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上下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由石景山区文学艺术联合会、区作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翠微文艺》会刊如期推出。当我端详着这本杂志封面上的红霞、长城,心中肃然起敬,顿觉沉甸甸的,这既有对抗战英雄的膜拜敬仰,也有对广大作者的赞赏,作为一名直接参与编写者,我热爱并努力呵护着这块稚嫩的精神园地。这是一期不同寻常的抗战特刊,许多人为了写好稿件投入了大量心血,区委宣传部、文联、作协倾力支持。反复研读,我感觉刊物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色。
《翠微文艺》
重塑灵魂的精神大餐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历史虚无主义手法否定我党、我军历史,抹黑英雄人物和军队形象,消解部队战斗精神,给年轻一代思想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今天,我们铭记军队历史、战斗历程,继承英烈遗志、光荣传统,崇尚革命精神、战斗意志,就是传承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精神魂魄,就是守望我们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杂志紧紧围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一核心主旨,精心设计篇目,严格挑选稿件。
军史作家程静倩写的《南京大屠杀再思考》发人深省,他提出的质问振聋发聩:“为什么南京大屠杀会发生?”阐述了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日本侵华的事实?作者童宁在《对于抗战及日本的点滴感悟》中结合自己去日本的感受,从文化角度提出“日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也是同样的尖锐和客观,不言而喻,我们必须要跟下一代讲清楚70年前的事情,否则年轻一代会被当今日本的繁荣和文明假像所迷惑。作者最后说“和平时期我们看不到70年前的硝烟,但历史不可以更改和遗忘。我会把这些讲给女儿听。” 马骏祥老先生的浣溪沙词《松花江上》则对后人寄寓着殷切希望和嘱托。“恍若当年唱救亡,几多华发泪盈眶。家仇国耻岂能忘?自古民贫多屈辱,从来国弱少嘉祥。儿孙牢记永图强!”
这些平白质朴的文章,充满着强烈的思想内涵和新鲜的创造感,体现了崇高而博大的境界,引领着读者经历了一次珍贵的精神之旅,真切地触摸到追求信仰的无穷力量,让人们真正感受到一份时代的责任和使命。&苍产蝉辫;
泣血控诉的文艺尖刀
日本铁蹄之下,狼烟四起,中华大地生灵涂炭,满目疮痍。我们跟随一些老年作者的思路,一起回首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和烽火峥嵘的岁月,战争的件件往事历历在目。有悲怆的记忆,惨痛的教训,更有灵魂的觉醒,顽强的抗争。掩卷沉思,战争画面在眼前交相辉映,耳旁仿佛响起冲锋的号角。
“抗日岁月” “人物春秋”等栏目内容,用的是纪实春秋笔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用血与火交织而成的惨烈画卷,字字泣血,揪着心,屏着气;句句如刀,划痛我们那似乎早已麻木的心,直插向敌人的胸膛。老同志靳谦写的《小山村血染的记忆》真实地记述了爷爷的回忆,日本鬼子残忍施暴的无耻苟且,令人血脉奔流,义愤填膺,村民刘长命不甘屈辱,奋起反抗,打死去的鬼子投身了革命。作者张景发《目睹鬼子罪行》用生动的文字和亲身经历控诉了那场惨无人寰的血腥屠杀和疯狂掠夺。读着这些令人发指的控诉文章,撕心动容,激情澎湃,久久难以平静下来,悲切、悲悯、悲愤之情圄于胸中。
热血喷张的爱国情怀
&濒诲辩耻辞;诗词天地&谤诲辩耻辞;专栏一下子刊发了30多首古体诗和现代诗,富有诗情才气的作家们,一改往日小桥流水的低吟浅唱,红袖添香的小资情调,用细腻的笔触和宏大的构思,抒发内心里最真挚的爱国之情。诗人海城的诗总是那么简约,那么深隧,那么直击心窝。&濒诲辩耻辞;纪念碑上的名字,一笔一画,淌着烈士鲜血的气息&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用身体鞠躬,用灵魂拜祭,祖国啊,永远不要失忆&谤诲辩耻辞;。徐文光和史本亮的诗严谨、押韵,大气磅礴,气宇轩昂,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对抵御外侮的决心,以及对和平的坚守,警醒我们居安思危,唤醒久藏凝固的血性,激发锐意进取的民族自觉。
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诗词虽短小,内涵却深遂,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伟大的党和祖国的热情讴歌,有对广大军民朴素深厚感情的尽情赞美,有对人民军队丰功伟绩的充分记述,也有对山河破碎的凄凉描写和民众不争的满心忧虑。这样的诗歌,就是&濒诲辩耻辞;史诗&谤诲辩耻辞;,就有了&濒诲辩耻辞;传世&谤诲辩耻辞;的可能性。
创作活跃的作家群体
初秋夜雨读春秋,金戈铁马忆征程;凝笔重墨写青史,赤血丹心铸忠魂。我被英烈们的事迹所感染,被跌宕起伏的情节所吸引,也被石景山这群勤奋执着的作家们所折服。大家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穿越历史的迷雾,掀开尘封的记忆,张开想象的翅膀,对战争进行全面深刻反思,对和平发表美好祝愿和展望,处处洋溢着浓烈的民族感情和人间正气,启发读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引起强烈的震撼和共鸣。
这是一支非常有实力、有朝气、有潜质、有凝聚力的作家队伍,创作成果丰硕,捷报频传。作协主席李金明担纲领队,带头创作,每年在全国各种媒体发表数十万字文章,迄今出版20余部专着,在会员中有足够的威信;作家贾玉虎擅长散文,作品美轮美奂,行云流水,所写文章常被《读者》《散文》等国家核心期刊重点推介;王永华、赵连文、梁粉宁、兰草、黄河等多位作家屏心静气,甘于寂寞,不惜十年磨一剑,创作出几十万字的大部头作品;女诗人黄晓芹视诗如命,重病在身仍笔耕不辍,出版了诗集《落叶飘灵》,第二部诗集《拥抱太阳》亦已成型,每天的创作活动成为她治病疗痛的一剂良药,《新华每日电讯》《石景山报》《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等大篇幅地宣传了她的事迹,被誉为&濒诲辩耻辞;最坚强大姐&谤诲辩耻辞;;草根作家王进小说功底较扎实,近年来又钻研微剧本写作,连续在《中国作家》上发表剧本,创作热情大涨;战士诗人胡松夏厚积薄发,精心创作,抗战长诗《山河》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央和各专业媒体纷纷刊发他首发式消息和书评,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石景山区正是有了这个功力深厚且富有责任担当的作家群体,才有了这期抗战特刊的精彩呈现。
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这一期特刊整体感觉主题突出,内容丰富,重点集中,形式多样,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都很强。在装帧设计上也很新颖大气,封面蜿蜒的长城、喷薄欲出的朝阳,象征着江山巩固、国运旺盛、前程似景;封底崎岖的卢沟桥、沉默的石狮和血色残阳,代表着历史的沧桑、现实的残酷和无声的诉说。从点点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编者的良苦用心,细致入微,堪称精品佳作。因此,我热切地期盼着《翠微文艺》能够多出、快出新的期刊,让更多的人能够品读到它,能够一起接受艺术的熏陶,悉心守护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