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就是回故乡&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记任鸣
任鸣常说:&濒诲辩耻辞;我的人生第一个幸运是考上中戏,第二个幸运就是来北京人艺当导演。&谤诲辩耻辞;1987年,27岁的任鸣正式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当时的北京人艺星光熠熠,拥有着于是之、林连昆、朱琳、郑榕等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任鸣心里十分清楚,导演是一个需要学习和积累的工作。他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院里的关怀培养下认真吸收北京人艺优秀艺术家的优点和长处。从助理导演做起,再到副导演、联合导演,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走向导演之路。
1995年的一天,任北京人艺第一副院长的刘锦云给了任鸣一个剧本&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北京大爷》。这个剧本讲述的是北京城内一个满族四合院家庭两代&濒诲辩耻辞;北京大爷&谤诲辩耻辞;的故事,剧本京味儿浓郁,情节紧凑,正是任鸣苦苦寻找的京味儿话剧剧本。这个剧本很快就得到了剧院艺委会的认可,成为剧院重点项目。在剧本研究阶段,于是之、刘锦云、中杰英和任鸣一起仔细研究、揣摩人物的每一句台词,既要突出剧本的时代性又要突出时下人的精神风貌。
锦云老师问任鸣,想让谁演德仁贵啊?任鸣说希望邀请林连昆老师演德仁贵。那个时候,林连昆的身体不是特别好。任鸣也不知道最终能不能实现合作。正巧当天林连昆老师在剧院演出,任鸣就去后台找他,跟他说有一个特别好的剧本,希望他能来演。谁知林连昆老师说:&濒诲辩耻辞;我知道有这么一个本子,是《北京大爷》,艺委会也讨论了。我就是身体不是特别好,但我还是要演出,要支持年轻导演。&谤诲辩耻辞;任鸣没想到林连昆老师答应得这么爽快,心里十分感动。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戏剧创作思维十分活跃,各种各样的戏剧观念、戏剧流派、探索戏剧、实验戏剧百花齐放。在观摩学习不少探索作品后,任鸣也在观察、思考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学院派出身的任鸣非常明确,实验戏剧肯定不是自己的路子,世界观和人生观决定了自己并不属于颠覆戏剧、前卫戏剧那一类型的导演,还是应该在传承北京人艺的精髓的道路上,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作之路,使舞台上既有传统的东西,同时也不放弃创新探索。&濒诲辩耻辞;戏首先应该活在当下,然后再求永生。&谤诲辩耻辞;
《北京大爷》讲的是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时期的北京,记录了时代更迭下北京的变化、北京人的变化、北京景的变化、北京语言的变化,就如一面镜子反映了那个巨变时代的北京。整部戏前前后后排了近半年,因为中间赶上演员的两次外出演出,无形中增加了排练的周期,这让任鸣有了很长时间用来思考这部戏的表现手法。最终成戏,故事性特别强,舞美的景也做得特别写实、精致,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的环境。整部戏很好地记录了时代,强调着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提出了深刻的社会及人的问题。《北京大爷》的演出非常成功。首轮演出结束,大家去医院探望曹禺院长。曹禺院长握着任鸣的手说:&濒诲辩耻辞;听说《北京大爷》演得很好,是京味儿戏,又带有北京人艺风格。&谤诲辩耻辞;接着,他说了对任鸣此后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话:&濒诲辩耻辞;首先,戏是演给观众看的,一定要让观众懂;其次,北京人艺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不断地继承和发扬才能走下去;最后,要好好学习焦菊隐。&谤诲辩耻辞;有这些话剧前辈的支持和鼓励,任鸣感到既幸运又幸福。
从《北京大爷》开始,到后来的《金鱼池》《北街南院》《全家福》,再到《玩家》,任鸣排演了越来越多的京味儿话剧。任鸣骨子里喜欢北京,想用戏剧的手段表达北京,京味儿里有很雍容的,大气包容的东西。他曾说,&濒诲辩耻辞;戏剧就是回故乡&谤诲辩耻辞;。同时,他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现实主义表达方式,而是持续探索&濒诲辩耻辞;京味儿&谤诲辩耻辞;在不同时代的表达方式。过去的不少京味儿作品更多是讲述老北京的往事。任鸣要努力记录的是新北京,将北京的一草一木、景物建筑搬到舞台上,记录北京近年来的新变化、新精神、新面貌。过去任鸣的创作强调的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通过《玩家》等新京味儿话剧的探索,任鸣要追求更多的是传统与更加开放的现代相结合。他认为,一个剧院如果想生存有活力,必须有一种开放的、现代的胸襟。担任北京人艺院长的任鸣始终将自己对北京人艺的爱与责任放在心中,努力做北京人艺风格的继承者、发展者。他展示出的不仅是一个管理者的担当与魄力,更是一个艺术家的纯粹与初心。
作者:屈绍春
参考资料:
摆1闭徐健:《任鸣:对北京人艺的爱和责任》,《文艺报》,2019年6月28日第5版。
摆2闭白鸽:《30年90部戏:北京人艺院长任鸣的人生四季》,《北广人物》,2018年1月2日。
任鸣(1960年2月—2022年6月),男,中共党员。国家一级导演。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北京戏剧家协会主席。执导《阮玲玉》《古玩》《北京大爷》《哗变》《玩家》等数十部话剧作品,曾获文化部“文华奖”、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话剧“金狮奖”等多个奖项。1996年获“北京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99 年获“全国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称号,2007年获“繁荣首都文艺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者”称号,2009年获第四届北京市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