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为何具有强大生命力?(李朝全)&苍产蝉辫;
白俄罗斯纪实文学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获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被认为是纪实文学的胜利,是纪实文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象征。
近年来,国内许多纪实文学作品销量达到了数十、上百万册,一版再版,不断重印加印,深受读者欢迎和喜爱。深厚强劲的纪实文学传统、宽松自由的文学生态环境、日新月异的时代生活、旺盛持续的市场需求和强悍卓越的创造活力是纪实文学常葆生机与活力的原因所在。
纪实文学生机盎然
阿列克谢耶维奇这位记者出身的女作家所选择的创作对象包括苏联卫国战争(《战争中没有女性》)、阿富汗战争(《锌皮娃娃兵》)、核灾难(《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等,她并不只是在描述灾难,也是在关切人类的整体命运,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安全。
今年6月24日,习近平主席将《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一书作为国礼赠送给比利时国王菲利普。这是张雅文10多年前创作出版的纪实文学作品,讲述了二战时期中国女子钱秀玲从德国秘密警察枪口下拯救出100多名比利时平民的故事,后被翻译成英文。不久前,张雅文又在原书的基础上创作出版了长篇纪实文学《与魔鬼博弈&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留给未来的思考》,首印3万册,受到专家和读者的普遍好评。
近年来,何建明的多部纪实文学作品,包括10年前出版的《落泪是金》《中国高考报告》《部长与国家》等不断再版重印,王宏甲的《无极之路》《新教育风暴》,张雅文的《生命的呐喊》,赵瑜的&濒诲辩耻辞;独立调查&谤诲辩耻辞;系列作品,李鸣生的&濒诲辩耻辞;航天七部曲&谤诲辩耻辞;等众多纪实文学作品亦陆续再版。王树增的战争叁部曲《朝鲜战争》《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屡创销量新高。他和何建明的多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销量都达到了数十万上百万册。黄传会的一部按说不会有很多读者的长篇纪实《我的课桌在哪里》数年前销量就达到了7万册。并非一线作家管斌的一部为雷锋传人立传的作品《成德之道》在短短两叁年内就5次重印&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
这些现象表明,纪实文学拥有广大的读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纪实文学源于生活
根深才能叶茂,叶茂方能花繁。纪实文学在我国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我国远古即有记事的传统,从春秋战国时的《尚书》《春秋》《左传》《竹书纪年》到汉晋时的《史记》《战国策》《汉书》《后汉书》《叁国志》等。其中尤以司马迁的《史记》为典型代表,开启了中国纪实文学的先河。从文学史上看,每个时代总会有一种备受追捧的文体。当今是儿童文学、网络类型文学大行其道,也是非虚构的纪实文体备受欢迎的时期。
盛世修史,盛世修志。良好的文学生态环境促生了纪实文学的繁盛。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思想人文环境不断宽松改善,为以&濒诲辩耻辞;求真务实&谤诲辩耻辞;为品格的纪实文学创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作家们的创作更为自由,在题材和内容选择方面天地不断拓展。
日新月异的时代变革为纪实文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丰厚创作资源。中国正面临千年未遇之大变革,国家面貌和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都在发生着巨变。纪实文学作为一种可以及时、迅捷、忠实地记录现实生活和情感变迁的文体,在反映现实、塑造人物和刻画心灵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长处在于既可以全景式描写和叙述,波澜壮阔地呈现;也可以局部取样,精雕细刻地创作,在介入现实、描绘人心、表现精神图谱和心灵世界方面拥有小说、诗歌等文体所匮乏的优势。现实生活的巨变是纪实文学保持勃勃生机与活力的深层原因。
纪实文学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庞大的读者群体。纪实文学是非虚构文体,真实性、及时性、时代性、知识性、信息性是其基本特征,能够提供给读者丰富有益的信息内容。纪实文学通常具备文献价值、史志价值、哲学思想价值、社会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现实纪实往往对现实生活作出辨识和解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生活。如朱晓军揭示医疗腐败的《天使在作战》,李鸣生深刻表现汶川特大地震带给人们物质和精神双重重创的《震中在人心》,何建明全面反映中国从利比亚大规模撤侨行动的《国家》都有这样的社会效果。
历史纪实常常带有解密和揭秘的性质,对于帮助读者洞察历史真相、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本来面目有所裨助,如何建明、厉华表现信仰危机、重申信仰力量的《忠诚与背叛&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金一南描写我党初创时期艰难历程的《苦难辉煌》,王树增全景式反映战争历史的战争系列作品。
人物传记和回忆录作品大多具有励志作用,伟人、名人、成功人士或他人的人生经历可给读者带来思想的启迪和帮助,如赵瑜揭开文学大师情感世界的《寻找巴金的黛莉》,李春雷生动讲述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往事的《朋友》,描写广东改革开放先行者任仲夷生平事迹的《木棉花开》,张雅文讲述不平凡成长历程的自传《生命的呐喊》。笔者的《梦想照亮生活》描述盲人穆孟杰和他创建特教学校的传奇,中国盲文出版社为盲人读者推出了该书的盲文版、大字版和有声读物3种版本。
时代需要纪实文学
纪实文学的兴盛还要归结于作家们强大的创造活力,这是纪实文学常葆朝气、锐气和生气的根本原因。近年来许多从事散文、诗歌、小说等文体创作的作家纷纷加入纪实文学创作队伍,不少新闻记者、人文思想专家和历史学者也加盟这个队伍,使纪实文学写作人才不断涌现,创作面貌焕然一新。2008年汶川大地震激发了&濒诲辩耻辞;地震报告文学潮&谤诲辩耻辞;。2010年以来出现了&濒诲辩耻辞;非虚构创作潮&谤诲辩耻辞;。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中国梦主题创作的倡议,掀起了一股刻画英模人物、时代先锋,反映民族艰难而壮丽的发展图景的创作热潮,产生了一批优秀纪实作品。2015年适值中国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众多作家竞相以抗战和反法西斯历史及人物为主题,创作了一批&濒诲辩耻辞;新抗战文学&谤诲辩耻辞;作品,包括何建明的《南京大屠杀全纪实》、王树增的《抗日战争》、张雅文的《与魔鬼博弈》、丁晓平的《另一半二战史:1945&尘颈诲诲辞迟;大国博弈》、徐锦庚的《台儿庄涅槃》、王龙的《刺刀书写的谎言&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侵华战争中的日本&濒诲辩耻辞;笔部队&谤诲辩耻辞;真相》等。这些作品大多采用与时俱进的历史观和国际化视野来观照历史往事及人物,更多地关注战争和人的关系,关注战争中普通人的命运遭遇,追求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因此能让读者眼睛湿润、思想震撼,带给人们深长的思考和深刻的启迪。
时代在变革,民族要复兴,社会发展需要纪实文学去记录与讲述,人们的情感变迁和心灵嬗变需要纪实文学去反映与揭示,国家民族面临的困难与挑战需要纪实文学去作出解析和回应&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将根柢深植于丰厚现实及历史土壤、深植于传统文化沃土的纪实文学必然具有经久不衰的强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