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影视

当前位置:首页>>理论评论

一年读书琐记(止庵)&苍产蝉辫;

摆关闭本页闭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2-29

  

  又是一年。这一年里照常读书,最值得一提的是重读了三岛由纪夫的《丰饶之海》四部曲,上次读还是在二十年前。 但这需要单独写篇文章,以后再说。此处只将我选择的各卷译本报告一下:《春雪》——文洁若、李芒译;《奔马》——许金龙译;《晓寺》——竺家荣;《天人五 衰》——文洁若译。光读译文,觉得竺家荣译的《晓寺》最美,读过之后我有个希望:她若是将四部曲的另外三部也译了,则善莫大焉。此外我还与张悦然、史航结 成“契诃夫之盟”,约好将他的小说通读一遍,但现在尚未完成,所以也不能谈。以下所说,均是今年出版的新书。

  《几乎没有记忆》([美]莉迪亚·戴维斯著,吴永熹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新年伊始,总听人谈起这本书,我读过也觉得太好 了,算得今年图书出版的一个碰头彩。说实话,小说写到今天,要想令人耳目一新非常难,而《几乎没有记忆》居然做到了,这种耳目一新不但是形式上的,还是内 容上的,说得更具体一点,是对内容的开掘上的。就像科尔姆·托宾所说:“我感到自己遭遇了一个最具原创力、最大胆的头脑,常常在一个段落之内,既有奇异、 锐利的想象,又有温柔、痛苦和狂欢。”

  《疑问集》(巴勃罗·聂鲁达著,陈黎、张芬龄译,南海出版公司2015年1月)。不同于聂鲁达的《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马楚·比 楚高峰》,这里写的都是问题,不是答案。看似细小、简单,却很深邃,且涵盖甚大,是他又一部对于这个世界的“总的作品”,而且是他别开生面的一本书。当 然,一如既往地有着聂鲁达想象奇崛、意象丰赡的特色。

  《黑羊》([危地马拉]奥古斯托·蒙特罗索著,[阿根廷]米盖尔·卡里尼绘,吴彩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1月)。记得周作人说过: “察明同类之狂妄和愚昧,与思索个人的老死病苦,一样是伟大的事业,积极的人可以当一种重大的工作,在消极的也不失为一种有趣的消遣。”这里前一方面,最 可举《黑羊》作为例子。这是一本深刻、睿智到近乎冷酷的书,但人类确实需要这样的作品,只是很难得罢了。

  《零年:1945》([荷]伊恩·布鲁玛著,倪韬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零年》写的是二战胜利后的一九四五年的历史。 “零”自有重新开始之意,但“蒙昧”的意思更多。书中所写大概都是人类巴不得忘记的事情,譬如法西斯德国灭亡后,欧洲又一次大规模的种族清洗,其对象包括 各国的德意志族人和犹太人,虽然后者是集中营幸存者。作者揭示了一个令我们不能不深思的事实:当时全世界的胜利者(无论是领袖、政府,还是人民)实际上还 没有做好对于胜利的理智上的、智慧上的,甚至道德上的准备,——虽然,人类毕竟走到了七十年后的今天。这是一本必要的、沉重的、重申人类文明的底线的书。

  《流氓的归来》([罗马尼亚]诺曼·马内阿著,邵文实、梁禾译,中信出版社2015年6月)。马内阿的这本书和同时出版的他另两本书《索 尔·贝娄访谈录》《黑信封》值得一起推荐。《流氓的归来》是马内阿的回忆录,最能见他的特色。坦诚甚至到了对自己与整个世界都愤怒、都不可忍受的程度,是 马内阿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不仅缺乏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这样的作家——这是大家都看到,也常常说起的;而且缺乏这里一并推荐的马内 阿、奈保尔以及巴塞尔姆这样的作家。

  《重访加勒比》([英]V.S。奈保尔著,王爱燕译,南海出版公司2015年7月)。有种说法,奈保尔的非虚构作品犹胜于他的虚构作品。我 们读过他的“印度三部曲”等,那种准确、敏锐的洞察力确实举世罕见。《重访加勒比》是“美洲三部曲”的第一部,写的是作者的家乡特立尼达及另外四个加勒比 国家和地区。这些地方处于急速转型时期,充满变化却又停滞不前。奈保尔深刻同时也是不留情面地揭示了这里“毫无创造”的文化和各种人的处境。

  《美洲豹阳光下》([意]伊塔洛·卡尔维诺著,魏怡译,译林出版社2015年8月)。这本短篇小说集与卡尔维诺的另一本书《美国讲稿》(又 名《千年文学备忘录》)都是他生命最后阶段的未完成之作,所以弥足珍贵。《美洲豹阳光下》本计划以人的五种感觉各写一篇,但只写出了有关味觉、听觉、嗅觉 分别主宰主人公的生活的三篇。卡尔维诺是一位有着不世出的巨大才华的作家,过早的死亡中止了他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巴塞尔姆的60个故事》([美]唐纳德·巴塞尔姆著,陈东飚译,南海出版公司2015年8月)和《巴塞尔姆的40个故事》([美]唐纳 德·巴塞尔姆著,陈东飚译,南海出版公司2015年11月)。“什么是后现代?读完这本书,就明白了!”巴塞尔姆这两本书当得起这句评语,假如不将“后现 代”视为一种可以随便贴用的标签的话。这两本书至少让我们明白一点:“后现代”实际上是这个时代中的一种非凡的创造性的体现——尽管在后现代的语汇中“创 造性”可能是被讥讽的对象——而环顾四周,蒙事的太多,真正具有创造性太难得了。

  《午夜之子》([英]萨曼·鲁西迪著,刘凯芳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15年9月)。此书题材独特,场面恢宏,想象力丰富,情节曲折多变,是 二十世纪为数不多的相当于《百年孤独》那个级别的杰作。正如译者所说,“像《午夜的孩子》这样一部举世公认的当代名著,早就应该介绍给我国的广大读者 了。”

  《天鹅绒监狱:东欧艺术自由与禁忌》(摆匈牙利闭米克洛什&尘颈诲诲辞迟;哈拉兹蒂着,戴潍娜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11月)。这本薄薄的小书可以引发多个值得谈论的话题,我将它列在这里,是因为符合我对于杰出的随笔作品的理想:够分量,够丰富,够深刻,又意味深长。

  《斯通纳》([美]约翰·威廉斯著,杨向荣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纽约时报》的评论称,“《斯通纳》刻画了一个将追求智识 当作对抗无意义的战争、拒绝与外部世界作廉价妥协的人的一生。“这也正是此书特别打动我之处。现在读小说的人好像少了,但读一本好的小说(包括写得好,譬 如此书)在人生方面的获益或许超过别的书。

CopyRight © 2008~2013 版权所有北京作家协会
地址:北京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E-mail:bjzx@vip.163.com 京ICP备09025795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