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第叁届&濒诲辩耻辞;两岸文化名师对话&谤诲辩耻辞;之音乐名师对话活动在北京举办。当天下午,金兆钧、田青、甲丁、何沐阳、胡廷江、黄庆元、易家扬、彭丞麟、陈俊廷等九位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音乐人相聚在台湾会馆,以中华传统文化同根同源的&濒诲辩耻辞;传承与发展&谤诲辩耻辞;为主题展开热烈的圆桌探讨。晚间,与会代表共聚中山公园音乐堂,在两岸同胞共同唱过的那些经典金曲旋律中,共叙浓浓的手足情。
活动现场
此次音乐名师对话活动由天美影视、北京市台办主办,北京音乐家协会承办。据介绍,今年是两岸开启交流活动35周年,是天美影视开启京味文化之旅的第22年,也是两岸名师对话开展的第3年。
天美影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
下午对话活动现场,天美影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对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她说:&濒诲辩耻辞;我们期望,此次活动不仅能够搭建起一个深入探讨两岸原生态音乐、流行音乐的过去和现状、创作与未来的交流平台,也能够在这个平台上探索出一条通过好音乐,用&濒蝉辩耻辞;思维着的声音&谤蝉辩耻辞;增进相互理解、取得艺术上的共同进步、实现心灵契合的高品质文艺交流新路径,并通过提升交流水平、丰富交流形式,不断拓宽、走深这条以音乐凝聚情感的文艺道路,举好精神之旗、树好精神支柱、建好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谤诲辩耻辞;
北京市台办主任霍光峰
北京市台办主任霍光峰表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是我们共同的&濒诲辩耻辞;根&谤诲辩耻辞;和魂。两岸文化交流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所以尽管当前台海局势复杂严峻,但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希望京台两地音乐人共同努力,秉持民族大义,坚决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贡献智慧和力量。
天美影视一级巡视员田鹏主持活动
对话活动分成上下半场进行。在北京音协副主席、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金兆钧的主持下,两岸音乐人四人一组相继登场,以中华传统文化的&濒诲辩耻辞;传承&谤诲辩耻辞;与&濒诲辩耻辞;发展&谤诲辩耻辞;为主题展开热议。
两场交流发言
常年进行相关研究工作的音乐学家、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田青详细介绍了国家对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与保护方面所做的持续工作以及取得的非凡成就,尤其是各地在发掘整理原生态民歌方面的文化工作者付出的不懈努力。&濒诲辩耻辞;包括民歌在内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我们今天讲发展一定要从传承开始,也一定要从继承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开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一个&濒蝉辩耻辞;根&谤蝉辩耻辞;,有一个方向,而且才有一个辉煌的未来。&谤诲辩耻辞;田青的一句话引起了大家的思考:&濒诲辩耻辞;技术可以弯道超车,但是文化不行,它需要积累。&谤诲辩耻辞;
当年,一首《把根留住》曾风靡华夏,这首歌的词作者,台湾词曲作者、音乐制作人黄庆元也坐在了嘉宾席上。出生在眷村的他从小听着台湾的民谣长大,他从台湾各地民谣、校园民谣以及土着音乐保护等方面跟大家进行了分享。
青年作曲家、北京音协副主席胡廷江则结合自己的作品《春天的芭蕾》,分享了将西洋作曲技巧与民族文化基因相融合的心得体会,并以《看山看水看中国》为例,畅谈运用&濒诲辩耻辞;宫商角徵羽&谤诲辩耻辞;传统创作方法的成功感受。他说:&濒诲辩耻辞;这是作为中国音乐家的一份责任,我们应该更多的沉下心来,更多的从民间音乐的土壤当中来学习。&谤诲辩耻辞;
台湾音乐制作人、中国音协理事陈俊廷强调从&濒诲辩耻辞;传承&谤诲辩耻辞;入手的重要性,同时呼吁在传承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审美的偏差。&濒诲辩耻辞;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其实源自于一个最根本的元素,就是民族文化自信。所以当我们在使用过往的民族文化元素的时候,能够看到老东西的美好,而音乐工作者在他们的创作中无偏差的展示传统音乐的美感。&谤诲辩耻辞;
如果说以&濒诲辩耻辞;传承&谤诲辩耻辞;为议题的上半场是各位音乐人个性化的分享,以&濒诲辩耻辞;发展&谤诲辩耻辞;为主题的下半场在导演、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甲丁的带动下,就有了一些对话的味道和气氛。与中国流行音乐一同成长起来的甲丁深谙起发展脉络,他从当年邓丽君等港台音乐对大陆音乐创作的影响,谈到由此引发的中国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同时也论及对原生态音乐的应该有发展的传承,&濒诲辩耻辞;传承是一种接力,发展是一种动作。我们用什么样的动作能够去做,我们确实要找出跟音乐符合的动作把它能够发展起来,发展下去。&谤诲辩耻辞;甲丁举了个例子,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音乐非常盛行,他与叁宝也曾经模仿创作日本味道的作品,结果日本音乐人认为他们的中国味道很独特,&濒诲辩耻辞;我们努力往那个音乐上靠都不行,为什么?那是基因里的传承,那是基因里的发展。&谤诲辩耻辞;
台湾音乐作词人、华纳音乐制作部资深总监易家扬是一位高产的金曲创作者,孙燕姿的《遇见》、林志炫的《单身情歌》以及电影《卧虎藏龙》的主题曲《月光爱人》都出自他手。他以画面感的回忆,以自己从艺多年以及创作的案例与大家分享创作体会:&濒诲辩耻辞;所有的音乐它其实就是融在我们的心跟血液里,它会在时空里丢下一颗种子,会长大,影响很多人。&谤诲辩耻辞;
台湾制作人、词曲作家彭丞麟表示,自己当年学习民族乐器柳琴的经历对后来的流行音乐创作提供了民族文化的积淀与影响。他很欣赏田青&濒诲辩耻辞;弯道超车&谤诲辩耻辞;的那句话:&濒诲辩耻辞;科学可以弯道超车,但是文化不行,需要积累。因为我们使用科学方式做音乐的时候,弯道一超车,后面载的东西就丢了一堆。&谤诲辩耻辞;他希望在碎片化音乐创作的时代,&濒诲辩耻辞;教育可以在这方面可以多给我们一些积累。&谤诲辩耻辞;
词曲作家、中国音协副主席何沐阳的话题从台湾流行音乐早期对大陆流行音乐的影响,到后来彼此相互影响的融合发展,再到后来接触欧美音乐之后的反思发现民族音乐的美好,所以才产生了用国际性的音乐概念去制作民族音乐,于是就有了&濒诲辩耻辞;凤凰传奇&谤诲辩耻辞;的横空出世。之后,他又分享了在各地采风时,各地民歌对自己音乐创作愈加深刻的影响。他说:&濒诲辩耻辞;真正有民族元素的东西,中国人其实是迈不过去的,永远在自己的血液里的一种东西。&谤诲辩耻辞;
金兆钧表示,在疫情之下,两岸音乐人通过现场对话的形式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探讨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并进行一些理论上的研讨,很有意义。这次对话会以两岸原生民乐作为切入点,两岸有着非常丰富的民间音乐,可以聚焦如何携手共进,将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发扬光大。他表示,通过两岸音乐名师的对话,希望可以号召社会加强对原生态音乐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也希望吸引青年人主动去倾听民间音乐。&濒诲辩耻辞;音乐一定要有根,华语音乐要具有独特的中华基因。希望未来除了将华语音乐在我们自己的家园内发扬光大之外,也可以使其成为世界人类文化财富的一部分。&谤诲辩耻辞;
将近两个多小时热烈研讨与交流,两岸音乐工作者在民族文化基因传承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致的认同和共同的感知。9位音乐家围绕&濒诲辩耻辞;两岸原生态音乐的过去与现状&谤诲辩耻辞;以及&濒诲辩耻辞;两岸流行音乐的创作与未来&谤诲辩耻辞;两大议题,进行了两场精彩纷呈、金句不断的圆桌对话,深刻剖析了两岸原生态音乐的过去与现状,表达了对两岸流行音乐创作与未来的真知灼见。在音乐同根同源的认可中,增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对原生态音乐对当下的创作的价值和意义的定位中,坚定了民族文化自信。
对话活动现场合影
当日晚间,大家来到中山公园音乐堂,通过一场金曲不断的&濒诲辩耻辞;两岸音乐人交流汇&谤诲辩耻辞;,在音乐中增进情感、交流友情。交流汇分为&濒诲辩耻辞;相亲相爱&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乡愁&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乡音&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乡情&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明天会更好&谤诲辩耻辞;五个篇章,男高音歌唱家丁毅、歌唱家王洁实、女中音歌唱家陈冠馥、歌手王小玮以及一群年轻歌手同台,相继唱响《故乡的云》《鼓浪屿之波》《外婆的澎湖湾》《小城故事》《天耀中华》《多情地土地》等在两岸传唱已久的经典金曲。交流汇尾声,全场观众与参与活动的音乐人、歌唱家一曲共同唱响《明天会更好》,在这美好美妙以及充满祝福的歌声中,结束了此次两岸音乐人对话活动,期待下一次的美好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