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影视

当前位置:首页>>文学交流

荆永鸣:从一次约稿谈起&苍产蝉辫;

摆关闭本页闭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1-03

  谈到《人民文学》,总是让我想到第一次被约稿。

  那是2002年,我正在鲁迅文学院首届高研班学习。有一天,我接到一位陌生人打来的电话,自报是《人民文学》的编辑宁小龄。他问我手上有没有没发表的小说,给他看看。这使我深感意外,甚至称得上是真正的受宠若惊。毕竟,作为一名业余作者,在十几年艰辛的创作历程中,遇到一位素不相识的编辑约稿,这还是头一次,况且是来自国内第一文学大刊《人民文学》!

  我当然不想放过这样的机会。几个月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把刚刚完成的一个中篇小说的电子稿发给了宁小龄。后来知道那是一篇很不成形的东西,如果换了别的编辑,说不定就扔了,甚至还挺生气:写的啥呀这是!然而作为《人民文学》的编辑,宁小龄却硬是从那一堆文字中找到了它的&濒诲辩耻辞;价值&谤诲辩耻辞;。当时正是非典时期,京城里一片恐慌。就在&濒诲辩耻辞;120&谤诲辩耻辞;的不断啸叫声中,从未谋面的小龄兄几次打来电话,不温不火地提出了对这篇小说的看法和修改意见。就在我几乎对自己的作品丧失信心的情况下,他硬是鼓励我把那个4万多字的小说从头到尾修改了两遍。定稿之后,感觉题目不满意,又经他亲自斟酌并更题为《北京候鸟》。最终这篇小说发表在2003年第7期《人民文学》上。没想到,小说发表后竟然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同时还获得了&濒诲辩耻辞;首届茅台杯人民文学奖&谤诲辩耻辞;。对于我这样一个业余作者来说,能在《人民文学》上露脸已属幸运,能够获得如此重要的奖励,更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其对我的鞭策与鼓舞一直延续到现在。

  时间一晃,已经10年有余。如今,宁小龄已是《人民文学》的副主编。这期间,我和这本杂志的其他编辑也都成了相识相知的朋友。回想起来,正是小龄兄那次素昧平生的约稿,不仅给我留下一份充满感激的独特记忆,同时也让我以一个写作者的身份和《人民文学》建立了联系。后来,我的《大声呼吸》《北京邻居》等作品,也都先后发表在《人民文学》上。数量不多,就我个人创作而言,却应该算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人在我的这些作品里读出了&濒诲辩耻辞;好&谤诲辩耻辞;。而面对那些文字,我读到的却是《人民文学》的编辑从一审到终审一道又一道认真而审视的目光&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他们那种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那种&濒诲辩耻辞;圈圈点点&谤诲辩耻辞;的编辑智慧,像甘霖一样渗透在我的文字里,已经和我的小说融为一体。

  人的一生,有许多念念不忘。一个写作者不会忘记的,是在创作中曾给予他无私帮助的良师益友。回顾我个人一路走过来的创作经历,像《人民文学》这样的良师益友还有许多。在此,我一并致以真诚的敬意!

 

CopyRight © 2008~2013 版权所有北京作家协会
地址:北京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E-mail:bjzx@vip.163.com 京ICP备09025795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