中,提炼和概括这种“总和”。透过《玄武》这部小说,人们会真切地看到当今活跃在农村的各种人物形象。有些典型形象,在过去的小说中是没有出现过的,或是曾经出现,也显得苍白而毫无血色,给人难以留下深刻印象。小说《玄武》的一个重要贡献,便是能以几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而丰富文坛。身为一村之长的王立平,虽然身处中国农村深刻变革的伟大历史时期,但其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却有似一个封建庄主。他手里有权,而且有钱,他不仅要占有他垂涎的女人,对于妨碍他达到目的的人,即使是至亲,他会动用一切手段,包括致人伤残,逼出人命。这一典型,不同于一般反腐作品中的腐败典型,而是一个性格复杂,心地险恶的乡村实权人物。
小说用笔最多的,则是对于王秀珍和打工仔旺儿“情爱”的描写。如果仅仅从道德层面来讲,王秀珍依仗哥哥的权势,不惜采用种种手段想得到自己心仪的东西,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但这一形象,恰恰是在社会变革的躁动时期出现的带有畸变性质的人物,是社会道德失衡荣耻异化的产物。这样的人物,在以前的文学作品中,是根本不会有其位置的。
小说刻画得细致入微的,则是打工仔旺儿。旺儿的形象真实可信,他的思想变化的每一步,都彷徨于新旧两种道德观念的冲突之间。原本,一个外地来的打工仔,无根无脉,无任何依傍,地位卑微,如果他形象猥琐,也只能拼着命挣几个血汗钱,但他生得健壮,人也很帅,因此反而使他成了一些人的玩偶。旺儿不仅仅是打心底里喜欢他的女人王秀珍的玩偶,而且是王秀珍的哥哥村长王立平用来对付别人的道具。旺儿和王秀珍的“情爱”,正因为是建立在沙上之塔的逢场作戏,最终必然以悲剧结束。旺儿的命运演变,勾画出一个打工仔为了摆脱贫困而痛苦无奈挣扎的人生轨迹,具有典型意义。旺儿在“挣扎”中,自然也显现出个人人性中的一些弱点,如自私、贪利,并不高明的狡诈等等,这反而使这一形象更加可信。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都写得生动有趣,如旺儿在老家的媳妇毛品英,性情刚烈的王小翠,以及虽上过朝鲜战场却生性怯懦的万明全等。
小说作者凸凹在小说《跋》中说:“小说《玄武》的写作是一次长途跋涉,我用了将近叁年时间,到最后竟是筋疲力尽,放声而哭。”读完小说,我才真正理解了作者这种甘苦心境。小说涉及到一个深刻而重大的主题,即人与土地的关系。作者的一部部小说,始终没有离开京西这片热土,究其原因,其生于斯长于斯,有对这片土地的挚爱,有历史的积淀,又有对火热的现实生活的观照。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劳动与生活,痛苦与欢乐,以及恨与爱,歌与哭……一切一切,经升华而成为作者的创造意象,由是又衍生出如江河奔泻般的文字。王夫之说:“意象有突破语言表达的特殊功能……能达到思想意蕴的极致……把人的审美情感升华到一个极为神秘的境界……”作者在构筑《玄武》这部长篇时,是否有意在追求一种“至境意象”呢!
这部小说,同样写出了作者的迷茫和困惑,这实际上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迷茫和困惑。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在催生一种新的文明的同时,我们也失去了一些美好的东西,这就是由几千年传统农业文明所孕育出的人们对土地的尊崇和热爱,对大自然的依恋和敬畏,以及人们的如泥土一样的质朴和善良。历史的嬗变与躁动,会催生出一种超越农业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但绝不是简单的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嫁接品,人们的困惑无奈和迷茫也在这里。小说的悲剧结尾,正是源于对传统农业文明的怀念和敬畏,这或许是我们共同的一个呼唤:不该丢掉对土地对大自然的诚敬和热爱,因为这才是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