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厂216笔直,宽阔,从我家房后经过一直伸向远方,这条路是我回牧区家中的必经之路,公路建成不久,路上车辆不多,行车十分洒脱,从前旗到毛盖图驾车最多不过半小时,要是夏季你来牧区做客,这样的公路行驶起来虽然很长,却一点也不单调,道路两旁一派草原风光:天空那么蓝,蓝的那么纯净,碧绿的草原上,红色的牛,白色的羊时隐时现,如同一幅漂亮的油画。牧区的老乡们常说,这样的路在过去根本不敢想,他们从没想到牧民也能开起小汽车,点上电灯,是啊!这都是改革开放给牧民带来的实惠,公路的迅速发展让牧民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农畜产物的交易更加便捷。每次走在这条笔直大道上,我总是感慨,社会的发展真的是太快了!
我的家在牧区一个叫毛盖图苏木乌兰胡舒嘎查的村子里,村子里百十来户人家,在我上小学的时候,鄂前旗还没有建旗,更谈不上有什么像样的公路,各嘎查到苏木只有一条穿沙路,人们出行基本靠步行、骑马,如果买粮,买年货就要赶着勒勒车。村子与村子之间没有专门的路,全都是些踩荒路,牧民朋友骑马或步行完全跟着感觉走,小的时候常看见有牧民歪着身子骑在马上,嘴里大声唱着悠远的蒙古歌曲从门前沙梁上跑过,走马踏、踏、踏的脚步声很有节奏,我真佩服他们在没有指南针的情况下怎么就不迷路呢?也奇怪他们喝了酒又怎么不掉下马背?当时没有什么客车,想去榆林看望亲人或者看病,就得打听顺车,能打听到一辆拉皮货的大卡车特别不容易,要托亲戚朋友说情走关系,长途班车十天八天才发一次,那时的班车根本不存在什么超载问题,只要有人上车,司机绝不拒载,大家都明白,出门在外谁都不容易,没要紧事谁愿意出来受这份罪。
我在榆林上学期间,每年都要从毛盖图到榆林之间往返几趟,因为路况太差,每次开学前我就如临大敌,条件反射的开始晕车,后来到了只要看见班车的影子就晕车的地步,那条路实在是让我永生难忘。当时,去趟榆林,得从毛盖图坐上班车向北走,绕过查布公社,然后到鄂旗乌兰镇住一晚,第二天再坐上去榆林的班车,由于班车放的少,每次出行的人很多,车厢内永远都是人挤人,行李摞行李,机盖上,走道上塞得满满的,基本没有落脚的地方,空气浑浊,加上车辆因沙土路难行,哼哼呀呀,一会儿上坡,一会下坡,一会儿刹车,一会儿拐弯,颠颠簸簸,汽油味,灰尘味扑面而来,一阵恶心,立马就让人呕心吐胆,吐得叫你怀疑人生,每次坐班车如同大病一场,休息好几天才能缓过劲,好在那时候的人们都很善良,很宽容,没有谁为难我们。就这样得整整折腾两天才摇摇摆摆到达目的地,小时候真的感觉榆林好远啊!
八十年代中期,我转学到鄂前旗叁中上学,周边的公路落后的状态依然没有改变,从叁中到前旗有一条十公里的红胶泥路,虽然还算平坦,可以骑自行车,但是坡度大,遇上大雨,泥泞不堪,别说回家了,步行都会把鞋子粘在路上,只能乖乖待在宿舍里。有时候,为了能回一趟牧区家,常常是同学们骑自行车把我送到前旗,我再等班车回牧区,当时,前旗到毛盖图的公路并不是现在这样的直线距离,为了绕开大沙漠,车辆早晨出站后从伊克乌素方向行驶,南辕北辙,七拐八绕,叁十几公里的路折腾到中午一两点才能到毛盖图,遇上春天风沙大,路上积沙,班车弄不好就会陷在沙里动不了,乘客们只好下车,有垫沙蒿的,有挖沙的,大家齐心协力和司机一起推车,有时候,大家还得在车头前面套根绳子喊着号子拉,那场景可谓壮观,人们常常为把车子推出困境而欢欣鼓舞。
九零年左右,鄂前旗的路况没有大的改变,但是,摩托车的出现改变了牧民出行的方式,对于传统的骑马和赶骡马车来说,速度上有了进步,一段时间&濒诲辩耻辞;嘉陵摩托&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幸福250&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钱江摩托&谤诲辩耻辞;受到大家的青睐,摩托车对路的要求不是太高,这些大马力的摩托车倒是适合牧区那些羊肠小道。到了九十年末期,鄂前旗到毛盖图才算是有了一条像样的公路,虽然是土路,但是平坦了许多,两地相距的时间也缩短了,可是,这样的路是经不起任何自然灾害的,出了前旗往东八公里要经过一片盐碱地,终年积水,到了春天底下翻浆,造成路面下沉,遇上大雨,摩托车打滑,泥泞不堪,跟着车辙也无法行动,轮子上塞满的红胶泥让你欲哭无泪,抠不动,甩不掉,只见轮子转动,不见车子前进,长途汽车到了那里更是歪歪扭扭,无法控制方向盘,为了安全起见,司机和乘客扔下车步行八公里到旗里的事是常有的,好在,这条路运行不长时间,政府就把它规划成柏油路,修路的消息一传出,大家很是兴奋,每天都在期待,终于有一天,那条土路上有了动静,修路的机械车辆开始轰隆隆地响个不停,我下班后偶尔绕到路边去看,盼望着柏油路修好的那一天,过了不久,一条在当时看来非常宽广和平坦的柏油马路建成了,我和同事们还特意去参加了竣工典礼,场面喜庆而热烈,我晕车的毛病也因为这条路的建成居然莫名其妙的好了。
后来的几年里,这条路又拓宽了几次,维修了几次,客车多起来,私家车也多起来,这条路成了牧民们的重要经济通道。到了2006年,我调回鄂前旗工作,这期间是鄂前旗道路的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十几年间,鄂前旗通往四面八方的一级公路、高速公路陆续建成,我眼前这条厂216的建成更是为鄂前旗的道路发展填上最亮丽的一笔。这些四通八达的美丽公路的建成,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人们办事更方便,去往榆林、银川、东胜等地当天就可打个来回。上海庙还建起了我旗历史上的第一条铁路,通用机场也正在建设中,更大的变化在镇区,环城路早已投入使用,行走在一条条宽阔明亮的马路上,欣赏着两边花带里的各种花卉,令人心旷神怡,小镇真的不亚于大都市的流光溢彩。有位银川的朋友第一次走快速通道,也就是我曾经走的那条红胶泥路,感慨地说,&濒诲辩耻辞;你们的这条快速通道可真的是牛啊!太夸张了,这在宁夏也少见。&谤诲辩耻辞;不光是鄂前旗的镇区,在牧区,村子之间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有的乡村油路直接入户,村民们骑着摩托车,开着农用车,私家车走亲访友,采购生活用品,行驶在平坦的柏油路上,再不会为雨天出行而发愁了,通畅的大路不仅给人们带来物质上的巨变,它承载了牧民们昨日的梦想,也寄托着牧民们明天的希望,这些畅通无阻的公路,将会伴着鄂前旗的发展,走得更宽、伸得更远。
(作者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