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影响过中国命运的军校(胡松夏)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这么一所军校,它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亲自缔造,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共同培育,一大群充满理想、热血沸腾的有志青年积极报考的新型陆军军官学校。这所学校的教师、学员在大革命时期团结一致投身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战斗中,在土地革命战争又旗帜鲜明地在国共两党的殊死对立中选择了自己的位置,在抗日战场他们又并肩抵御外侮,血战沙场,在解放战争中,再次分别跻身于两个势不两立的军事集团,他们斗智斗勇生死对决的结果,影响了中国的命运。这所学校就是黄埔军校。
今年距离黄埔军校建校已经90周年,距解放战争结束也近50年了,当战争离人们的记忆越来越远的时候,有一批对军史孜孜追求的人,以各种形式告诫我们要以史为鉴,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过去。所以,当李金明将60万字的《黄埔对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赠给我时,我感到了这本书的厚重。
这是一部描写从黄埔军校建立到解放战争尘埃落定时这段历史中,黄埔人物命运际遇的长篇纪实文学。尽管反映此题材的书籍很多,但这部作品,却以其丰富翔实的史料、客观通俗的描写,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黄埔军校的成立,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孙中山屡遭挫折之后,在苏联共产党的帮助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决定办一所革命的军校,建立一支革命的队伍。1924年6月,&濒诲辩耻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谤诲辩耻辞;在黄埔岛上的原广东陆军学堂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上开学,故称黄埔军校。当时,周恩来、叶剑英、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等一批被信仰和理想鼓舞的共产党人投身军校。并成为东征和粉碎陈炯明叛乱的战斗骨干。在此后的3年多里,又有很多年轻的共产党员投身军校。
当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濒诲辩耻辞;四一二&谤诲辩耻辞;政变,将共产党人打进血海中时,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员、革命战士,毅然决然地集合在理想和信仰的旗帜下,与国民党反动派分道扬镳、在战场上兵戎相见了。不言而喻,在那个动荡时代,追随校长蒋介石,会有高官厚禄。后来国民党军的重要将领如何应钦、顾祝同、杜聿明、胡宗南、张灵甫、郑洞国、宋希濂、毛人凤、李仙洲、李默庵、李延年、李弥、胡琏、唐生明、俞济时、黄维、戴笠、郝柏村、刘戡等均出自黄埔军校。在长达20多年的军事斗争中,这些黄埔师生成为战场上双方的主要将领,并一度创造了惊心动魄的历史。蒋介石手下的那批校友,企图将红军的校友斩尽杀绝。出自黄埔的那些红军将领,则在理想和信念的鼓舞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反&濒诲辩耻辞;围剿&谤诲辩耻辞;中,黄埔师生在炮火中坚守、冲锋。强渡嘉陵江中有他们的身影,强攻腊子口的战斗中有他们喊声、陕北苏维埃的布告上有他们姓名&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红军中的黄埔师生在红军的建设发展中、在通讯兵、炮兵、红军大学的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的影响,几乎遍及红军所有部队,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演绎了一场理想和信念的凯歌。1994年8月,经中共中央军委审议,确定了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涌现出来的36位军事家,其中,出自黄埔军校的就有16位。他们是:周恩来、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林彪、陈赓、罗瑞卿、徐光达、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黄公略、刘志丹。
《黄埔对决》以史诗般的手笔为我们记录了这段历史,再现了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黄埔军校生的生死对决&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让人们了解这样一个事实,一座黄埔军校,竟然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走向。
创作这样一部宏篇巨制,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多少细致的努力,是一般人所无法想象的,而李金明却以五年之功,终于完成了这一艰苦的工作。
我认识军旅作家李金明已经十几年了,他是一个认真而勤勉的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在河北省军区搞党史资料征集,并很快就喜欢上这项工作。小时候听来的那些打鬼子、端炮楼的故事,一下子在他脑海中被激活了,他要弄清青纱帐、夹壁墙、地道战的来龙去脉,并开始研究军史。在党史办的六年间,他不仅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还经常外出采访,做了近200万字的访谈笔记,他通过各种途径结识了一些老红军、老八路,成了他们家中的常客。为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他还想方设法采访了一些原国民党中高级将领、下级军官。这样,他就可以从多个视角去看待和分析历史。九十年代初,他调北京军区政治部工作,这里史料料丰富,接触面宽,使他在军史领域里产生了飞跃。他对军事史的研究,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他的很多节假日,都是穿着便衣去旧书市场。由于对战史的广泛了解,他的目光尖锐,在五花八门的旧书摊上,一眼就能看出哪本书有史料价值。从5角钱一本的《燕南烽火》到80元一套的《解放区文艺研究》,他如获至宝,统统买回。他说,有些书印量很小,以后甚至有可能会成为孤本,必须买下。他的家中,到处是书,其储藏量,相当一个小型图书馆。有一次,他去月坛公园买书,看到有卖旧币的,他随手拿起一张破旧的钱币看看说:&濒诲辩耻辞;这张纸币不值钱。这叫&濒蝉辩耻辞;联合票&谤蝉辩耻辞;,是日本鬼子占领天津后,用缴获的国民党的印钞机印的。企图用这种钱币扰乱晋察冀边区的经济秩序。遭到根据地人民政府和老百姓的抵制。抗日战争期间,使用这种钱币是要以汉奸论处的。因为这种钱币印量很大,当地老百姓都用它糊窗户。&谤诲辩耻辞;有个人递过一张旧币问:&濒诲辩耻辞;你看这张呢?&谤诲辩耻辞;他接过来仔细看了看,说:&濒诲辩耻辞;这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冀南行署1939年发行、在根据地使用的钱币。这种钱币只发行了一年。印钞机用叁四辆牛车拉着,走到哪里,印到在哪里。后来因为&濒蝉辩耻辞;扫荡&谤蝉辩耻辞;,边区银行把机器运至路西山里,从此这种钱币再也没有印过。这种旧币数量小,应该有收藏价值。&谤诲辩耻辞;他对抗日战争钱币的了解,使围观的人折服,当即就有人要和他联系,以便日后讨教。对于写作,他有着同样并且更加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史料不断解密。李金明目光敏锐,积极消化,使用时多方考证、力求严谨。这部《黄埔对决》在军事科学院专家审读中,几乎没有提出更多的意见,审读意见评价说:&濒诲辩耻辞;&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该书观点正确,脉络清晰、史料丰富,可读性较强&谤诲辩耻辞;。这段评价,我觉得是很中肯的。这本书的价值,正是在于其对历史事件的准确反映,对历史人物的客观描述,对历史事实的正确认识,为普通读者较全面地了解黄埔军校提供了一个便于阅读的通俗读本。
李金明是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军旅纪实文学作家,过去出版的长篇纪实文学《晋察冀军民征战纪实》、《华北军区野战军征战纪实》、《华北剿匪纪实》等,产生过积极的社会影响,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不断再版、加印,在全国各大书店都能看到。相信他这部新作,也能够引起积极而广泛的社会影响,为广大军事爱好者和青少年,提供一份优秀的精神食粮;提供一份极有权威性的读物;为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和平统一,提供一份以史为鉴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