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影视

当前位置:首页>>理论评论

原生态的“乡村童话”和“军旅诗篇”&苍产蝉辫;

摆关闭本页闭
作者:雷达
发布时间:2012-01-31

——读乔林生散文集《肩上有山》

 

  作为军事记者兼军旅作家,乔林生和绝大多数中国军人一样,属于从社会底层吃苦受穷、摸爬滚打出来的平民子弟。他十六岁之前生长在陕北黄土高原,在很长的时间里,“人到了那个地方就想哭,山高,沟深,路陡,憋屈的人气都喘不过来”,“穷得叮当响,一年吃不上几回白面”。17岁那年,乔林生参军入伍,第一次从祖辈生息的千沟万壑走了出来,看到了一个令他惊讶无比的广阔世界。入伍以来,他由一个普通士兵而军队基层干部,而《解放军报》记者,而军旅作家。他经常“闻风而动”“火速出击”,波涛汹涌的海洋,连绵起伏的大山,常有他的身影;他登上了海拔近5000的雪域哨所,他在第一时间奔向了强震后的废墟……他观察,他倾听,他思考,他行动,他忍不住热泪盈眶,热血沸腾。于是,这个陕北黄土高原走来的“兵娃子”拿起了笔,以喷涌的激情和深沉的思考,写下了他亲历的一个个场面,一个个人物。多年来的耕耘,使他不仅成就为一名出色的“战地”记者,而且文学之梦也开出了绚丽之花。因为他不想与生活赐予的灵感擦肩而过,他不能让心中的感动淡化冷却。正如他自己说的:“倾注在笔下的都是感动,笔下的感动留在纸上便是血痕,纸上的血痕就是心上的永恒。”

 

  说到底,乔林生的“根”深深扎在生活源头的深层之中。他的血脉,性格,气质,生活习惯,语言方式,早已打上了黄土印记,很难改变。而之后30多年的军旅生涯,又在黄土印记中注入了战士的使命和责任,注入了顽强与奉献,两方面融会、整合,便形成了今天的军旅作家乔林生。所以,他的散文作品有两大亮点:一是写黄土高原人物的生存境遇,悲欢离合,可谓之“乡村童话”;一是写军旅人生的风雨纵横,喜怒哀乐,可谓之“军旅诗篇”。不过,童话也罢,诗篇也罢,都是作者以现实主义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书写的种种饱含情感的真实图景。

 

  像《表嫂》《谁不爱自己的母亲》《伤心军婚》《老家人》等篇什,都值得称道。例如在《伤心军婚》里,作者写战友王合在婚姻爱情上的曲折坎坷,用的几乎是实录笔调,反而更加动人。远在青藏线上戍边的王合,得知放在老家的新婚妻子与他人有染,悲愤交加,盛怒之下赶回家坚决离了婚;离异后的妻子无奈中嫁给一个残暴的老男人,却受尽折磨,活得不人不鬼,整日以泪洗面……王合心软了,他同情这个女人,痛苦地做出决定,宽恕妻子的错误和失足,损弃前嫌,与之复婚。这一对经历了一波叁折的夫妻重新牵手了。在那个夜晚,妻说,合子,如果跳进黄河能洗掉我身上的脏处,我宁愿跳一千次黄河!王合说,你不要再这么想,谁又能比你干净多少?!咱们挺起胸膛做人,把以前那些不好的事情统统忘了,忘得一干二净好不好?咱们重新开始,好不好?妻说,好,好,我的亲人……下辈子如果再当女人,我还要做你的婆姨,永生永世的婆姨,好婆姨。一个做过错事的陕北女人的爱恨交加,一个选择宽恕的高原士兵的善良豁达,读来让人唏嘘不已。

 

  乔林生写陕北人物,不管是写自己的母亲,还是写他的乡亲,都有一种深深的理解和独到的发现。他不掩饰在过去很长时间,乡亲们的生活贫困而沉重,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还得爬高山,下深沟,去“战天斗地”,去“过黄河,跨长江”,播种着几乎无望的希望。但他认为,就在这世世代代的打拼和煎熬中,除了受罪,除了蒙昧,农民们并非一无所得,他们的人性变得越发的顽强、不屈、淳朴,形成了极本真、极坚韧的人性,就像是沙漠里的胡杨“站立在它应该站立的地方,在最困难的生存环境中彰显着自己的生命顽强”。他们经历了那么多的大灾难,大痛苦,心中美好的品质却依然熠熠生辉。这被作者视为另一意义上的“天人合一”。

 

  现如今的中国文坛,“中产阶级”写作之风甚嚣尘上,散文这一千百年来都在熨帖着国人生活和心灵的文体,在以“艺术性”为标榜的“中产阶级美学”的裹挟下,与当下的社会现实渐行渐远。思想深度的缺失与生活质地的孱弱凸显了当下散文创作的两大征候。乔林生的叙事散文集《肩上有山》以鲜活痛切的生命体验,生动扎实的细节捕捉,平实大气的语言风格,对历史与现实进行了双向建构,互参关照中凝聚而成一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图谱。抒写军旅人生,是乔林生作品的另一大亮点。他以赤热的心肠,抒写了一长串令人难忘的人物。其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革命家,也有在抗洪、抗冰雪、抗震和国际维和行动中献出鲜血和生命的年轻士兵。我发现,他不论写什么人物,都坚持一以贯之的写作路子,那就是视追求真实高于一切,写出真实的人,真实的情感和生活。这颇有一种原生态式的笔墨韵致。仅举他写康克清大姐一文为例。接受采访的康克清慈祥可亲,平易近人。大姐一再说,自己实在是个普通人,一辈子做了一点普通的事,毫无居功自傲的德色。作者问道,你年轻时长得也很漂亮,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和朱老总结为夫妻,他要大你24岁呢?!原以为康大姐会说朱老总如何如何,她出于多么高尚的目的,或如何的迫不得已等等。不料康大姐笑了一下说,我谈不上漂亮,他要成家,当时也没有几个女的可选择,碰到谁就是谁了。这样的坦诚和直率,使作者大为感动,他于是未加任何修饰,本色托出,反而形神兼备,跃然纸上。

 

  对现实生活的“高强度介入”和创作主体的“全方位在场”,堪称《肩上有山》最为显明的艺术特色,也是作者乔林生多年来一直秉承并坚守的写作伦理。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记者,乔林生有幸经历了诸如“九八抗洪”“汶川地震”等众多重大事件,零距离亲历了官兵们奋不顾身的英雄壮举,更于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中见证了一代代军人青春的流逝乃至生命的隐去。为不同类型的军人建立生动鲜活的“生命档案”,让世人记住他们,让历史回望他们,成为乔林生的一个挥之不去的心结。如有个性的高级军官如何突破自身及外在的困扰而成就一段精彩且不同寻常的军旅人生,詹娘舍哨所的士兵在生死面前崇高而又令人潸然泪下的悲壮选择;也有一群人波澜壮阔的“宏大历史”,如九八大抗洪英雄团队的舍生忘死、汶川大地震中父老乡亲的深明大义……但在乔林生笔下,没有对军人命运的传奇编织,没有对戏剧冲突的刻意营造,没有引人眼球的噱头,没有世俗生活的喧嚣,有的只是一幅幅对当代基层官兵的白描特写,一尊尊军人灵魂的雕塑,安静地列队整齐,等待读者的检阅。乔林生用深刻的思想、沉静的叙述和炽热的激情见证着军旅生活的“存在”和“价值”,是那么执着地守望着当代军人的精神家园。

 

  作者通过对各个社会阶层、人物特别是部队官兵不同命运的状写,展开了一幅时代变革的宏大画卷,既表达了对社会进步的由衷赞美和渴望,也充满对物欲横流、世风日下的担心和焦虑。作者对平实深沉的文风情有独钟,力图反拨当下散文界文字华丽、情感苍白、思想空洞的现状,用平实的语言、平实的思想和一颗平实的心,为读者搭建了一座极其富丽堂皇的文学宫殿。这座宫殿里没有矫情和粉饰,没有虚伪和造作,有的是纯朴和崇高,有的是深沉和深情。

 

  散文集《肩上有山》的作者有丰厚生活的体验,有真切人生的感受,有鲜活强烈的情感。作者说,每一个人的肩上都扛着一座山,这“山”就是责任,他写的都是些扛着“山”奋然前行的人。我期待作者在语言上、立意上和构思上有更多的锤炼、提升,那样他的作品就有更强烈的感染力了。

 

CopyRight © 2008~2013 版权所有北京作家协会
地址:北京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E-mail:bjzx@vip.163.com 京ICP备09025795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