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人口多,劳力少,生产队里分的粮食只能够吃大半年的,如果不精打细算,合理安排,来年春季就要&濒诲辩耻辞;歇牙&谤诲辩耻辞;,挨饿是很现成的。我们家幸亏母亲谱气好,合理安排,把有限的粮食利用好,才将一个&濒诲辩耻辞;老的七八十,少的一生日&谤诲辩耻辞;的九口之家,熬过了那个年代的每个青黄不接的季节。总结她度荒的办法有&濒诲辩耻辞;省、掺、换、赊&谤诲辩耻辞;四点:
省,就是吃差的留好的。那时候由于大集体的社员生产积极性不高,经常收割不及时,造成很多玉米瓜干腐烂,现在来看腐烂的东西是绝对不能吃的,而那时都作为口粮分到了各家。为了不让这些瓜干放到明年烂掉,为了省下点好粮食,母亲都是在收秋之后先安排把有烂疤的瓜干吃掉,她说:趁着秋后有白菜萝卜就着,先吃孬的。腐烂的地瓜干是相当苦的,开春之后蔬菜匮乏就更难以下咽了。这样把孬的吃了,好的就省了下来。
掺,就是把糠菜掺到粮食里。那时候如果吃一个精的玉米面煎饼、纯的白面馒头是非常稀罕的。母亲都是想方设法往粮食里加&濒诲辩耻辞;添加剂&谤诲辩耻辞;,为了尽可能增加口感,尽可能好吃点好咽点,添加的过程制作的工艺都要费尽脑汁。娘说,所谓的发明创造都是被逼出来的。比如掺上玉米骨头摊煎饼,这就要先把玉米骨头用锤子砸碎,盛到盆里浸泡一个对时(二十四小时)进行软化糖化,然后同玉米一起用石磨磨成糊糊,这样就可多摊出不少煎饼,但很散且有点咯牙!再比如掺上南瓜摊地瓜干煎饼,口感一般但色泽好看,黄灿灿的,小伙伴们还羡慕我吃的是精玉米煎饼呢!还有掺上榆钱、柳叶、槐花等蒸窝窝头,更是司空见惯。什么叫充饥?这就叫充饥,把杂七杂八的塞到肚子里把胃撑起来没有饥饿感就算了,哪里还顾得营养不营养。
换,就是用细粮换粗粮。家里的小麦是细粮,本来也不多,谁也舍不得吃,为了多度过些时日,我们都是拿小麦去换地瓜干,一斤换二斤。我们老家地处平原,主产小麦玉米,但土地少人均粮食少;周围村庄是丘陵,主产地瓜花生,地亩出入大,人均粮食多,但细粮少,于是我们就去换。仲春时节,当父亲早晨装上一小布袋麦子外出东乡,傍晚用小推车推回一大半麻袋地瓜干时,我们几个孩子就马上聚拢过来,新奇、渴望而又蹑手蹑脚地拿过一片瓜干放到嘴里用牙轻轻地咬下一个小角角细细地咀嚼着,那个甜呀,比现在吃饼干还好吃,因为这是吃的真真的没有任何掺杂的粮食呀!
赊,求亲告友借。当掺没的掺,换没的换的时候,就面临断炊的危险了,这时候母亲的愁容就显示出来了,黑夜里,我们几个东倒西歪睡下时,炕沿边,孤灯下,母亲就跟父亲轻声商量着明天到谁家去借粮食。&濒诲辩耻辞;穷时帮一口,强起富时帮一斗&谤诲辩耻辞;,有一年父亲正要外出借粮时,四舅给送了一筐瓜干来,看得出父母那个惊喜万分,那个感激涕零,这就是雪中送炭呀!当然也有&濒诲辩耻辞;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街头无人问&谤诲辩耻辞;的窘迫,有一年实在没办法了,父亲到一位远房亲戚家借了四五十斤瓜干,结果回家从麻袋里倒出来一看,全是人家用来喂猪的又小又碎的皮子,父亲当场就傻了眼,母亲当场就气昏了头,人家这是怕咱以后还不起,干脆打发走算了。就是这样的地瓜皮子我们也都吃了,现在想想吃的是屈辱,是心酸呀!
如今,母亲每当提及缺吃少穿的年代,总深感愧疚地说:“小时候没叫你们过上好日子”。我们则充满感激地说:“仗着您为人好谱气好盘算好,才把全家拉吧活。”,并赞美道,您也算是活学活用了毛主席的号召 “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平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之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濒诲辩耻辞;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谤诲辩耻辞;现在我国的粮食连年增产,各地美食应有尽有,绝大多数家庭吃饭已经不成问题,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铺张浪费,更没有任何理由去穷奢极欲,多想想过去,多想想贫困地区,节约每一粒粮食,提倡光盘行动,仍然非常必要。
春光是美丽的,在丰衣足食的时候去欣赏,春光更美丽。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水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