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影视

当前位置:首页>>理论评论

重新回到“文艺美学”自身(霍俊明)&苍产蝉辫;

摆关闭本页闭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5-27

  《创作动机新论》(杨立元、杨扬合着)一书是整合了中外文学理论的研究与新变,重新回到文艺美学自身的研究成果。这部专着视野宏阔、涉猎范围广泛、内容细密翔实、形式新颖,构架系统,且时有灼见新知。该书从文艺心理学和审美心理学的角度对创作动机论进行了深入而独到的研究,并从创作动机的本质与特征、创作动机的表现形态、触发机制、簇群机制、动力结构、审美心理结构、童年经验、创作个性、审美需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理论建构。这充分显示了作者的理论深度和学术素养。

  研究创作动机对于探寻创作主体的心理奥秘和研究文艺心理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虽然对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在不断地发展和拓宽,但对创作动机的研究却显得十分薄弱,迄今未见一部研究创作动机的理论专着,只是散见在文艺心理学书籍中的一些理论。所以,《创作动机新论》是目前国内一部集束型、拓进式研究创作动机的专着,它的出现是十分必要和必需的,也是十分可贵和可喜的。

  研究创作动机是十分艰难的。因为创作动机在创作过程中是动态的、变化的,而它的构成因素又是多面的、复杂的。最主要的是创作主体的创作心理往往是遮蔽的、深隐的,这对客观、真实地揭示创作动机的发生、变化是十分困难的。同时对于创作动机的研究,也不仅仅是文艺心理学的范畴,它与哲学、社会学、文艺学、文化学、心理学、信息学等多种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很难对此做出正确的解读,但作者以矢志不渝的探索精神和锲而不舍的进取意识在创作心理学这个冷僻的学科里开拓出了研究创作动机的一条新径,对此进行了缜密的梳理和独到的建树,为他人研究创作动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参照。

  在这部专着的写作中,作者坚持了以马克思文艺理论为指南,以实践美学的观点即&濒诲辩耻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谤诲辩耻辞;的方法来统一指导和统领全书的写作。在写作中,作者虽然参照了大量西方文艺心理学的书籍,吸取了大量古代文论中对于研究创作心理的成果,但对这些学说都是以借鉴批判的态度吸其合理的成分,摒弃其唯心主义的观点,摒弃其玄学和不可知论,同时也反对心理学和创作学的拼凑,而是做到了文艺心理学与创作学的完美融合。作者坚持理性观照与文学实践相结合,并于两者的互动中生成论断。这样,对创作动机的研究既有现象学的描述,又有先导性的理论探讨;既有生动鲜活的创作经验的剖解,也有深刻精到的创作动机理论的建树,从而做出了对创作动机的本质特征及不同表现形态等诸多方面的独到而又深透的研究,取得了令人叹服的成果。

  在这部书的写作过程中,作者追求理论创新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这两方面的审美功效。

  首先,重视和追求理论创新,建构宏大思辨结构。作者从整体上把握了创作动机在创作过程中的地位和价值,揭示了创作动机的动力结构、生成机制以及审美心理结构中其他因素与创作动机的关系,从而进行了一系列独特而鲜明的阐释和论证,建构了创作动机论的完整理论体系。全书共分为17章,分别从不同的审美视角对创作动机论进行了深入而独到的解析,给人一种心悦诚服、开心启智的审美感受。

  其次,以理性批判精神对以往的创作动机的理论作出了富有时代特色的诠释。作者积极追求对创作动机的理论进行新的开拓和建树。作者以当下为切入点,融通古今中外,链接哲学、美学、写作学、心理学多学科的知识,旁征博引,积极创设,完成了创作动机的理论体系,为创作动机的研究留下了宝贵的文献性的理论着述,成为现在和今后人们研究创作动机时的不可不看的重要参考。所以,《创作动机新论》既是对前人研究创作动机的一种续接和传递,也是当下研究创作动机理论的一种延伸和拓展。

  再次,真实深切地运用体验批评方法,打破时下文艺理论玩悬弄虚的玄学模式。作者有意识地规避纯粹抽象思辨和坐而论道式的学理诠释思维方式,摈弃依靠突发奇想和借助语词化装表演以谋求虚幻热点效应的学术风气,脚踏实地从近年来鲜活的创作实践出发,牢牢捕捉住创作动机所体现和负载的崭新品质,给予饱含着激情的理性梳理、归纳和升华。作者具有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和作家的双重身份,有着丰富的创作实践和批评实践,所以在写作中显现出高度的美学自由,也使得全书的语言简洁准确、生动活泼、明白晓畅,令人耳目一新,美感油然而生。

CopyRight © 2008~2013 版权所有北京作家协会
地址:北京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E-mail:bjzx@vip.163.com 京ICP备09025795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