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的背后是欣喜(白烨)&苍产蝉辫;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参加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评奖工作的感受,那就是两个字:&濒诲辩耻辞;纠结&谤诲辩耻辞;。实名投票,取向公开,令人纠结;初评、终评合而为一,阅读量大,令人纠结;而实力派作家众多,好作品云集,让人难以取舍,是更大的纠结。而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中篇小说奖,作者的分量重,作品的质量高,评奖是建立在丰厚又坚实的基础之上的。
跟往届相比,本届中篇小说奖的参评作品,达到了255篇,数量更多。从总体的观感看,给我印象较为深刻的,一是参评的作家,从老一辈的王蒙、丹增,到新一代的马金莲、马小淘、蒋峰、霍艳,包括了从&濒诲辩耻辞;30后&谤诲辩耻辞;到&濒诲辩耻辞;80后&谤诲辩耻辞;的六代小说作家;而滕肖澜、计文君、薛舒、裴蓓、崔曼莉、徐虹等联袂而来,更以其不俗的实力,显示了&濒诲辩耻辞;70后&谤诲辩耻辞;一代的整体崛起。另外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已有影响的小说名家,稳定地发挥出了自己的已有水准,而正在崛起的文学新秀,也各自表现出了令人惊喜的进取。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之下,中篇小说正成为在反映生活和触摸人性上,卓具表现力和最具成长性的小说文体。
在阅读中,总有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作品,而他们的作者大都是在中篇写作领域里初露头角的新人。如张怡微的《试验》、陈年的《小烟妆》、崔曼莉的《求职游戏》、徐虹的《逃亡者》、马金莲的《长河》、马小淘的《毛坯夫妻》、蒋峰的《手语者》、孙频的《月煞》等。这些作品在直面现实的写作中,显现了年轻一代的别样视觉,带入了年轻时尚的审美情趣,但这些都埋设于情节的巧妙营构与故事的精到叙述,使作品既有看头,又有嚼头。这些作家作品,虽然最终并未获奖,但在几轮的淘选与竞争中,都广受评委们的好评,展示了自己的文学潜能与卓异才情。
255篇参评作品,经过五轮竞争与投票,最终5篇作品获奖,这是一个在比较中选优拔萃的过程,也是评委们不断寻求最大共识的结果。事实上,最终获奖的5篇作品,在&濒诲辩耻辞;写什么&谤诲辩耻辞;与&濒诲辩耻辞;怎么写&谤诲辩耻辞;的有机结合上,既体现出了作者个人在小说创作上的较高水准,也整体上反映了中篇小说创作的最新风貌。
直面现实有新意,叙述手法有创意,是一些获奖作品最为突出的一个特色。格非的《隐身衣》,以满含悬疑意味的叙事,讲述了一个音响师的婚恋与生活,而其中隐含的却是文与野、雅与俗、美与丑、伪与真、形与实等从现实到精神的诸种况味。作品在可作多种解读的意境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优秀小说家以艺术方式介入现实、反思生活的超凡能力。胡学文的《从正午开始的黄昏》,从另一角度切入现实,通过乔丁在明里的家庭生活与暗里的偷窃营生的两面人生与双重人格,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人格分裂与精神困顿。由一个寻找秘密的游戏性故事,还原被遮蔽的人生本相,胡学文探悉的是人们并未自觉意识到的生命的迷津。与格非、胡学文不同,滕肖澜的《美丽的日子》,以密实的细节、细腻的感觉,描摹了两个女人之间的心理较量,上海婆婆与外来儿媳的纠葛包含了传统的婆媳矛盾,又内含了本地与外地的抵牾,较量既是争斗,又是磨合,结果终于化干戈为玉帛。由《美丽的日子》可以看出,发见日常生活的个中微妙与内在隐秘,是滕肖澜小说创作的拿手好戏。
吕新的《白杨木的春天》、王跃文的《漫水》,在&濒诲辩耻辞;写什么&谤诲辩耻辞;上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以散文化的笔墨状写有一定时间跨度的生活故事,但吕新似乎更在意主人公曾怀林在连续的生活变异中的心理煎熬,重在剖解人物难以名状的精神创痛;而王跃文显然更关切乡间人家的彼此关系,重在刻画滞留于老辈农人之间的人性人情、民风民俗。值得称道的是,无论是吕新的擅于人性触摸,还是王跃文的长于人文寻索,两位作者都在作品中表现出以散淡的语言、醇厚的意味来营构独特的故事、突破既有程式的不凡功力。作为已广有影响的实力派作家,他们没有停止自己艺术探索的脚步,这是令人为之钦敬的。
参评作品普遍优质,获奖作品各有千秋,这些作品的参评与获奖,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小说作家们实现了一次作品筛选与自我检省,最终获奖的作品也以各自的方式,标识了中篇小说创作的新进展与新高度,这是这次评奖超越个人获奖的更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