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舞蹈艺术作品成为&濒诲辩耻辞;文化名片&谤诲辩耻辞;
文/王一川
让舞蹈艺术作品成为&濒诲辩耻辞;文化名片&谤诲辩耻辞;,体现了当今时代对于舞蹈艺术门类的一种迫切期待,显然属于一种很高的要求。一般说来,舞蹈艺术就是舞蹈艺术,而不一定就能等同于文化,更不一定就成为“文化名片”。那些能够被称为“文化名片”的艺术作品,常常不仅在艺术表现上取得成功,而且同时进一步指向其所表现的特定国家和地区的地缘文化精神。这些艺术作品是如此生动和形象地呈现了特定国家和地区的地缘文化精神,以致人们很容易由它们联想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地缘文化精神本身,从而把这些艺术作品视为象征或代表特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精神或文化风貌的典范标志物,即“名片”。确实,舞蹈艺术作品总是由舞蹈艺术家创作的舞蹈艺术产物,它不仅并不一定能够直接与特定的文化相提并论,而且也不一定能够成为该文化精神得以更广泛流布的“名片”。然而,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却有可能由于其对于特定国家或地区社会生活情境的成功表达,而实际上产生出该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精神赖以流布的“名片”的衍生功能。具体地说,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当其在表现或再现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具体社会生活情境时,能够同时反映出该国或地区富于地缘特征的符号表意系统风貌,让人们从中领悟该国或地区的地缘文化精神,从而产生出“文化名片”的象征性功能。
这样,舞蹈艺术作品除了体现艺术作品本身的属性和功能外,就被要求承载着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更高期望了。之所以这样说,也是源自对当代中国艺术格局中舞蹈艺术门类优势的一种旁观。在当前多种艺术门类竞相绽放的中国艺术百花园中,舞蹈艺术无疑已经成为有着得天独厚优势的&濒诲辩耻辞;天眷&谤诲辩耻辞;式艺术门类了。从当代多种艺术门类的比较中可以得出这样的印象,有的艺术门类在传达特定国家和地区的地缘文化精神方面存在难以克服的固有&濒诲辩耻辞;短板&谤诲辩耻辞;或不足。舞蹈艺术却有着独特的地缘生活表现优势:特定地域人们的身体运动姿势以及与之相关的服饰、化妆、舞美、道具、音乐等综合元素,能够直接展示出他们的地缘社会生活方式的精华,从而成为高度集中地和富于表现力地展示特定地缘生活方式的象征符号系统。确实,笔者从这些年的文艺批评工作中切身感受到,有的重大主题创作任务交由某些艺术门类去承担时,其作品的效果往往不佳,观众不认可,更不看好,无法留下可以服众的优秀作品,更无法成为&濒诲辩耻辞;文化名片&谤诲辩耻辞;。但舞蹈艺术在当今时代的表现却大不同:近十年来,舞蹈艺术在国家和社会的重大节庆演出中显示了越来越具有特殊表现力的巨大美学优势,并且进一步展现出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地方文化的精神气象,从而既成为富于独特艺术表现力的艺术门类,又成为承载&濒诲辩耻辞;文化名片&谤诲辩耻辞;功能的艺术门类。这是不少其他艺术门类无法做到的。当然,这一点也与舞蹈艺术家们积极发掘中国民族民间舞和中国古典舞的独特表现力,以及运用相关先进科技手段去加以强化的努力紧密相关。
这样的成功实例在近年有不少。且不论舞蹈艺术在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的突出表现,单说一些中小型作品的表现就足以产生很强的说服力。舞剧《朱鹮》通过舞蹈演员塑造的珍稀鸟类朱鹮形象,包括鹮仙与樵夫的相遇、化身为记者的樵夫与朱鹮标本的依依不舍的深情等,拟人化地或写意地展示了当代中国在环保工作上取得的巨大业绩,唤起中外观众对于中国在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主动作为的认识和体验,不失为显示当代中国环保成就的一张&濒诲辩耻辞;文化名片&谤诲辩耻辞;。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凭借兰芬和她的伙伴们带有浓郁的江南婉转风韵的舞姿,及其与李侠所代表的阳刚雄健的革命者舞姿的如胶似漆般的交融,让观众感受到上海作为现代中国革命圣地的文化魅力,从而不无道理地产生了作为上海的&濒诲辩耻辞;文化名片&谤诲辩耻辞;这一衍生功能。舞蹈《唐宫夜宴》运用当代想象力激活沉睡于古代乐俑和舞俑,描摹唐代宫女的鲜活日常生活情态,让当代观众惊艳于唐代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也成为象征河南文化精神的&濒诲辩耻辞;名片&谤诲辩耻辞;。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从宋代王希孟的画作《千里江山图》中提取素材而成为创意的点子,通过故宫展卷人与画家的跨越时空的想象性对话,以及由演员舞姿造型所表征的青绿山水图景,活画出古老文化的当代魅力,也不失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濒诲辩耻辞;名片&谤诲辩耻辞;。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不过,应当看到,从舞蹈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和创作目的看,舞蹈艺术作品没有必要直接为成为&濒诲辩耻辞;文化名片&谤诲辩耻辞;而创作,而是应当首先为成为优秀舞蹈艺术作品而创作。它必须首先是成功的舞蹈艺术作品,然后才可能进一步承担起衍生的&濒诲辩耻辞;文化名片&谤诲辩耻辞;功能。在这里,舞蹈艺术作品是其基本属性和功能,&濒诲辩耻辞;文化名片&谤诲辩耻辞;只是其衍生的更高级属性和功能。也就是说,当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成功地完成题旨的表达以及进一步传达出特定的地缘文化精神时,才有可能衍生出&濒诲辩耻辞;文化名片&谤诲辩耻辞;的功能。正是《永不消逝的电波》《唐宫夜宴》和《只此青绿》等舞蹈艺术作品的成功,让人们在惊羡其艺术感染力的同时,进而惊叹于它们的&濒诲辩耻辞;文化名片&谤诲辩耻辞;功能。
舞蹈《唐宫夜宴》剧照
这样说来,让舞蹈艺术作品成为当代中国以及中国各地的&濒诲辩耻辞;文化名片&谤诲辩耻辞;,实际上代表了当代社会各界对舞蹈艺术门类的独特眷顾和更高期待。人们有理由要求舞蹈作品在以艺术想象或虚构的方式去表现或再现社会生活图景,帮助人们感性地认识和体验社会生活情境之时及之余,进一步衍生出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濒诲辩耻辞;文化名片&谤诲辩耻辞;这一功能来。
那么,就当前来看,舞蹈艺术作品如何才能更好地成为宣示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精神的&濒诲辩耻辞;文化名片&谤诲辩耻辞;呢?首先,深入地缘文化深层去体验。舞蹈艺术家需要心中装有特定国家或地区人民的日常地缘生活,特别是了解他们的地缘生活情境及其特殊风貌。只有深入到这些地缘生活方式的深层去体验和认识,才有可能涵养出表现它们的艺术才华。其次,为特定地缘生活主体即人民代言。舞蹈艺术家应当在深入体验地缘文化精神的基础上,敢于为特定地缘环境下的人民代言,悉心传达他们的民情、民意或民心。当舞蹈艺术作品真诚地传达出特定地缘环境下人民的心声时,艺术家才有资格为他们代言。再次,挖掘地缘美学密码的表现力。舞蹈艺术家需要悉心探寻特定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中的地缘美学密码及其艺术形式,也就是那些蕴藏在地缘生活方式中的隐性的符号表意系统如民间传说、方言、俗语、谚语、习惯语、历史文化遗产等,将其激活和创作成为活生生的感人的独创性艺术形式和艺术形象。最后,让这些作品中蕴含的地缘文化精神在当代生活方式中活起来并且传下去。这一点可能是舞蹈艺术作品成为&濒诲辩耻辞;文化名片&谤诲辩耻辞;所需要的最基本也是最高的美学要求。舞蹈艺术作品要想成为特定国家和地区的&濒诲辩耻辞;文化名片&谤诲辩耻辞;,就不能仅仅满足于成为一种外在的、固化的或凝固不动的机械式标签,而应当成为鲜活反映或代表当代生活新面貌及其新趋势的创造性象征形式。也就是说,艺术作品之成为&濒诲辩耻辞;文化名片&谤诲辩耻辞;,意味着它所反映的当地地缘文化精神中的创造性元素已经或者有可能溶化到当地鲜活的当代生活流之中,甚至成为其中的灵魂性元素。因为,真正的文化传统不只是普通的过去遗存物,而是可以代表地缘生活的灵魂的东西。
让舞蹈艺术作品成为&濒诲辩耻辞;文化名片&谤诲辩耻辞;,看起来是要求其承担起艺术之外的更高的衍生功能,但实际上是相当于返回到它之作为艺术的最基本功能或目的上:成功的舞蹈艺术正像其他艺术门类的成功作品一样,不仅应当反映地缘生活方式及其文化精神,而且应当让它们成为引领当代生活方式的灵魂性元素。这就是说,舞蹈艺术不仅仅应当是想象的或虚构的艺术生活,而且更应当成为引领特定国家和地区的地缘生活方式及其文化精神的那种灵魂性元素。这一点可能正是当前倡导舞蹈艺术作品成为“文化名片”的真正深意之所在吧。
王 一 川
王一川,中国评协副主席、天美影视副主席、北京评协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授。入选&濒诲辩耻辞;万人计划&谤诲辩耻辞;教学名师、教育部2005年度&濒诲辩耻辞;长江学者&谤诲辩耻辞;特聘教授。主要领域为文艺理论、艺术理论、美学、影视批评。着有《修辞论美学》《艺术公赏力》《艺术学理论要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