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最初学习河北梆子,后改唱评剧,而且一唱就是近40年,是《张羽煮海》中的琼莲,《卷席筒》中的嫂子,《山花》中的七姑,《井台会》中的李叁娘,《拜月记》中的王瑞兰,《祝福》中的祥林嫂,《无双传》中的刘无双,《风起同仁堂》中的老板娘陈玉珊;她从河北藁城评剧团以优秀人才调入中国评剧院,潜心钻研评剧艺术。身为着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李忆兰的亲传弟子,常以&濒诲辩耻辞;老艺术家都是我的老师&谤诲辩耻辞;当作人生信条;她取得许多成绩,为人却非常低调,如今更是担起了流派传承的重任。她便是中国评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刘慧欣。
挑梁评剧《风起同仁堂》,从舞台走上大银幕
在新时代打破院团界限的评剧《风起同仁堂》中,刘慧欣挑起了大梁,在河北、北京、深圳、广州等地甚至在德国、法国演出,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在去年9月份第九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获得优秀表演奖。该剧在去年11月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争得了优秀剧目奖等荣誉。该剧的成功无疑是靠3位主演刘慧欣、赵斌、孙路阳及其他艺术家撑起来的,堪称人保戏的典范。
通过这种跨院团合作,刘慧欣坦承,尽管演出很辛苦,但是通过强强联合不仅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更能为扩大评剧的影响尽一份力,自己就心满意足了。
时隔3年后的2015年,评剧《风起同仁堂》被搬上大银幕,届时,该电影也将登陆各电影院和央视电影频道。
从舞台到大银幕,这个过程,融合了众多艺术家对艺术精益求精的追求。作为评剧演员,电影对他们是一个陌生的领域,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刘慧欣对笔者说:&濒诲辩耻辞;舞台上的表演,跟拍电影差距太大了。第一个不同、也是最大的不同,是舞台上的一切动作表情都比较夸张,因为离观众远。而电影,尤其是一些特写,一个眼神儿就能看得非常清楚,要求收敛,不用那么大幅度的表演,更生活一些,但是内心必须要充实,表演必须细腻。另外,舞台上表演面向观众一个上场门儿一个下场门儿,但是电影就完全打破了这些常规,表演的时候可能是后背对着镜头,空间比较自由,也比较多变。&谤诲辩耻辞;
面对今天的成果,刘慧欣颇有感触,她说,我非常感谢我的这些合作者,尤其是制片人陈胜利,凭着他超人的毅力,最终把评剧《风起同仁堂》搬上银幕。他对评剧、对民族艺术、对同仁堂这个民族品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刘慧欣对艺术精益求精,从不懈怠,一句唱、一个气口要反复揣摩不知多少遍,直到唱得舒服了,唱得美了才罢休,而且还要让观众检验。刘慧欣的先生张剑冰是国家一级鼓师,号称当今评剧第一鼓,在舞台上二人珠联璧合、搭配默契。由于有便利的条件,有时候甚至在家里都会搭起一个小小排练场,二人切磋唱腔表演。
刘慧欣说,说不累是假话,但是因为真正爱戏,所以也乐在其中,况且有观众的认可比什么奖都重要。
临危受命成就李派评剧《秦香莲》
大家都知道今天舞台上看到的评剧《秦香莲》除了白派、刘派,还多了一个李派的版本,虽然词是白派的词,谱是白派的谱,但是刘慧欣却成就了李派《秦香莲》,而且也培养了许多李派《秦香莲》迷。为什么中国评剧院出了李派的 《秦香莲》?这是众多观众想问的问题。尽管李派也唱过白派的 《金沙江畔》、《劝爱宝》、《锔碗丁》等,但《秦香莲》作为正式演出,还是让刘慧欣颇费了一番周折。
由于当时作为正宗白派传人的评剧名家王冠丽临时有事实在不能演出,刘慧欣只能听从领导安排顶替她演出,但她心里也在打鼓,跟领导不断强调,一定要告诉观众今天唱的不是白派。没成想演出结束,观众大部分都很认可,唱出了不一样的&濒诲辩耻辞;秦香莲&谤诲辩耻辞;。自此,她有了信心,剧院也就经常安排刘慧欣版的《秦香莲》了。
直到现在,刘慧欣在大大小小的剧院演出中担当起评剧《秦香莲》的主角来,同样观众叫好声不断,粉丝成群。一个阴错阳差的机会,让大家领略到与白派相比另有一番味道的李派《秦香莲》。
低调谦和称老艺术家都是老师
刘慧欣潜心研究评剧艺术,她在研究生班毕业论文中系统阐述了李派艺术的特点以及自己在传承实践中的创新,不管是什么角色,都要演活人物。如今,她形成了身材高挑、嗓音清脆高亢、大气端庄的大青衣舞台形象。身为着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李忆兰的亲传弟子,刘慧欣在唱、念的发声、吐字、运气、行腔和身段、动作等方面,都体现出老师的特色。也有人说她很好的继承了李忆兰的艺术风格,但也有人说刘慧欣在继承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已经在李派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刘慧欣提起恩师充满崇敬,她说自己的成功相当大一部分得益于老师,如果没有对老师的崇拜,就不会对艺术有更大的追求;没有老师的引导,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回忆恩师当年的教诲,刘慧欣记忆犹新,&濒诲辩耻辞;要以能者为师,不要只拘泥于学我,要善于学百家之长,补己之短,才是个好演员。&谤诲辩耻辞;
李忆兰是这么说的,刘慧欣也是这么做的。老师的点拨为她打开了艺术之门,也让她放开手脚兼收并蓄丰富自己的表演艺术。她虚心地向谷文月、刘萍、庄珏珍、马淑华、秦肖玉、沉世华等众多京昆评老师请教润腔、发声、身段等表演技艺。为了演好&濒诲辩耻辞;秦香莲&谤诲辩耻辞;,还多次到刘萍老师家拜访学习唱腔表演,由于庄珏珍老师多年跟随小白玉霜,也深得其真传,刘慧欣还特地到她家学习身段等表演,她说:&濒诲辩耻辞;老艺术家都是我的老师。&谤诲辩耻辞;她也特别感谢当年进中国评剧院时身为青年团团长的谷文月的指点和帮助。
正是由于刘慧欣这种对艺术孜孜以求、谦虚严谨的作风奠定了她演唱和表演技艺的日臻完善。1994年,她参演李派名剧《张羽煮海》,并参加了1995年全国评剧优秀剧目汇演,获&濒诲辩耻辞;优秀表演奖&谤诲辩耻辞;,该剧获&濒诲辩耻辞;优秀剧目奖&谤诲辩耻辞;;1998年,她以《拜月记》一折参加北京市青年演员评奖演出,获&濒诲辩耻辞;表演奖&谤诲辩耻辞;;2003年获中国戏剧&濒诲辩耻辞;梅花奖&谤诲辩耻辞;;2008年荣获第六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2014年又以评剧《风起同仁堂》获得中国评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
为振兴评剧不懈努力
作为李派第二代传人,刘慧欣称自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扛起李派大旗,当然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她说,尽管当今戏曲不景气,但由于国家对戏曲的重视,评剧一定会重振雄风。
刘慧欣认为,评剧具有通俗易懂、唱腔优美、更接地气等优势,它的魅力也会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当然,这也就要求我们为观众奉献出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演出,演员们也要从我做起,练好基本功,虚心向老艺术家请教,戒骄戒躁,形成一股良好的风气。现在,京城的一些票房经常举办活动,郊区的评剧群众基础更是雄厚,加上现在的评剧青年演员队伍也成长起来了,评剧一定会迎来一个新时代。&苍产蝉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