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是我最近出版的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讲述的是港珠澳大桥核心工程的整个设计与建造过程。记得最初有人邀约我去写这座大桥时,我心里曾嘀咕道:这建桥有什么可写的嘛!但第一次到大桥工地后,当我站在海底45米深的隧道内感受世界上第一座如此超大的跨海岛隧大桥,看到海底深处如此壮观和华丽的巨大隧道时,我感动得甚至眼睛有些潮润!内心不由发出一声:感谢中国工程师,你们的工艺水平太精湛、太高超!且不说海底几十米深的沉管隧道的制造有多难,也不去说独立自创的数百项世界专利技术多么不容易突破,仅仅看看海底隧道的道面、道壁和每一个通道标志、每一扇应急门户,你仿佛进入了一座超豪华的宫殿,它的精致和完美,以及所用的材料质地,都是无可挑剔,美轮美奂。这种不是艺术工艺品、却胜过艺术工艺品的伟大作品,强烈地震撼了我的心灵,于是我下决心写好它、写我们的大桥,写中国工程师&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
写大桥,得先亲身感受一下大桥的直观。那次我去采访时大桥基本完工,正在进行边边角角的整修与测试,所以有机会跟着造桥的工程师坐在他们的工程车上,非常自在地观赏大桥的全貌和各个细微部位,比如桥与海的吻合处、海底隧道与海面桥梁的衔接处&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顺着大桥桥面,迎风而行奔驰在几十里长的海面上,那种舒恬的观赏与体味,太惬意,太出神!你也会发现:大桥在大海上的造型与走向是何等的漂亮!它既像天工之笔,更是人为的设计杰作,其每一个拐弯、每一个桥墩与桥墩之间的距离,以及大桥外沿和桥面的设计,无处不是工程师们的心血之杰作;你再到大海中的人工岛看一看:不说其壮观和造型有多独特和精致,仅所采用的颜色&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那些外墙所用的清水混凝土,在阳光和海水的交映下,庄重大方,熠熠生辉,有种百年不逊的超级时尚感。造桥工程师们告诉我:这个清水混凝土原来是德国人的专利,后被以林鸣为首的大桥工程师们攻克了技术难关,成为了中国自己的东西。它不用特别的粉饰,可以永久性地保持本色,庄重而华丽,清洁而美观。
&濒诲辩耻辞;要用绣花一样的功夫,造百年坚固、百年不落后的大桥。&谤诲辩耻辞;总工程师林鸣自始至终用这句话要求所有参与大桥建设的每一个人。数万建桥大军由此也在数年的岁月里,每时每刻都以&濒诲辩耻辞;绣花功夫&谤诲辩耻辞;,在伶仃洋上建造人工岛、夯实桥墩、垒筑桥梁,以及安装海底深处的每个重达八万吨的沉管。现场的工人们告诉我,总工程师林鸣在领导他们铺设人工岛的台阶和外墙时,每天都是用皮尺在现场一块一块地盯着他们铺设,只要见一处有丝毫差错,便要求立即返工。&濒诲辩耻辞;有一回,他见一个台阶的折缝做得有些斜,就亲自跪下双膝,一干3个多小时,直到把斜面重新做正为止。&谤诲辩耻辞;工人们这样说。
我们知道,大桥建设过程中和建好之后,曾经经历了几十场台风,其中有两次是超强台风,一次14级,一次17级,这是中国近几年经受的最强台风。从电视上我们看到,2018年9月15日在珠海登陆的那场名为&濒诲辩耻辞;山竹&谤诲辩耻辞;的台风,将整个海滨城市袭击得全城一片狼藉,几层楼高的巨船竟然&濒诲辩耻辞;飘&谤诲辩耻辞;到了大街上,汽车像迭纸似的堆积在居民的楼房上&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然而,港珠澳大桥却在经历台风之后巍然挺立,毛发未损!这是什么原因?就是林鸣他们早有准备,他们在施工和选择材料时作了最充分的准备,用心血打造了大桥的每一个细节!
何谓&濒诲辩耻辞;工匠&谤诲辩耻辞;?从港珠澳大桥的建桥工程师那里我真切地领悟到:工匠,其实就是工程师们的眼到、心到、神到和情到的全部本领的极致发挥。港珠澳大桥,就是这种工匠精神下造就的一件人间的天工之作、一段感天动地的精彩传奇。这样的工匠精神是活生生的现实体现,是工匠精神最生动、最鲜活的&濒诲辩耻辞;标本&谤诲辩耻辞;。
古人对&濒诲辩耻辞;工&谤诲辩耻辞;字有个解释,叫&濒诲辩耻辞;工于心计&谤诲辩耻辞;,说的就是做事情最关键的在于心用其力,心力所到,事情才能做得完美。大桥工程的完美是因为林鸣他们这些大桥建设者的心灵之完美&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他们用尽了自己的爱国&濒诲辩耻辞;心计&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建世界上最好的大桥&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建港澳和全国人民都满意的大桥&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建让子孙后代也称道的大桥&谤诲辩耻辞;,这是林鸣等中国工程师自始至终的初心。所以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连极强台风都吹不垮的中国大桥!
我们说工匠精神,其实并非简单地把事情做细、做精便行了。工匠精神里包含着伟大的创新精神。我记得小时候看我爷爷造船&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他和他爷爷在一百多年前就是上海滩上的造船工匠,爷爷他们不是专业学校毕业出身的造船工匠,但他们造了很多中国原来没有的大船。他们之所以造出了许多大船,是因为他们在不断的创造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制造各种不同船形的本领。造的不同的船越多,他们的工匠本领越大。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以林鸣为代表的中国工程师最初并没有掌握海底沉管的制造和安装,但他们冲破外国专家的封锁,自己摸索和攻关,最终研制出了一套中国式的也是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沉管制造技术和安装经验,最终也实现了十几里长的深海隧道&濒诲辩耻辞;滴水不漏&谤诲辩耻辞;的奇迹。这就是创新与工匠之间的完美实现&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通过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攻关和创新,在探索与实践的并进中完成一项伟大工程的建设。通常,攻克和创造出新的工程技术产物,便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于是也能促进工匠的能力获得飞跃性的提升。这就是创新与工匠之间的关系。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工匠,永远只能是叁流的工匠,其最后的结果必然被更强大和杰出的工匠所淘汰。
在《大桥》创作过程中,也渐渐令我对工匠精神中的&濒诲辩耻辞;工匠&谤诲辩耻辞;本身有了新的认识:它在工匠精神中是主体,是灵魂,是核心,是源泉和动力。在创作《大桥》一书时,我之所以选择了写林鸣和他的团队,而没有去面面俱到地写大桥如何如何,因为这座大桥现在如此之壮美,如此之伟大,有无数个&濒诲辩耻辞;世界第一&谤诲辩耻辞;,就是由林鸣他们一批中国工程师创造出的诸多奇迹造就的。如果没有林鸣他们的存在和技术创新,就没有物理上的大桥和精神上的&濒诲辩耻辞;大桥&谤诲辩耻辞;。
工匠精神不是虚设的一个概念,它具有丰富精彩的内涵,并且是具体的、鲜活的和可以让人感受的具体形象。你读了《大桥》,一定会与我一样会把林鸣视为&濒诲辩耻辞;大桥&谤诲辩耻辞;,视为中国精神的&濒诲辩耻辞;大桥&谤诲辩耻辞;和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濒诲辩耻辞;大桥&谤诲辩耻辞;!读了《大桥》,你会知道原来真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这样的&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
《大桥》中的林鸣,使得中国今天的工匠精神多了些感情和温度的内涵,这感情和温度就是像林鸣一样的工程师们在工匠精神中赋予的时代色彩与大国情怀,它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濒诲辩耻辞;中国精神&谤诲辩耻辞;。
创作《大桥》,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建桥工程师,其实与&濒诲辩耻辞;两弹一星&谤诲辩耻辞;功臣一样,他们都是伟大的民族英雄,是具有超级能力的世界级专家,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时代楷模,他们为&濒诲辩耻辞;中国工程师&谤诲辩耻辞;作了最好的正名!故此,我以无限崇敬的心情和激奋的笔力,写就了&濒诲辩耻辞;大桥&谤诲辩耻辞;的真实的艺术形象,目的是让世人了解一下中国工程师的光辉。他们既是现实中的真实人物,也是我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他们将在共和国的建设史上永远栩栩如生,光芒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