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第十六期在京举行。马季、月关、文舟三位网络文学作家以网络文学二十年为切入点,全面阐释网络文学的思维模式和写作、阅读特点,带给现场观众全新的文学创作视野和思考维度。
在主题讲座中,三位嘉宾以网络文学二十年为切入点,全面阐释网络文学的思维模式和写作、阅读特点,对于传统写作及传播具有重要启示借鉴作用。
三位嘉宾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创作过程中的切身体会出发,回顾了各自走上网络文学创作的心路历程,并将自己的创作心得进行了分享。
叁位嘉宾在&濒诲辩耻辞;百川汇海&产耻濒濒;作家大讲堂&谤诲辩耻辞;论道&濒诲辩耻辞;网络文学二十年&谤诲辩耻辞;
在主题讲座中,马季回顾了网络文学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他特别指出,从2014年以后,网络文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迎来了资本大量的介入,因此2015年被称为“网络文学IP元年”,网络文学从2015年开始IP化有了飞跃的发展。判断网络文学的优劣,主要看文本是否具有IP的多向性,它的文本价值在于它的延伸,而不在于仅仅是在文字的阅读上。
月关表示,从事网络文学创作其实并不像常人想象的那么简单,要有“三力”:除了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之外,还要有成名之前忍受寂寞的耐力,坚持创作的毅力。网络文学创作有点像古代的说书人,每一章都要求有内容不能平铺直叙,否则就没有办法吸引读者。另外,需要每天坚持更新。月关结合自已的创作体会指出,随着网络文学在整个文化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提升,网络文学要改编成影视、游戏,要赢得更多大量的欣赏和认可,必须在思想性和文学性上,和传统文学、严肃文学更紧密结合。
文舟回顾了自已从事网络文学创作以来经历的矛盾与纠结。他表示,网络文学不断发展,不断创造新的价值。但是对于创作者来说不可能兼顾所有的价值,要写什么样的小说,站在作家的立场就会动摇。但是走到今天,有些网络作家的技巧性、创作性逐渐变得成熟了,清楚什么是一个好的网络作品,就是社会效益以及市场经济效益在不矛盾的情况下进行碰撞,写出既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在互动环节,三位嘉宾就“网络文学”的特征、特质等热门话题进行了深刻阐述,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现场气氛活跃而热烈。
现场观众踊跃提问
“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由北京海淀区委宣传部、海淀区文联、海淀区文化委、海淀侨联主办,海淀区作协、海淀区文化馆、中国作家网承办,《中华英才》杂志社、《十月少年文学》杂志社、国人书院协办;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晓明、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忠、海淀区作协主席石钟山担任文学顾问;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播崔志刚担任艺术顾问。讲座由杜东彦主持。在京多名作家以及鲁迅文学院部分学员、中关村海归文学社团、海淀小作家协会、海淀高校文学社团联盟和社会文学爱好者300余人现场聆听。
讲座每月一期,邀请活跃在当代文坛上的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港台作家走上讲台,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强调与受众者的互动。自2017年6月创办以来,谢冕、刘庆邦、肖复兴、陆天明、柳建伟、王宏甲、陈晓明、何建明、梁鸿、须一瓜、张清华、韩小蕙、叶梅、石钟山、李少君等陆续在大讲堂担任主讲,反响热烈。
嘉宾与&濒诲辩耻辞;百川汇海&产耻濒濒;作家大讲堂&谤诲辩耻辞;嘉宾及策划团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