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影视

黄河湾的美好日子

摆关闭本页闭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培禹 发布时间:2019-07-19

  有一个地方我来过多次,来了还想来,还把我的一拨拨亲朋好友也拉来了。这个地方就是山西永和,静静掩藏在晋陕大峡谷黄河湾里的一片热土。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最美的是山西永和的乾坤湾。几年前第一次到访,霏霏细雨中,顾不上放下行李,我们便沿山路蜿蜒而上。当站在半山腰的观光平台上俯瞰乾坤湾时,一下被她的神奇、美丽、壮观震撼了。黄河自巴颜喀拉山出发,一路奔腾不息,进入晋陕大峡谷后,流经永和县长达68公里,留下了最美的七道湾。或者说,弯度最大达320度的仙人湾,以及最舒缓平静、最汹涌澎湃、最有传奇故事的湾,竟全在永和县境内。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唐朝诗人刘禹锡到过这里吗?他细数过永和境内自北而南形成的黄河七道湾吗?大概没有。而我,近年来已走遍了这里的仙人湾、英雄湾、永和关湾、郭家湾、河浍里湾、白家山湾和于家咀湾。

  七道湾,湾湾美景看不够,最有历史回声的是永和关湾。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 ”整整八十年前, 25岁的青年诗人光未然构思这诗篇时,就是在山西的永和关黄河渡口。那时,他心中酝酿的这组诗的题目还叫《黄河吟》 。几天后当他在延安的窑洞里把《黄河大合唱》的歌词朗诵给冼星海听时,才华横溢的作曲家激动不已,于是闷头创作六个日夜,诞生了一部伟大的民族音乐经典。1939年的4月,战士们的冬装还未褪去, 《黄河大合唱》在延安窑洞前的广场上唱响。首次听到这歌声的毛泽东,不禁起身鼓掌,连连称赞: “好,好,好! ” 《黄河大合唱》迅即传遍全国,成为动员全民族结成统一阵线夺取抗战胜利的号角。

  黄河的涛声、船夫的号子、民族的怒吼,一定在已是人民领袖的毛泽东的心中掀起了波澜。他怎能忘记,就在叁年前曾在永和关率领红军东征,两渡黄河,与永和民众度过的十叁个日日夜夜啊?那是1936年2月,为了壮大革命武装,推动抗日救亡运动,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进行了着名的东征。在东渡黄河和回师陕北的征程中,毛泽东的足迹走过永和四十多个村子,在与国民党阎锡山部的周旋、激战中,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创建了永和革命根据地。

  让我们掬一捧永和关的黄河水,沿着红军走过的小路,重温8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永和留下的故事吧。据红军东征纪念馆馆长张步军介绍, 1936年春天,红军队伍进入永和县的桑壁村。傍晚时分,本来准备宿营了,毛泽东出于对地形的掌握和对战争态势的分析,决定继续行进。部队又行进到前龙石腰村,参谋来报,毛泽东幽默地说,前龙石腰,龙到此地都要折腰行礼,乃风水宝地,可以居住。第二天,部队到了索珠村,当地村民把“索”念“杀”音,“索珠”成了“杀猪” 。毛泽东听后风趣地说,国民党要杀猪拔毛,这地方叫杀猪,猪杀了,毛焉存?不能住。队伍继续前进,又经过阁底村,来到了上退干村。毛泽东问清了村子名称后,高兴地说,部队作战略撤退,这地方叫退干。退干,退干,退回去继续干革命。好,今晚就住这里吧。于是,毛泽东就住在了上退干村前的关帝庙里。党史记载,在前龙石腰村和上退干村破旧的关帝庙里,毛泽东和红军都躲过了敌兵的围追堵截,还安然地召开干部会议,研究部署了次日的行军任务。张步军说:“其实,这故事是从一个侧面表现了革命处于危难的关头,毛主席不畏艰险,仍然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比如,红军还曾想在一个叫阁底的村子住下,毛主席看天色未晚,就说,阁底,阁底,革命到底。但仍让部队急行军,并没有宿营。 ”

  在永和,不能不提的是槐花儿。当你与漫山遍野的槐花儿邂逅,置身白紫相间的花海,闻着它淡淡的花香,再咬上一口刚刚出炉的槐花儿饼,能不陶醉在其中吗?

  当年,红军路过永和,部队曾为村民从山上引下山泉水来,那眼泉水被称作“红军井” 。至今80多年过去了,那泉眼仍旧汩汩涌流出清甜的泉水,润泽着十里八乡的百姓。当年乡亲们纷纷拿出槐花儿饼往战士们手里塞,那时的槐花儿虽然也是鲜鲜的,却没有白面细粮相裹,根本谈不上美食,只是充饥之物。所以,虽然毛主席也吃过槐花儿饼,但永和的槐花儿,却远没有能像井冈山的“红米饭,南瓜汤”那么出名。

  五月槐花香。我们今年再到永和时,恰是槐花儿开得正旺的暮春时节,永和县第四届槐花文化旅游节正热情迎客。槐花节开幕式不在县城办,不在剧场办,而是选在了一个叫花儿坡的村庄,好接地气!置身漫坡的槐花海中,品尝着鲜槐花、槐花饼、槐花蜜、槐花茶,十里八乡的百姓们个个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县委书记加天山这会儿也在吆喝卖货的摊位上,他乡音十足地替农户推销着永和的土特产物:“快来买啊!我们拥(永)和的枣儿胡(红)又甜嘞! ”有外国游客成了买主,加书记高兴地忘了收钱还抓起一把小枣“饶”给人家。

  山西永和是全国贫困县之一,也是山西省划定的深度贫困县。加书记六年前刚到永和时,全县城只有一处红绿灯,当然全县也只有这一个红绿灯,山里农民进县城办事,大都要来这个路口看看“景儿” 。他曾动情地对我说,永和虽然穷困,她却像黄河母亲一样,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用槐花儿、土豆、红枣儿养育了红军,支撑起晋陕边区一块重要的红色根据地。今天,我们没有理由不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这一仗。加书记包的村叫奇奇里,怎么叫个外国名字?他说,名字嘛,人家祖祖辈辈就这么叫,就像我根本没去过天山,却叫加天山,爹妈给的嘛。说起奇奇里村率先脱贫,常年在那里采风写作的词作家李咏海告诉我,奇奇里“窝”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上,种啥啥薄收,稍遇灾害就连种子钱都收不回来。可这个村枣树能活,而且地处黄河湾的自然景色很美,用加书记的话说是“绝美” 。于是县里通过各种关系,请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几十位摄影家。摄影家们美景拍不够,加书记说,欢迎你们在这里建个摄影创作基地。一拍即合,摄影基地很快揭牌。摄影家们在这里搞的第一个活动却不是影赛,也不是影展,而是向全国摄影爱好者发出“认领一棵枣树,争当荣誉枣农”的倡议,认领一棵枣树一百多元钱,每年可得到5斤红枣的回报。倡议响应者众,奇奇里的红枣儿一箱箱发往全国各地,因为是网上认领,手机转账,大山里的红枣立马“变现” ,乐了枣农,他们便更加精心侍弄起枣树来。我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认领了一棵枣树的,很快就收到了一张电子证书,精美的证书上授予我“荣誉枣农”的是永和县人民政府县长范洋平。这年秋天,我在北京的家中收到了来自山西永和的包裹,打开一看,是奇奇里村乡亲寄来的大红枣儿。以后,每年国庆前后,我都能收到寄自黄河湾的又大又甜的红枣儿。

  一个村的脱贫当然还有多方面的努力,但我总认为红枣儿是立了头功的。

  在永和,奇奇里村是2016年第一批28个摘掉贫困帽子的村庄之一。其实,每一个村落的脱贫,都有着动人的故事。我在打石腰乡的冯家山村,遇见了“当代愚公”冯治水。年过七旬的老汉生下来就叫“治水” ,好像爹妈就是派他来治水的。他开始治水,还是四十年前。老冯是那种能看报纸、爱听喇叭广播,也崇拜赵树理的农民,他拿出当时全家的家底儿十块钱,买下了深山里的一条叫“红岩”的荒沟。自此,开始了一个人的“小流域治理” 。他修路,一修五年,红岩沟底到平缓地的五里石子路通了;他种树,一种就是四十年,整个红岩沟长起枣树、花椒、柿子树等经济林三千多株,还有柏树苗三千株、用材林一万余株。人哪,用他老伴的嗔语:一个英俊壮实的汉子,变成了消瘦得像根“打枣棍儿”的活愚公!愚公移山,老冯治水,矢志不渝,硬是把一个昔日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坡荒沟,变成了绿水青山、花果飘香的美丽山村。更为传奇的是,冯治水还是闻名全县的农民诗人,他的诗稿写满了二十多本自制的纸册子。他告诉我,第一本纸册子,是县城新华书店的一个后生送给他的。那年他刚评上先进,借到县城开会的空儿,走进新华书店买书,年轻的员工见他不仅买农业科技类的读物,还要买诗集和赵树理,便和他聊起来。小伙子知道这位农民老汉热爱文学,已坚持读书写作二十多年后,十分感佩,找来一堆背面可用的废表格,用订书器订成了本子,送给冯治水写作用。老冯当场作诗:“进城来到书店中/遇见一位好后生/给俺订个笔记本/写诗做文更有情” 。我翻看他的纸册子,见一些诗稿下面署名是: “赵树理作家协会会员冯治水” ,显然,他这个自封的“作协会员”是跟着赵树理的。接地气的永和县委、县政府给予冯老汉的奖励也让我感动不已——二百个雷管、二百米捻子、二十个钢钎,外加由县里为他出一本《冯治水诗集》 。

  近两年,随着全县脱贫攻坚的步伐在加快,一首名为《美好的日子刚刚开始》的歌曲,也在永和黄河湾畔流传开来。词作家李咏海告诉我,前年正月初八,他在奇奇里村参加一个脱贫后终于娶上媳妇儿的四十岁的光棍儿汉的婚礼,大家都没想到加书记赶过来了。他在颠簸的路上拿出手机,给他熟识的一对新人写下了几句祝福的话:“文忠、青青,今天祝福你们……”心里涌起由衷的喜悦,使原本就是省作协会员的加书记诗兴来了,他写道:“跨过了坎坷/翻过了贫瘠/今天是你们大喜的日子/请好好珍惜/盼来了和风,祈来了春雨/今天是你们大喜的日子/请好好珍惜/好好孝敬自己的爹娘/善待那姐妹兄弟/好好打理你们的果园/还有那山坡坡地/春天槐花儿开,秋天枣儿红/美好的日子刚刚开始……”正和李咏海在一起的作曲家浮克连说:“这歌词太接地气了,我要为它谱曲! ”随后, 《美好的日子刚刚开始》的歌声就在黄河湾的两畔传唱开了。

  是啊,美好的日子刚刚开始。这次我们再到永和,见到穿着雨靴下乡刚回来的加书记,他和我们一起吃槐花儿打卤的糊糊面时,聊起一千六百多年前“永和九年的那场醉” 。然而他的“醉”不在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兰亭序》上,他说,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永和历史上共有十八位县委书记,最长的干了八年。我现在是“永和六年” ,起码准备干到九年。到了“永和九年” ,欢迎你们再来,看看咱们永和的乡亲,过过咱们黄河湾的美好日子吧。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天美影视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