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影视

《北京作家》

《北京作家》2018年第4期-总第38期 《北京作家》2018年第3期-总第37期 《北京作家》2018年第2期-总第36期 《北京作家》2018年第1期-总第35期 《北京作家》2017年第4期-总第34期 《北京作家》2017年第3期-总第33期 《北京作家》2017年第2期-总第32 期 《北京作家》2017年第1期-总第31期 《北京作家》2016年第4期-总第30期 《北京作家》2016年第3期-总第29期 《北京作家》2016年第2期-总第28期 《北京作家》2016年第1期-总第27期 《北京作家》2015年第4期-总第26期 《北京作家》2015年第3期-总第25期 《北京作家》2015年第2期-总第24期 《北京作家》2015年第1期-总第23期 《北京作家》2014年第4期-总第22期 《北京作家》2014年第3期-总第21期 《北京作家》2014年第2期-总第20期 《北京作家》2014年第1期-总第19期 《北京作家》2013年第4期-总第18期 《北京作家》2013年第3期-总第17期 《北京作家》2013年第2期-总第16期 《北京作家》2013年第1期-总第15期 《北京作家》2012年第4期-总第14期 《北京作家》2012年第3期-总第13期 《北京作家》2012年第2期-总第12期 《北京作家》2012年第1期-总第11期 《北京作家》2011年第4期-总第10期 《北京作家》2011年第3期-总第9期 《北京作家》2011年第2期-总第8期 《北京作家》2011年第1期-总第7期 《北京作家》2010年第4期-总第6期 《北京作家》2010年第3期-总第5期 《北京作家》2010年第2期-总第4期 《北京作家》2010年第1期-总第3期 《北京作家》2009年试刊第二期 《北京作家》2009年试刊第一期

我代读者送韩少华老师远行

作家:李培禹
        4月7日下午,我给韩晓征打电话,本想约她为我们副刊的“人物版”写篇稿子,不想她礼貌地打断我,说:“李哥哥,我正要给您打电话呢……我父亲,今天凌晨去世了……”就这样,我无意中成了最早知道韩少华老师去世这一噩耗的人之一,也因此最早承受着痛失我师的悲痛。
        心里难受,下午的工作根本干不下去了,职业的本能提醒我,着名作家韩少华辞世的消息应该见报,因为他不仅是我一个人的老师,他培养的文学作者该有多少啊!况且,他是我们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的主要作者之一。近几年,大病初愈后,半身不遂的他坚持用左手给我们写了不少作品,受到读者好评。就在去年10月,他还高兴地担任了北京日报“我从天安门前走过”文学作品征文的评委。我想,把这讣告式的消息发在韩老师生前格外喜爱的日报、晚报上,既是代他向他始终热爱着的读者朋友做一告别;也是我通过我供职的报纸,代万千读者为敬爱的韩少华先生送行。
        3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我不知写过多少篇消息,而此刻,我竟呆呆地不知该如何下笔。我要求自己冷静下来,我懂得新闻报道不应夹杂个人情感,于是先写下了标题《着名散文家韩少华去世》。由于非常熟悉他,我平静地写出了导语和主要生平部分:
        着名作家韩少华于4月7日凌晨因肺心病去世,享年76岁。
        韩少华以散文着称,1961年在人民日报发表并引起文坛关注的散文《序曲》,是其成名作。新时期以来,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报告文学和小说。报告文学曾连获全国第一、二届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还曾获得散文、儿童文学、小说和讽刺小品等多项创作奖。出版有《韩少华散文选》、《暖情》、《碧水悠悠》、《遛弯儿》、《万春亭远眺》等。2009年9月,中国作协表彰从事文学创作60年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韩少华获此殊荣。此外,因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和多年在北京二中、北京教育学院执教和教研成绩斐然,韩先生被公认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代名师。
        写完以上文字,我的心再也难以平静,和韩老师相识、相知,得益于他的一幕幕往事,潮水般涌进我的脑海……得以认识韩少华老师,全凭我自己的刻苦努力。那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事。1971年,我在北京二中初中毕业。这时,北京市恢复了高中,我的初中班主任老师贾作人费尽心力让我上了高中。偏爱我的贾老师,特意把我“交”给了教高中语文的赵庆培老师。在二中这样一所名校,我又遇到了贾作人、赵庆培这样的高师、严师,很感庆幸。但我发现,在二位优秀语文老师的眼中,竟还有一位令他们敬重的语文教学名师,他,就是当时已调离二中的着名作家韩少华。记得是高一下学期的时候,我的作文《晚霞》被选入了东城区教育局编的《中学生作文选》。这已是我的习作第二次入选印成铅字,赵老师很高兴,下课后他对我说:“现在,可以让你见韩少华老师了。你晚上到我家来吧,我约了韩少华。”作为对我的一种奖励,这天晚上我认识了少华老师。
        我的“认识”,不知给当时已很忙的韩老师又添了多少忙!每完成一篇习作,我都想听到他的指教,我的“足迹”追随着他从西石槽胡同的小平房,到安外兴化路的新楼房,每次推开房门,都能听到韩老师那亲切的招呼声,我甚至多次吃过韩老师亲手下厨做的饭菜。高中毕业后到郊区插队坚持写作,恢复高考后上大学不断发表作品,被分配到报社当记者做编辑至今,一算,近40年啊,从韩老师身上获得了多少教益啊!我知道,我只是他成百上千学生中的一个,他的不少学生都已是知名作家、学者,有的甚至成就斐然。韩老师的一生,是写作、教书俱佳的一生,他洒在许许多多学生身上的心血,我的消息中不能不写,但又只能简略,一笔带过:
        韩少华无论创作旺期还是患病以后,始终热心扶植文学后人。1991年他赴外地为文学青年讲课途中病倒,后用左手逐渐恢复写作,今年1月刚发表了散文《我和袁鹰先生》。
        接着,我控制着自己的感情写道:近日阴冷的天气中他感到不适,曾到天坛医院救治。4月7日早晨6点,在床边守候一夜的妻子再一次呼唤他的时候,却没有了回应——他在睡梦中安详地走了。我不知该怎样往下写了,一篇新闻字数不能太多,否则版面安排上会有困难。如何用最简短、最准确的语言来概括、评价他的文学人生,我在思索,反复推敲着……可能朋友们很难相信,我已在电脑前坐到凌晨了!这时,像是老天助我,韩老师的生前好友、着名作家刘恒的短信,发到了我的手机上。他写道:“独居山中,凌晨醒来惊悉韩少华先生辞世……我写了几句……”这几句,准确、凝练地表达了他作为北京作家协会主席,对韩少华文学成就与人格魅力的高度评价,也充溢着他对北京文坛失去一位好作家、好朋友的哀悼之情。我把刘恒的短信内容,编写进稿件中:
        惊悉他辞世的消息,着名作家、北京作家协会主席刘恒说:“韩公是淡泊而潇洒的人,文章漂亮之至,恰如其貌。人品也好,既与人为善又与世无争,是个优雅而纯粹的文人。此去黄泉,我们祝他路顺,并将永记他宁静的背影。
        至此,一篇消息基本完成了。我却觉得有些话如鲠在喉,一种永远失去恩师的悲痛袭上心头,没有能宣泄表达出来。看看表,已是早上八点多钟了,当天的晚报已开始定稿拼版了。我把这篇稿件通过邮件发给了北京晚报文化部主任王晓阳。同时,给她发了短信,提醒她及时查看这篇稿件,尽可能当天安排。真得感谢晓阳,很快,她把电话打了过来,说:“马上安排,放心。”她非常理解地又说:“你还能补充点东西吗?可以多写点。不过要快!我让编辑等着……”于是我很快补充了这样一段文字:
        昨天,他的女儿、作家韩晓征说:“父亲是在家里睡过去的,很安详。没有留下遗言。我和母亲不断接到深情悼念的短信、电话,人们引用父亲文章里的句子,称赞他温婉多彩的文学人生‘就像积蓄了一夜的露珠在晨光中闪烁’。没想到他有那么多的作家朋友、学生都因他的离去而悲痛,父亲可以安息了。”
        韩少华老师可以安息了,细心的读者不难感悟到,我是通过客观叙述——晓征的话,充分表述了我自己对韩少华老师的深厚感情!
        4月8日下午,《着名作家韩少华去世》的消息在北京晚报刊出.,立即被多家网站转发。4月9日,北京日报也发出了这篇消息,还配发了一张韩少华老师晚年潇洒、儒雅的照片。没想到这篇只有600字的短消息,在不少读者、朋友中引起共鸣,着名作家、散文家凸凹先生说,他看到这篇文字就被打动了,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后面,却藏不住作者对老师的一片深情!9日这天一早,我和赵庆培、满颖夫妇一起赶往东郊殡仪馆,向韩老师做最后的告别。我见到许多人是手里拿着登载那篇消息的日报、晚报而来的,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学长,上前一把握住我的手,说:“我代表我们这一届韩老师的学生感谢你!”
        摆满了花圈、挽联的告别大厅里,哀乐低回。我看到中国作协、北京作协、北京日报社、中国教育报社等单位和陈建功、史铁生、刘恒、刘庆邦等众多作家好友,都送来了花圈。我排在长长的告别队列里,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向韩老师,我含着泪水向恩师叁鞠躬,心里默默地告慰他:韩老师,您安息吧!我已代您向您的读者告别了;我也代喜爱您的万千读者和您教过的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为您送行了……

CopyRight © 2008~2013 版权所有北京作家协会
地址:北京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E-mail:bjzx@vip.163.com 京ICP备09025795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