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怎样炼成作家——读张新甫的长篇小说《淬火》(贺绍俊)&苍产蝉辫;
长篇小说《淬火》出自一位新人之手,作者张新甫第一次写小说,阅读中我能感觉到叙述上的生涩之处。但这丝毫不会影响读者对这部小说的喜爱,因为这是作者倾其心血精心打磨的一部作品。作者年轻时就怀着创作的冲动,搜集家乡的革命传奇,采访部队的英雄事迹,又经过了二十余年的潜心写作,五易其稿;何况作者还是有着近四十年军龄的老军人,丰富的军旅生涯为他的小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猜想,这部小说应该也有一些自传的成分,正如小说的副标题所提示 “将军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写的就是一位军人的成长史。当然,作为一名以文学评论为职业的读者,我更感兴趣的是,“将军”是怎样炼成作家的。
这部小说有其特别之处。它洋溢着军人浓烈的铁血精神,充满了阳刚之气。军人的铁血精神要在战争年代里最为彰显,而和平年代的军人往往被人们遗忘。因此军旅文学最为成功的作品还是写战争历史的,如何反映和平年代的军人生活,成为了军旅文学的瓶颈。《淬火》写的是一名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军人,作者又是如何突破这一瓶颈的呢?他找到了一个比较智慧的方法,这就是选取两个和平年代的战争点,一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援越抗美,二是七八十年代的核武器试验现场。前一场战争是看得见的敌人,而后一场战争是看不见的敌人&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核武器爆炸后,核效应军人立即身穿防护服进入核爆区,与那些带有放射性的残缺武器等作斗争&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这些看不见的敌人,甚至比看得见的敌人对身体的伤害更可怕。小说主人公李春雨先后在这两个战场上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在援越抗美的战场上,他身负重伤,与部队失去联系,被当成了牺牲的烈士通知了他的家乡。但他在越南百姓的精心照料下恢复了健康,返回部队。随后他又参加军校学习,分配到了进行核试验的部队,在戈壁荒漠上经受新的考验。后一个战场对于一般读者来说也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小说真实地描写了在核武器试验的战场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和平年代的军旅生涯其实也是充满着危险的。作者张新甫曾在新疆罗布泊参加过八次核武器试验,对这个战场上的危险和艰巨有着切身的体验,写来更加真实感人。这也给读者带来特别的阅读感受。
抓住和平年代的战争点,又有着亲身的体验,这是小说成功的基础。但仅有这一方面还不构成这部小说的特别之处。小说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作者对于革命历史传奇的钟爱和借鉴。作者应该是从小就受到红色教育的熏陶,他也特别喜爱革命历史传奇。为了写这部小说,他还在自己的家乡&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湘鄂西革命苏区搜集了大量的红军父辈们的传奇故事。作者显然是受到了革命现代戏《红灯记》启发而构思了小说的基本情节线。这部小说也像《红灯记》一样,讲述了一家叁代人的故事,而这一家叁代没有血缘关系,完全是革命将他们连接到了一起,成为了比亲人还要亲的一家人。串起一家叁代人悲欢离合的则是一枚长命锁。这枚长命锁分开成为叁枚,一枚是金的,一枚是银的,一枚是铜的。在革命动荡的岁月,叁代人各自带上一枚,相约以后凭借这枚长命锁相认。长命锁的设计分明带有民间传奇的痕迹。当然,小说中的很多人物命运都采取了传奇化的处理。最典型的便是李春雨的母亲袁冬英,她出生入死,有胆有识,简直就是一个革命侠女。张新甫还能将革命传奇与民间故事糅合到一起,因此小说的传奇化又带有鲜明的民间色彩。传奇化是当代革命战争小说惯用的写法,比如《林海雪原》等小说,作者或许受到了这些革命战争小说的影响,但他并没有完全依靠传奇化来推进情节发展。他很珍惜自己的从军经历以及他对战争的采访,所以小说中有很多真实再现历史场景的客观叙述。传奇化叙述和真实再现历史场景的叙述完全是两种风格的叙述,要将其并置在同一部小说里而不显得突兀,这对作家来说是一种挑战。张新甫敢于这么去做就很不容易,并且他也作了较好的处理。大体上说,小说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部分基本上是以援越抗美战争为中心,并带出了革命家庭的历史。这一部分的叙述是以传奇化为主、以历史再现为辅。后部分基本上是以核效应试验战场为中心,叙述风格则变为以历史再现为主、以传奇化为辅。如此看来,这部小说的叙述风格真是大起大落。也许正因为作者是初次写长篇,没有什么写作上的禁忌,敢作敢为。而也正是这种大胆之举,反而造就了小说自由不羁的叙述特点,这一特点与李春雨一家叁代人的革命精神非常吻合。这正是这部小说最值得关注的特别之处,不妨将此看成是作者在写作中的&濒诲辩耻辞;淬火&谤诲辩耻辞;,它增强了小说叙述的刚性和韧性。当然,如果作者能对&濒诲辩耻辞;淬火&谤诲辩耻辞;后的文字再进行深度的琢磨,那将会使得作品变得更加精致圆熟。
《淬火——将军是怎样炼成的》 张新甫著 作家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