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影视

当前位置:首页>>理论评论

一部认真扎实推广国学经典的书(贺绍俊)  

摆关闭本页闭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贺绍俊
发布时间:2014-12-04
  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崛起,中国传统文化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学热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升温的。 《论语》 《庄子》等国学经典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讲坛,小学生也学起了《三字经》 《弟子规》 。这些做法无非都是想让国学被普通大众所接受。

  社会上对于国学热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就认为现代化带来了飞速的发展,还需要靠故纸堆里的典籍来武装我们的思想吗?国学热确实触及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国学热并不是现在才发生的事情,早在上个世纪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就有一场国学热,北大出版《国学季刊》 ,清华成立国学研究院。当时的知识分子都在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寻找思想文化资源。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毅然接纳了西方的现代化思想资源,同时为了让现代化思想广泛传播,又断然与传统采取了决裂的方式。尽管当时推崇国学的学者们其出发点与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有相似之处,但被迫的现代化容不得学者们到故纸堆里翻寻,否则我们只有挨打的份。这是上个世纪的国学热的处境。而新世纪以后的国学热则是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兴起的。它一方面说明全球华人日益增强了对中华文化传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因为中国几十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开创的中国道路,远远不是用西方的现代化观念就能够解释清楚的,它应该包含着中华文化的智慧。如果说,上个世纪的国学热是一种被动的应战,那么今天的国学热就是一种对现实和时代的积极回应了。为了“中国道路”更加宽广更加通畅,我们有必要到传统中开掘更多的思想资源。这就涉及一个如何学习国学经典的问题了。比如将国学解读为心灵鸡汤的做法,或是搞祭孔之类的复古仪式,都不是真正普及国学经典。最近我读到夏海的《品读国学经典》一书,感觉到这才是一部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向普通大众推广国学经典的书籍。

  我首先很欣赏夏海的写作姿态。大凡写作与国学经典有关的文章,总会摆出一副不妥当的姿态,或者是故弄玄虚,或者是炫耀卖弄,或者是旁征博引,或者是借题发挥。也许从写散文随笔的角度看,这些姿态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来。但我感觉夏海并不是为了写一些孤芳自赏的好文章,而是为了将自己阅读国学经典的体会以最明晰的语言传递给广大的读者。所以他采取了一种传道解惑的宣讲姿态,他每写一篇文章,就像是写一份教案,主题明确,层次清晰。出于宣讲的需要,每一篇文章的结构都基本相同:大致上每篇文章分五个层次。第一层次介绍经典的作者,特别是作者的思想造诣和文学成就。第二层次对经典文本进行解读,阐明其主要观点。第三层次是对经典文本的延伸阐发,包括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技巧,作者的心路历程,以及后人对经典的研读,等等。第四层次则是夏海站在今天的立场,以现代的视野去重新观照经典,对经典作出新的理解。第五层次是就经典的启示意义作点睛式的发挥。在夏海的文章中,尽管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出其不意的构思,但作者是以朴实的文字将深邃的内涵最明晰地表达出来,我们阅读起来会感到这才是最为解渴的文字。从一定意义上说,朴实是文字表达的最高境界,因为朴实就是没有遮掩和装饰,如果一个作者没有丰厚的学识,是无法在朴实的文字里藏拙的,也不可能表达出丰富的内容。夏海选择宣讲的姿态,不仅在于他的目的就是为了与读者交流学习国学经典的体会,而且还在于他有宣讲的“本钱” 。 《品读国学经典》收入了三十六篇经典的品读。这些经典作品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而夏海也不是单纯从语文的层面对这些经典作品进行赏析,这就需要作者自身有更广博的知识准备。针对经典的不同内涵,夏海的品读角度也会有所侧重,有的是学哲学,有的是看历史,有的则是欣赏文学意蕴。夏海说:“在哲学经典中,我们仿佛徜徉在思辨的王国,感触思想的震撼,享受智慧的乐趣。在历史书籍中,我们好像同先贤前辈一起呼吸,探秘他们的活动足迹,感悟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文学作品中,我们犹如身历其境,可以爱、可以恨,在爱中追求善与美,在恨中鞭挞丑与恶。 ”这是夏海为自己确立的写作目标,他也成功地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夏海采用宣讲的姿态,这就保证了对国学经典原义的准确传达,但同时他又注意到不要将品读当成书斋式的阅读,不要把经典当成静止的文本来研习,而要从动态的、发展的角度延伸出经典的精神价值。也就是说,他总是站在当代思想的高度,以今天的经验和信息去呼应国学经典中蕴含着的远古的声音。当夏海这样做时,他总会有新的发现,也会对经典的精神价值有新的拓展。比如在品读晁错《论贵粟疏》一文中,夏海以现代经济学原理分析晁错经济思想中所闪烁出的智慧火花,具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他认为晁错强调君王要发挥经济引导作用的观点,涉及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无论古今中外,政府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生活中总是有着一定作用的,不可能完全消极无为。就算是最自由放任的国家,政府还得扮演‘守夜人’的角色” 。又如品读曹丕《典论·论文》 ,这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理论经典作品,夏海在分析了这部经典在文学理论上的价值和贡献后,又引申出另一层意义—— “对官员最大的启示是要写好文章” ,并阐发了什么是官员的好文章。在夏海看来,官员的好文章首先要有思想,这是文章之魂;其次要有逻辑;其三要有文采;其四要有个性;其五要有气势。而在品读柳宗元《封建论》一文中,夏海站在当代政治的高度,对这部总结中国历史规律的经典作品作出了新的理解。围绕《封建论》的坚持郡县制、反对封建制的基本观点,夏海认为“单一制的国家结构符合中国国情。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自然条件恶劣和灾害频繁,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他同时又指出,“在现代社会,我们必须把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奠基于民主与法治基础之上,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和失去监督。如是,则国家幸甚,中华民族幸甚” 。

  夏海说:“国学经典是天空,更是大海。 ”那么人们需要借助飞机和舰船才能到天空和大海中遨游。这种飞机和舰船是用知识和思想来打造的,也许普通读者还欠缺这样的飞机和舰船,没关系,夏海的《品读国学经典》就是遨游国学经典的最合适的飞机和舰船。

CopyRight © 2008~2013 版权所有北京作家协会
地址:北京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E-mail:bjzx@vip.163.com 京ICP备09025795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