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原攀向高峰&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电视剧这十年创作刍议
文/高小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电视剧进入一个黄金十年发展的繁荣期与高潮期。十年来,从电视剧的创作数量和质量,从艺术创新与时代审美的结合,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讴歌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弘气象,从现实主义创作浪潮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与当代现实题材电视剧的风起云涌,从关注民生题材体现的人文精神,从电视剧愈加强调文学性与哲学思辨等多个维度可以看出,中国电视剧迎来了从创作高原迈向高峰的新局面。
一 电视剧创作生态的持续优化
分析中国电视剧十年以来的发展与成就,离不开十八大以后,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生等领域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而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建党百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年、神舟飞天等重大历史节点和中国社会大事件的迭加效应,无疑对于中国电视剧创作的题材拓展、艺术创新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价值取向、审美趣味、文化需求亦发生重大变化,对于文艺创作自然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国家及主管部门持续整治&濒诲辩耻辞;饭圈文化&谤诲辩耻辞;,对电视剧高昂的明星成本祭出&濒诲辩耻辞;限薪令&谤诲辩耻辞;,对低俗以及粗制滥造的电视剧提高准入门槛,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优秀电视剧生产全环节的扶持政策。因此,这十年中国电视剧创作生态的持续优化,催生出一大批优秀电视剧,达到良币驱逐劣币的效应,使得这十年成为中国电视剧提升质量重要的机遇窗口期。
二 高扬现实主义精神的电视剧独领风骚
建党百年、新中国成立7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等一些重大历史节点,成为体现现实主义精神电视剧创作取材的富矿,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电视剧,如《外交风云》《觉醒年代》《跨国鸭绿江》《大浪淘沙》《香山叶正红》《鸡毛飞上天》《在远方》《山海情》《大江大河》《超越》等。这些带有献礼性质的电视剧,为何在口碑、收视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上能获得巨大成功,其核心的原因就是&濒诲辩耻辞;以人民为中心&谤诲辩耻辞;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这些献礼剧不是简单的讴歌赞美体,而是深入生活、植根百姓,以客观真实的历史脉络、艰难岁月、人物情感,以及始终奋发的民族斗志和浓烈的家国情怀来打动人心。电视剧《外交风云》首度揭秘建国初期,中国老一辈革命家与外交人员,为新中国争取更大国际空间而殚精竭虑、折冲樽俎;电视剧《觉醒年代》深度挖掘党史,以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公正的艺术态度,再现陈独秀对于我党建立作出的重大贡献;电视剧《跨过鸭绿江》通过普通战士的视角,真实再现战争的残酷,谱写了一曲悲壮战歌。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濒诲辩耻辞;鸡毛换糖&谤诲辩耻辞;经商基因种子的开花结果,电视剧《在远方》从快递到互联网创业,都真实再现了改革开放对于个体命运带来的巨大改变;正是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与时代重要历史节点的相互撞击,使得献礼剧中出现了一部又一部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爆款剧。
十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高扬现实主义精神,紧贴时代,直抵民心。以《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官》《安居》《猎狐》《小舍得》为代表的体现民生利益重大关切的优秀电视剧不断涌现。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横空出世,呼应了长久以来人民群众对于腐败的深恶痛绝。电视剧《安居》则直击高房价对于普通群众,尤其对都市适婚青年带来择偶、婚恋、生育方面的巨大压力;电视剧《小舍得》聚焦中国幼小教育问题,以及由此引发普通都市家庭父母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焦虑。《猎狐》在讲述追逃经济犯罪故事的同时,揭示了个体人性的复杂。在面对诸如决胜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礼赞英雄与时代楷模的重大事件与人物的聚焦时,还以单元剧的创新形式来展现,如电视剧《在一起》《石头开花》《功勋》都获得了收视与口碑的双赢。此外,这十年的现实题材电视剧还高度关注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保主题,如电视剧《最美的青春》《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反思了人类在文明高度发展进程中,如何与地球母亲和谐共生的人类命运主题。
三 中国电视剧的艺术创新进入快车道
十年来,得益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与文化艺术事业的空前繁荣,随着影视制作资金、人才、技术的加持,电视剧视听层面的艺术创新与突破日益显现。其中,以大制作所青睐的军事题材电视剧和古装故事剧尤为明显。《绝命后卫师》《跨过鸭绿江》《大决战》《深海利剑》《和平之舟》《特战荣耀》等电视剧,从战争场面营造、题材拓展、人物塑造等艺术创新角度不断带给观众新的感受。随着中国重工业战争片如《战狼》系列、《长津湖》等影片的好评如潮,中国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制作越来越强调战争场面的镜头语言与强视听效果。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强大,维护世界和平、保护海外华人权益的大国担当,包括国际反恐、救援的地缘政治改变,使中国军旅题材电视剧在题材拓展上转而面向世界。例如电视剧《和平之舟》《深海利剑》《维和步兵营》《埃博拉前线》等,基于真实素材创作,做到了年轻化叙事策略与时代审美的同频共振,不仅丰富了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外延与内涵,在提升军旅题材电视剧的观赏性同时,从民族情感与家国情怀上,更容易激发观众的共情体验。
以《大明风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延禧攻略》《如懿传》《清平乐》为代表的历史故事剧,无不体现精良制作下的匠心独具。出圈效应让此类电视剧火遍中国港澳台地区和韩国、日本等国以及东南亚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溢出效应更是火爆于网络和流媒体。而电视剧《大秦帝国》系列等再现了气势恢宏的古代军事战争场面,合纵连横、诸子百家所蕴含的中国哲学思想,传递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彰显了强烈的民族自觉意识与文化自信。
过去的历史剧多以正剧侧重&濒诲辩耻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谤诲辩耻辞;的重大历史事件,古装青偶剧侧重人物情感世界。而这十年来历史故事剧的主流与非主流,正在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叙事核心走向相互融合。如表现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的《赘婿》,表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尚食》,表现女性励志的《梦华录》,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电视剧人物去扁平化塑造,强调人物刻画多维度的立体展现;镜头语言具象与意象艺术表达的交融,对于戏剧张力和留白空间的情境营造;剧情演绎与矛盾铺成更加注重内在逻辑关联的缜密性,是中国电视剧这十年来在艺术内涵本体创新上的突破。历史题材电视剧更加关注具体历史语境背景下,个体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的勾连,更多站在平凡人的视角去剖析人物性格和命运,注重多维度的立体刻画。在艺术呈现手法上,通过镜头语言的具象与意象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以类似国画留白的方式预留给观众更多想象的空间,例如《白鹿原》中极具象征意义的鹿的出现;《觉醒年代》中蚂蚁、独轮车、城墙等大量蒙太奇镜头语言的出现;《数风流人物》中虚构张国焘、李达、包惠僧在陈独秀墓前的祭奠,以类舞台间离艺术手法的方式,描述叁人有关信仰与背叛的对话。真实的历史人物、事件与虚构的艺术情境交汇迭加,让观众在理性思考与心灵通感的撞击中,体察剧情所要表达的艺术内涵。
四 电视剧艺术对文学精神的倚重
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一剧之本很大程度决定着一部剧的成败。而剧本成败的重要关联在于剧作的文学性。&濒诲辩耻辞;文学是电视剧的天然母体&谤诲辩耻辞;,文学更侧重由文字带来的人物精神层面和意向空间的营造,在刻画人物上是其他任何艺术无可比拟的。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电视剧的创作与文学性之间的关联性是很高的。但是,随着电视剧商业化的不断发展,资本深入介入下的逐利性一度使得中国电视剧出现了轻剧本、重明星的倾向,过度迎合市场,忽略了电视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独立性思考。曾经被专家、媒体诟病的大量玄幻、穿越、甜宠、青偶电视剧的出现,伴随流量明星+滨笔的工业化复制生产,使得此类电视剧出现创作跟风化、内容空洞化、剧情悬浮化、台词口水化、演技幼稚化、审美肤浅化的倾向,上述问题的原因就在于忽略了电视剧作为综合性艺术,作为精神产物,它和戏剧一样,文学性是其最为重要的本质属性。
十年来,随着《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大江大河》《装台》《叁叉戟》《理想之城》《叛逆者》《人世间》等当代着名文学作品改编电视剧的播出,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电视剧在文学性回归道路上前行。如,电视剧《人世间》主创在文学转化影视过程中,以人物命运的向阳而生,以浓浓亲情、友情的温度,以哪怕是微茫也要散发光和热的力量,诠释人间真情大爱。这部剧的巨大成功,离不开原着文学性所折射的强烈人文关怀精神,也离不开编剧王海鸰始终对文学精神的坚守。电视剧作为大众艺术,我们并不讳言它的娱乐性,但既然是艺术,就不能简单的以迎合市场为终极诉求,它依然需要在艺术创作中以思想的深刻性与灵魂深处的触动为己任,从而激发观众的深度思考,引领时代审美。诸如《平凡的世界》等作品是通过优秀文学作品的改编取得的,但具有原创文学性的优秀电视剧剧本还不是很多。除了对一剧之本的地位强化和精心打磨,在编剧地位提升、优秀原创剧本扶持、重要电视剧奖项设置的倾斜等方面,仍需做很多工作。
(作者为北京评协理事、天美影视签约评论家,《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编审)
选自《电视艺术这十年(2012-2022)》(生活&尘颈诲诲辞迟;读书&尘颈诲诲辞迟;新知叁联书店出版),本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