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影视

当前位置:首页>>文学交流

白烨:八卦更多于书评&苍产蝉辫;

摆关闭本页闭
来源:北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1-27

  评论家的断代,市场化的逼迫,书评体系的缺失,许许多多的问题,造成了当前书评业的萧条冷落,在信息爆炸、图书爆炸的时代格外显眼。

  着名文学评论家白烨说:&濒诲辩耻辞;书评不仅仅是图书业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社会正面价值的引导者之一,它是社会良心、审美尺度、人文精神的综合表现,一个没有书评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当然,书评不可能真的消失,只要有图书,有读书人,有评论家,就会有书评。但书评假如和出版阅读远远不成比例,恐怕也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谤诲辩耻辞;

  文化新闻多八卦

  北京晨报:在您看来,为什么书评会变少?

  白烨:首先,传媒的娱乐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一个追求眼球经济的时代,书评显然不是一个讨好的东西,它占的版面又多,又很难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在这方面,八卦要更加优秀。在今天,八卦已经成为许多大众媒体中文化版面的主打新闻就是一个明证。实际上,娱乐化的背后,隐含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娱乐与休闲大行其道的同时,对于文化价值、精神探索的坚守变得更少了。传媒是非常重要的平台,对于书评来说,它是沟通作者、读者、出版者和评论者的桥梁,这个桥梁倘若失去,影响书评的背后,其实影响的是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和人们对于阅读的态度。

  北京晨报:八卦多于书评,和市场的选择是否也有关系?

  白烨:确实和当今的社会环境中市场化、产业化的趋势有关。不论对电视、报刊还是新媒体来说,书评都不是一个好的获取收视率、阅读率、点击率的栏目,不能为传媒带来经济效益,自然也就被传媒所忽视。书评没有了,或许是个小问题,但它背后,折射的是整个社会文化、社会生活的演变。文化本有两面,它是事业,也是产业,应该是两者兼具。过去我们过于注重事业的一面,今天产业化的影响又无远弗届,我们或许走上了另外一个极端。

  书评消失之后

  北京晨报:书评的创作者是否也在减少?

  白烨:是的。现在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已经有不少是90后的年轻人,80后更不用说。但是从事书评的,主要还是集中在50后、60后,现实的状况是,越年轻,从事文艺批评的人就越少。一方面的原因,是从事批评太辛苦,而且离名利很远,需要一个执着追求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恐怕会很长,要能够耐得住寂寞。另一方面,收入很少,一篇书评,少则七八百,多则两叁千,稿费收入很微薄,自然也就少人写。其叁,创作发表的平台在日益减少,远远不如创作作品本身发表和出版的机会多。

  北京晨报:书评的萧条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忧和呼吁,为什么要这样重视它呢?

  白烨:书评是对一个作品做出审美的判断,表达一种审美的价值观,而这种东西,恰恰是阅读和写作中都需要了解和交流的,因此来说,书评不仅仅影响着人们的阅读,其实也影响着写作的过程。在今天的时代,一方面是出版发达,每年出版的书籍非常多,人们的阅读往往会无所适从,书评则是一个好的信息交流、整理和筛选的渠道。另一方面多元时代来临,各种价值观都同时存在,出版的图书也良莠不齐,就更需要有一些带有正面价值观的引导。因此,可以说书评是社会良心、审美尺度、人文精神的综合表现。没有书评,出版和阅读就会变成一个自生自灭的领域,没有美学标准的介入,观念因素的介入,社会就会不可想象。当然,书评永远不可能消失,担忧的是它在变少。

  圈子化的书评

  北京晨报:就现有的书评来看,本身也有许多争议的地方,比如互相吹捧、商业化写作等,您认为现在的书评存在什么问题?

  白烨:社会在多元化,书评业本身也变得更加纷繁,相对于过去,那种比较中立的、中肯的批评比较少了,广告式的、互相叫好的,各种类型的都有,当然也有批评得很厉害的,也有多元化的因素。不过总体来说,圈子化比较严重,对外的交流和沟通比较少。

  北京晨报:为什么会出现圈子化的现象?

  白烨:圈子化的原因,一方面是整体从事书评的人比较少,多是50后、60后的批评家,大家互相也都熟悉,至少互相知道。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平台本身的圈子化,因为大众媒体在书评领域的后退,现在书评比较多的媒体,很多是专业的行业媒体,而这些专业的媒体,大多也喜欢找圈子内的批评家。实际上大众媒体对于评论的刊载量更大,也更容易培养起来新生代的批评家。

  北京晨报:似乎当前的图书评论对于许多新生的图书类较少涉及?

  白烨:这正是矛盾所在,现在什么样的书籍最需要书评,一是动辄印数数十万上百万的畅销书,另外是各种年轻人喜欢看的玄幻、仙侠类的书籍,但正是这些读者最多的书,却没有相应的评论。

  批评家的断代

  北京晨报:为什么新的文体不被批评家所重视?

  白烨:一方面,专业的批评者往往把这些书摒除在外,他们本身很忙,书看不过来,而且新的文体,也需要不同的知识储备。这就要花大量的精力去学习新的知识,了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审美情趣等等,等于要构建一套新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这当然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积累和沉淀。另一方面,业余的批评者,往往所受的专业批评训练不足,简单地点评几句,或者谈谈自己的感想没问题,但是要做出能够让人信服的评论,却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锻炼。

  北京晨报:书评写作似乎并不容易?

  白烨:其实有时候,写书评要比创作要求更严格,也就更难。丰富的知识储备、严谨的逻辑思维、良好的分析能力,包括一个好的价值理念,都是写作书评所需要的基础。此外,表达能力、对语言文字的掌握等也都影响着书评写作。所以,并不是说发几句评论,写几句感想就是批评家,书评的功能很多,它会影响阅读,影响写作,乃至影响社会价值。当然,任何人都有发表自己观点和感想的自由,但这和严格意义上的书评并不一样。今天来说,新一代的批评家还不多,而且由于社会环境的原因,批评家也并不是年轻人喜欢选择的领域,与批评相比,从事创作可能更容易获得名利,最起码发表的渠道更多,所以在创作和书评之间,很多年轻人恐怕更喜欢选择创作。

  如何建立书评体系

  北京晨报:在一个社会中,书评应该起到什么作用?

  白烨:其实我们一直都没有建立起来一个完备的书评体系。书评不仅仅是给人们提供阅读的信息,梳理和检索不同类型的书籍,也在引导着写作和出版,同时也是正面价值的支持者。在西方,对于出版和阅读的影响和管理,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个是市场,另一个就是书评。通过书评,完全可以达到影响出版的目的。

  北京晨报:如何才能改变目前书评弱势的地位,建立一个好的书评体系呢?

  白烨:首先,应当有意识地组织、培养适合中国情况的书评队伍,使书评成为一个独立的、完备的体系。我们现在的批评家,一方面几乎都是散兵游勇,一方面也往往和行业的研究交织。做文学研究的,附带写文学书评;做历史研究的,写历史书评;书评被附加在各自的领域中,而不是独立的。其次,管理者应该把书评当做成为特别的管理方式,从权力部门的角度,改变思维,让书评成为出版管理的有益补充。其叁,也是我一直呼吁的,把书评当做一个公益事业,大的电视台、报刊、网络应该给书评留一块地方。其四,书评可能不适合眼球经济的要求,也不能带来利润,其实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加以激励,比如说对办得好的栏目给予奖励,举办书评奖等。其五,行政上的支持如税收的优惠等也都对书评的发展很有好处。实际上,如果能够建立一个独立而又权威的书评体系,不仅对图书的出版阅读有帮助,对于良好的社会价值形成,也不无好处。同时,书评业内部的商业化、互相吹捧等现象,也会因此而改善。

  晨报记者 周怀宗

  ■相关链接

 

  世界知名大众媒体

 

  书评栏目

  美国:《纽约时报书评》,创于1896年,最初每周六出版, 1911年改为周日出版。时报书评是美国最老、影响最大的日报附属书评周刊。

  英国:《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创刊于1902年,以周刊形式出版。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人文性书评及文化杂志。

  法国:《费加罗文学周刊》,隶属于《费加罗报》,创刊于1825年,每周四出版。

  日本:《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叁大报的书评版均为一周一次,时间或在星期日,或在星期一,每周均刊登6篇书评,其中《读》、《每》为叁个版面,《朝》为2版(再加上星期日另一版&濒诲辩耻辞;书架&谤诲辩耻辞;)。

CopyRight © 2008~2013 版权所有北京作家协会
地址:北京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E-mail:bjzx@vip.163.com 京ICP备09025795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