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随心转——读郑文秀诗集《梦染黎乡》(赵晏彪)&苍产蝉辫;
认识郑文秀,先识其人,后读其诗。陵水笔会上,当郑文秀微笑着迎上前来的时候,我有些疑惑,他的长相酷似印第安人!当我知道他是黎族人时,反而不觉得惊奇了。
后来,我读到了他的诗歌集《水鸟的天空》 ,优美的诗句和忧郁的感怀,在阅读中他那双深陷眼眶里的眼睛,时常与我相对,那一刻,路灯明亮起来,而我对他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与其说郑文秀的诗是一部黎人的历史写照,不如说那是一个黎人对黎族、对黎乡的一种眷顾,这种垂爱关注,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图锦。
不久前, 《梦染黎乡》放在了我的案头,我翻开诗集,一股海南风光扑面而来,那黎乡美景之诱人、诗歌味道之甘美、长短句之清新,一一浸入心肺。时光随着诗页,慢慢地翻过。那一夜,无寒冷之意,无冬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的只是这本诗集的静静陪伴,读之吟之,若醉酒黎乡了……
“时间已让太多的光芒失去记忆/许多凝固的迹象已缓缓地,带着鲜艳的五色花/定格在山坳的腹部,黎族,沿着/驼背的山地以独特的方式/在岛屿上繁衍生息/静度浮华……”《梦染黎乡》 ,咏叹了黎族的历史与今天,把一个历史与现实的黎人展示在读者面前,让一种热爱家乡和故土的情怀起伏在诗页上。我知道,独特风情的黎族文化亟须人们抢救和保护,像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一样。我多么希望有更多的如郑文秀一样的诗人,用诗歌,用生命,来抢救、发展本民族的文化,而我又深知,这之前最重要的是,让人们了解本民族的文化、认知本民族的文化。郑文秀的这部诗集,最希望达到的目的便在于此。
郑文秀,黎族诗歌界俊彦者也。他以黎族为背景,以一个活跃在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黎族的历史发展为内容的诗歌,以独特的视角,高度浓缩了黎族发展的历史,作品描写黎族人自强不息、对生命渴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形象。是黎乡给他以灵性胆魄,是磨砺造就了他作品的风骨,是盛世冶铸了他集子的诗心。
“你在大海环抱的岛屿上,把自己写成山的模样。让每一个山头,从诞生之日起,以另外一种方式播种着你的思想和灵魂。于是,你的染色的身体被叛逆的陨石,抚摸成一种图案……”这样的句子,在我的脑海里反复回荡,我咀嚼着,吮吸着,品味着,渐渐地对郑文秀的诗风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轮廓。 《梦染黎乡》是以作者的诗心为主料,以黎族文化为汁液,以鲜活的生活为佐料,烹饪出一道色香味皆美的诗歌,是一种心灵艺术,主观色彩极为浓烈。一首好诗蕴涵着诗人自身的性情、品格、操守以及对客观事物独有的观察与思考。即是说,一首好诗,是以真为骨、以意象结构为依托,以隽永的语言为载体,构成诗意之美、诗味之甘醇的。
唐代杜荀鹤说过:“辞赋文章能者稀,难中难者莫过诗。 ”我不大写诗歌,故对能诗歌者非常敬佩。有人说新诗无气魄、少品格,郑文秀的诗让我有了读新诗的冲动,吟唱的冲动,去黎乡再走走、再看看的冲动。因为从他的作品里,我体会到了作者那种对故土、对民族、对亲人、对命运、对生活、对事业、对时代和历史的思考。
“我是大海的儿子,在某一天出生在珊瑚礁上,海风托着我,不停地唱着温柔的歌……我相信,我所有的听众——高山、森林、河流、天空,还有前方的城市,能理解我跨越的呐喊,理解我来时的惊讶和尖叫,并且理解我的一切,包括存在和死亡。 ” 《梦染黎乡》书中的每一首诗,都融合了他最真实的情感,是和着赤诚之血冶炼成的诗句。
作为一名黎族诗人,郑文秀对黎族文学有着深刻的理解,不仅深入到他的心灵、他的思想,还有他的血液中。他不是简单复制,而是将黎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资源,对黎族的图腾、黎族人跳跃性的思维、黎族人对发展的渴望,在他走遍黎族地区的山山水水,体验黎族人的生活方式后,在他看过、经历过、体验过之后,把黎族的现在、未来和黎族同胞们的心声,通过他的诗歌表现出来,这便是引发了郑文秀奢华想象的文学境遇。
日前在香山寺造访释弘藏主持,他与我对于山水环境有过一番高论。他说,山光水色,人人皆可美之,不过心随境转耳;唯有读懂山水之乐者,乃境随心转也。今,读郑文秀《梦染黎乡》 ,忽然想起释弘藏主持的话,或许郑文秀诗歌也应如此解读吧:诗随心转。真正的诗者理应如此,而达到此境界者诗坛不多也,郑文秀可占一席。
我始终认为,一位好诗人,在他诗的肌体里,体现的一定是那种见血见肉的真诚,而并非投机取巧的圆滑,展示出的定是一种生活态度、自身人格与诗品统一的整体。诗随心转的郑文秀,已然是一位好诗人,一位有境界的诗人。我想,如果《梦染黎乡》只是一个再出发前的整理汇集,那么,我期待他以后的作品,再度磨砺以须,在人性中深掘、升华,在诗歌的王国中犁出一片春华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