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性具有感召力(曹文轩)&苍产蝉辫;
10月15日上午,习总书记于人民大会堂作了对于文学艺术的重要讲话(下称《讲话》)。这是一篇十分深刻、极富理性和具有强烈感召力的长篇讲话。他在阐述五大话题中间,其实涉及大量有关文学的历史与现状、文学的意义和功能的话题。《讲话》经纬交织,观点密度极大,我们可以从中引发许多内涵丰富和现实性很强的文章题目。
回味《讲话》,我的感触是,它既关注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今天和未来,同时也关注到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他深入解读了文学艺术与一个民族的存亡和强盛的关系以及文学艺术在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方面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讲话》多次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两个范畴:义和利、美与丑。我就这两个范畴,谈谈我的理解和思考。
义,就是道义。
人要有道义,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必有道义的原则,必有道义的支持。而文学就具有培养人之道义的得天独厚的功能&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当初文学作为一种精神形式,之所以被人类选择,就是因为人们发现它能有利于人性的改造和净化。在现今人类的精神世界里,有许多美丽光彩的东西来自于文学。在今天的人的美妙品性之中,我们只要稍加分辨,就能看到文学留下的深刻痕迹。
毫无疑问,文学从一开始,就是以道义为宗的。
必须承认有时候人性远非那么可爱与美好,妨碍了人类走向文明和程度越来越高的文明。为了维持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人类中的精英分子发现,在人类之中,必须讲道义。若干世纪过去了,道义所含的意义,也随之不断变化与演进,但,它却也慢慢地沉淀下一些基本的、恒定的东西:无私、正直、同情弱小、扶危济困、反对强权、抵制霸道、追求平等、向往自由、尊重个性、呵护仁爱之心&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人性之恶,会因为历史的颠覆、阶级地位的替更、物质的匮乏或物质的奢侈等因素作用而时有增长与反扑,但,文学从存在的那一天开始,就一直高扬道义的旗帜,与其它精神形式(如哲学、伦理学等)一起,行之有效地抑制着人性之恶,并不断使人性得到改善。
道义于社会,不可有须臾缺失。
然而,人类的现代化不等于人类在道义上的升华。有时情形恰恰相反,随着物质的日益丰富,人类在道义方面反而每下愈况。出尔反尔、背信弃义、尔虞我诈&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之下,人性中的种种恶,抑制不住地显现并膨胀开来。利正在日甚一日地挤压义,铜臭味散播在周遭的空气之中。社会在赤裸裸地张扬物质的优美、物质的神性和物质给人带来的幸福与快感,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难以把持自己,道德沦丧几乎成为无法阻止的一股浊流。
正是基于这样的情景,《讲话》强调文艺工作者要&濒诲辩耻辞;重艺德&谤诲辩耻辞;,要有&濒诲辩耻辞;高尚的职业操守&谤诲辩耻辞;,不要&濒诲辩耻辞;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谤诲辩耻辞;。
今天,文学的意义越发重大了,其实,今天比以往如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文学(我说的是那些以道义为宗旨的文学)&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文学能够与其他精神形式一起拯救我们,至少文学能够让我们保持一份对道义的神圣回忆。
其他精神形式当然也具有帮助人类亲近道义的功能,从表面上看,文学在这方面甚至不是最有力、最擅长的,哲学、政治学、伦理学,它们的直接目的就是对人类进行道德规范与道义教化。但事实上,文学在这方面的功能却一点也不比哲学、政治学、伦理学逊色,它也许更具有感召力、浸润力和持久不衰的生命力。因为它是通过形象,通过情节,不着痕迹地、细无声息地将那庄严的道义输入人的心灵的。它在灌输的方式上,也许是最富有人性的。&濒诲辩耻辞;寓教于乐&谤诲辩耻辞;,这是一个很确切的总结。
文学张扬道义,但文学与道德说教绝非一样。道德说教是有意为之,是生硬而做作的。而张扬道义,乃是文学的天生使命,是一种自然选择。在这里,道义绝非点缀,绝非某个附加的主题,而是整个文学(作品)的基石&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这基石深埋于地表,并不袒露、直白于人,它的精神融解于每一个文字,平和地渗入人心,绝不强硬,更不强迫&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濒诲辩耻辞;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谤诲辩耻辞;。
《讲话》多处对丑进行了针砭和批判,而对美加以推崇和赞颂:&濒诲辩耻辞;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文质兼美&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用美善战胜丑恶&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刻画最美的人物&谤诲辩耻辞;&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濒诲辩耻辞;美&谤诲辩耻辞;是《讲话》的一个高频词。《讲话》引领我们关注文学艺术的审美功能。
完美的精神世界,是由许多维度组成的。这其中,审美怎么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维度。而文学对这一维度的生成,几乎是最有效的。文学的根本性的功能之一,就是审美。如果说远古的文学可能更在意的还是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话,那么后来的文学则越来越在意它的审美价值了。而人们亲近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正在于它们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并能培养人们的审美经验、提升人们的审美境界。
如此审美,使人类渐渐变成了具有情调的人类,使人生变成了情调人生。今日之人类与昔日之人类相比,其一大区别就在于今日之人类有了一种叫做&濒诲辩耻辞;情调&谤诲辩耻辞;的元素。而在情调养成中间,文学有头等功劳。文学似乎比其它任何精神形式都更有力量帮助人类养成情调。&濒诲辩耻辞;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谤诲辩耻辞;&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文学能用最简练的文字,在一刹那间,把情调的因素输入人的血液与灵魂。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泰戈尔、海明威、屠格涅夫、鲁迅、沉从文、川端康成&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一代一代优秀的文学家,用他们格调高贵的文字,将我们的人生变成了情调人生,从而使苍白的生活、平庸的物象一跃成为可供我们审美的东西。
情调改变了人性,使人性在质上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情调当属美学范畴。
古典形态的文学家们,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学审美功能的认可与追求。文学家的天职,就是磨砺心灵、擦亮双目去将它一一发现,然后用反复斟酌的文学昭示于俗众;文学从一开始,就是应这一使命而与人类结伴而行的;千百年来,人类之所以与它亲如手足、不能与它有一时的分离,也就正在于它每时每刻都在发现美,从而使枯寂、烦闷的生活有了清新之气,有了空灵之趣,有了激活灵魂之精神,并且因这美而获得境界的提升。文学艺术工作者在人类精神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是&濒诲辩耻辞;美的发现与美的创造&谤诲辩耻辞;者。
人类现今的生活境界,若无文学艺术,大概是达不到的;若无优美的文学艺术,人类可能还在一片平庸与恶俗之中爬行与徘徊。这也是文学艺术被人类昵近与尊敬的理由之一。
(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着名文艺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