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影视

刘奇葆: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理论支持

摆关闭本页闭 来源:来源:求是      发布时间:2014-05-16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强烈呼唤。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哲学社会科学战线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大力度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明显进展,为巩固主流思想舆论、繁荣学术理论事业,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天地广阔、大有可为。

        一、科学把握党的十八大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以十八大为标志,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已站在新的起点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同样也站在新的起点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刻把握十八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十八大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根本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途径办法,推动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十八大作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为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创造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十八大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全面部署的同时,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也作出重大部署,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十八大精神作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很好地贯彻到哲学社会科学各项工作之中。总之,我们一定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定学术自觉、提升学术自信,为实现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贡献智慧和力量。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必须以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主线,认真贯彻我们党对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重要方针原则,做到坚持正确方向、服从服务大局、发扬学术民主、锐意改革创新。坚持正确方向,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领学术研究,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确保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服从服务大局,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决策需求,植根人民、聚焦实践,着力攻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发挥好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发扬学术民主,就是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遵循学术规律,鼓励大胆探索,倡导兼收并蓄,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营造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锐意改革创新,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丰富内容形式,拓展方法手段,以创新精神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研究阐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哲学社会科学要把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作为首要任务,集中骨干力量,集聚优势资源,加强综合攻关,努力推出一批重大理论成果,为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坚实学理支撑。

        十八大精神的核心,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既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我们的理论研究越深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把握就越深刻,对事业发展就越有利。要紧密联系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联系社会主义思想500年的发展进程,联系我国革命、建设、改革90多年的伟大实践,深入研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深刻阐释我们在道路上的创造、理论上的贡献、制度上的优势,深刻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深刻阐释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是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历史时期,深刻阐释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要深入研究阐释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研究阐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紧扣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24个字”,加强理论研究和概括提炼,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深入。

        民族复兴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面精神旗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中国梦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强烈反响,释放出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要把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研究中国梦统一起来,深入阐释中国梦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讲清楚中国梦在国家、民族、个人三个层面的深刻内涵和有机联系,讲清楚实现中国梦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目标要求,讲清楚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路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要深入阐释中国梦是和平之梦、和谐之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世界人民,能够为世界和平发展带来新机遇,有利于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国梦,要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研究毛泽东思想独创性的理论贡献,深刻阐明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实施的最重大、最基础、最具深远意义的思想理论建设工程,在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上发挥了龙头作用、基础作用和导向作用。要坚持工作不断、力度不减、队伍不散,结合时代和实践的新发展,把工程不断引向深入。要继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把工程教材编写的后续工作完成好,把已出版教材使用好、修订好,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三、深化关系全局的重大现实问题研究

        我们的事业,是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前进的。研究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职责所在、价值所在。要牢固树立问题意识,主动迎上去,直面现实矛盾,回应时代声音,立足实践进行理论创造,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只有把这些困难和问题研究透、解决好,我们的事业才能往前走、才能走得好。要围绕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加强推动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加强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的研究,加强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的研究,推动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围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转有效的制度体系,认真开展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研究,开展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研究,开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研究,推动改革不断深化,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围绕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不断深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研究,深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研究,深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研究,解疑释惑、推动工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围绕推动形成有利于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国际环境,积极研究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互动规律,研究当今世界格局调整的未来走向,研究大国力量变化和博弈的基本态势,着力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

        党的十八大立足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战略部署。要围绕这一部署,深入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新挑战新要求。特别是要结合即将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提高做好群众工作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制度措施,研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深入开展,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现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活跃复杂,各种社会思潮竞相发声,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不少,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影响,迫切需要加强正面引导、深度引导。在这方面,哲学社会科学战线应当积极作为、有所作为。要加强跟踪分析和科学研判,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研究成果,以正确的立场、鲜明的观点、坚定的态度,对各种错误思潮和观点进行深入辨析和有力批驳,帮助人们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四、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

        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是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战略重点。建设创新体系,就是要坚持走自己的学术发展道路,促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赋予哲学社会科学更加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推动建立植根民族沃土、体现时代精神的学术家园。

        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关键是要加强基础研究,打牢学术根基。没有扎实深入的基础研究作支撑,学术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就难以持久。纵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基础领域的重大发现和突破往往孕育着新的学术变革,不仅能催生新的研究领域、思想观点,而且会极大改变学术的概念范畴、话语系统。要从战略上重视基础研究,立足中国学术实际,瞄准世界学术前沿,实施一批“高、精、尖”重大基础科研专项,增强学术发展后劲,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提升我国学术原创能力。要积极为基础研究创造良好条件,设立一批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研究基地,加大投入、加强扶持,吸引更多专家学者安心基础研究、乐于基础研究。

        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很重要的是构建当代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学术话语问题,表面上是一个“说什么话、怎么说话”的问题,实质上则是一个涉及思想传播、价值认同、形象塑造等多方面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我们就难以在国际学术交流交融交锋中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就难以抢占世界学术制高点。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创造了发展的“中国奇迹”,这是开展学术研究、赢得话语优势的丰厚资源。我们要有这个底气、有这个自信,建立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要秉持中国立场,坚持开放包容,以宽广的视野和胸怀,主动回应当今时代面临的重大挑战,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形成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中国话语。现在,国际上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面对这种情况,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构建和对外宣传阐释,着力构建让世界听得懂、能信服的理论和话语,让国际上了解和理解中国道路、中国制度。要广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既要积极“发声”、又要善于“发声”,既要阐述学术见解、又要传递中国理念,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唱响“中国声音”。

        国家社科基金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有力抓手,是团结凝聚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要平台。要按照坚持正确导向、突出国家水准、注重科学管理、服务专家学者的要求,把政治上的严要求和学术上的高标准结合起来,把多出精品力作和培养优秀人才结合起来,把完善资助机制和弘扬优良学风结合起来,把加强科学管理和服务专家学者结合起来,增强示范性、导向性和权威性,做大做强国家社科基金,把广大社科工作者更好地凝聚起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本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长刘奇葆在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 )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天美影视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