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话剧舞台掀起了文学作品改编热,涌现出《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人世间》《尘埃落定》《繁花》《狂人日记》《我不是潘金莲》《俗世奇人》等一大批改编作品。创作者在改编的过程中完成了舞台叙事的重构表达,并赋予原作以时代精神,引发人们更深刻的思考。
9月26日下午,&濒诲辩耻辞;坊间对话&谤诲辩耻辞;第12期聚焦文学作品话剧改编热,以&濒诲辩耻辞;文学作品话剧改编的探索与创新&谤诲辩耻辞;为题开展学术对谈。本次活动由天美影视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北京戏剧家协会承办,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协办。活动由北京评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赖洪波主持。京艺苑视频号、微赞直播、天桥艺术中心视频号、微博戏剧等8个平台进行了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超20万人次。
对谈现场
北京评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赖洪波主持活动
天美影视签约评论家、北京评协理事、文艺报新闻部主任、副编审徐健担任学术主持人,天美影视特约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宋宝珍,国家一级编剧李宝群,编剧、国家一级导演、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副教授黄盈为对谈嘉宾。他们从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的不同角度,对文学作品话剧改编热现象进行了全面分析,围绕文学与话剧的相通性和差异性、优秀文学作品改编成话剧作品的策略与方法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学术主持 对谈嘉宾
&濒诲辩耻辞;文学与戏剧都是关乎人的艺术&谤诲辩耻辞;
宋宝珍认为,文学与戏剧都是关乎人的艺术,都必须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人性之美,在价值取向和审美倾向方面都追求真善美。但是,文学作品可以用大量篇幅描写人的心理、潜意识等,话剧作品则不然,当话剧人物站上舞台,其性格特点就应该一目了然。
李宝群认为,文学是用生动的文字来进行叙事的,而戏剧是在剧场里完成的戏剧叙事,通过演员的表演、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手段完成审美。谈到共通性,他认为,戏剧和文学是艺术之神的两个孩子,它们始终携手前行。戏剧文学就是大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离开了文学,戏剧的面孔就会苍白无力。
黄盈认同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的定义,他认为戏剧是对人的行动的模仿,而文学常常是直接叙述,代言体和叙述法是两种艺术形式的主要不同。同时,一部戏剧作品是否跨越时代、不断地在舞台上演,是检验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就像一首好的诗歌、一部好的小说能够穿越几百年一样。
&濒诲辩耻辞;改编戏把文学带回剧场,给孱弱的中国原创戏剧输血&谤诲辩耻辞;
宋宝珍认为,文学是戏剧创作的重要基础,文学作品为戏剧创作提供了重要资源。尤其是小说,因其具有足够的长度、丰富的人物关系、情节的发展延宕、值得解读的艺术表现空间,是很适合改编成话剧的。
徐健认为,优秀的改编是一次全新的创作,选择改编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取得成功,原小说的成功也并不意味着改编一定成功。实际上,改编催促创作者向着未知的领域挺进,不断激发无限的舞台创造力,这是改编的魅力所在。
李宝群认为,改编戏对于推动当下戏剧创作具有积极意义。他认为,这些改编戏瞄准国内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某种程度上是把文学带回剧场,给孱弱的中国原创戏剧输血。在原创剧本越来越稀缺的情况下,改编戏让戏剧人有了更广阔的舞台,不仅对原创戏剧创作具有启发意义,同时也使观众获得了文学和戏剧的双重美感。
&濒诲辩耻辞;改编者自己被原作打动,改编出来的作品才能打动观众&谤诲辩耻辞;
宋宝珍以话剧《家》为例,分析曹禺先生成功改编巴金先生小说背后的原因。她指出,曹禺先生的改编是&濒诲辩耻辞;非常格&谤诲辩耻辞;的改编,并不是完整表现小说的主要情节骨干,而是对主题进行了高度的凝练加工,是原小说精华的再创造。剧中的主人公变成了旧式家庭的困守者,这是因为旧式家庭人物关系是曹禺先生所熟悉和擅长的,也是最有戏剧性的角度,这些富有创造性的剪裁和加工都成就了这次成功的改编。
李宝群结合话剧《生命册》剧本创作,将其改编原则总结为&濒诲辩耻辞;叁改&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叁不改&谤诲辩耻辞;。他认为,第一,小说必须触动自己的内心,如果接受不了,就不要硬改;第二,要准确地看懂看透这部小说,没吃透不能改;第叁,要有能力将文学转换成戏剧形式,没有能力包住文学作品的&濒诲辩耻辞;野心&谤诲辩耻辞;,也不能改。改编过程中,要大胆保留精彩的故事,砍掉不必要的部分,同时适度强化主线。
黄盈分享了《黄粱一梦》《西游记》《我这半辈子》《钟鼓楼》四部改编作品的创作体会,分享了四种不同的改编方式。他认为,改编戏是一次全新的创作,在对原作充分尊重的基础上,要加入创作者个人对于生命的感受,才能在当下跟现代剧场的观众产生很好的共鸣跟互动。
徐健总结叁位嘉宾的观点,他认为,改编者要从自己最熟悉的东西出发,从诗化意象出发,从戏剧性出发,找到改编的突破口。同时,他也认为,只有改编者自己被原作打动,改编出来的戏剧作品才能打动观众。
&濒诲辩耻辞;改编者要找到叙述性和戏剧性结合的契机&谤诲辩耻辞;
宋宝珍认为,观众对于文学经典已经形成了心理共识和价值评估。因此,真正优秀的文学改编,必须通过戏剧表演增值文学作品本身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意蕴。在构思上,戏剧性是改编者需要考虑的重点,要用心在结构上下功夫,而不是情景再现式的表演。
李宝群认为,近年来很多改编戏都采用叙述体的形式,这就需要解决好叙述性和戏剧性的关系,改编者要找到叙述性和戏剧性结合的契机。因为观众要看戏剧情景中人物的行动、人物关系中的对抗、抵触、调整,如果过分依赖和强调叙述,就会变成长篇小说的朗读。同时,改编者还要选择合适的叙述形式,叙述不仅仅有客观叙述,还有情感叙述、心灵叙述,揪动人心的叙述才是高级的叙述体。
观众提问
互动环节中,现场嘉宾针对现场和线上观众的提问,围绕改编戏是否需要创作采风、如何平衡戏剧性和叙述性、如何看待改编戏对原着思想内涵的改变等问题,进行了精彩的解答。
&濒诲辩耻辞;坊间对话&谤诲辩耻辞;学术对谈活动是天美影视的新创文艺评论品牌,活动紧跟新时代文艺发展动态,邀请不同门类的文艺家、评论家开展理论对话,对优秀文艺作品、热点文艺现象和重要文艺思潮进行深入解读,让文艺评论走进大众生活,推动形成创作共识、评价共识、审美共识。目前,活动已成功举办12期。下一步,天美影视还将邀请戏曲、音乐、影视等不同艺术门类的资深评论家来到&濒诲辩耻辞;坊间对话&谤诲辩耻辞;活动,持续分享大咖观点,更好发挥文艺评论价值导向、精神引领的重要作用。
活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