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影视

五省区市专家共话舞蹈的地域文化特性与传承发展

摆关闭本页闭 来源:京艺苑      发布时间:2024-07-23

 

 


对谈现场

  7月19日,文艺评论系列学术对谈活动&濒诲辩耻辞;坊间对话&谤诲辩耻辞;第32期&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濒诲辩耻辞;舞蹈的地域文化特性与传承发展&谤诲辩耻辞;在天美影视举办。本次活动由天美影视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北京舞蹈家协会承办。京艺苑视频号、新浪新闻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124万人次在线观看。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中国舞协副主席、北京舞协副主席郭磊,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舞蹈系教师、编导教研室主任刘佳,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河北省舞协副主席吴杨,国家一级导演、山西省舞协副主席王菁华,中国舞协副主席、内蒙古艺术学院原副院长赵林平参与对谈,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市文联签约评论家王欣担任学术主持。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赖洪波出席活动。


活动现场

 

学术主持人 与谈人

   

   


   

 

挖掘地域特色 传承历史文脉

 

  郭磊介绍,今年的第十一届华北五省(区)市舞蹈大赛参赛舞蹈作品题材丰富多样,深刻体现出我国地域文化的鲜明特色与民间舞蹈的博大精深。这对我们提升舞蹈创作编排水平、加强舞蹈人才培养有很多启示,同时也激励各地创作者深入挖掘民间舞蹈的地域特色,并同现代审美相融合,创作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结合创排实践,刘佳分享了其深入挖掘河源文化对天津地区的影响,从历史文脉中汲取创作灵感的初衷。吴杨认为,河北民间舞蹈资源丰富,舞蹈工作者要紧抓地域文化核心,运用现代审美眼光,融合现代生活方式,创新演绎地域舞蹈,促进其传承发展。王菁华介绍,山西不仅有滚滚黄河、巍巍太行的壮丽美景,更有瑰丽厚重的文化底蕴,这是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宝贵源泉。赵林平表示,蒙古舞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刚柔并济的风格韵律、开放包容的审美特征而深受观众喜爱,实践证明,舞蹈创作要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抓住地域特色,深挖民族文化元素。

 

以技艺为基石  承载文化内涵

 

  赵林平以顶碗舞的创新发展为例,分析了舞蹈技术与文化内涵之间的关系,舞蹈的创新传承往往需要突破更高的技术难度,在技术过关的基础上,方能更好地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王欣认为,舞蹈技术要同文化内涵、审美特性相结合,在创作和表演中,舞蹈工作者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推动舞蹈在当代的发展。王菁华强调,舞蹈技术之所以重要,不仅因其是舞者专业性的体现,更是艺术得以表现的基础,希望更多观众能够深入理解舞蹈技术背后的付出和传达的情感,进而提升鉴赏能力、增添欣赏趣味。

  郭磊表示,在助力民族民间舞蹈传承发展的过程中,舞蹈院校将创作与育人相结合,在提升学生舞蹈技术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提升其文化修养和美学素养,引导他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刘佳表示,在舞蹈专业教学过程中会带领学生挖掘地方文化特性与精神特质,增强学生对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的了解。吴杨认为,舞蹈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出拥有学者头脑、舞者身体、完整人格的文艺工作者。

 

让科技为创作服务 推动舞蹈跨界融合

 

  郭磊认为,当下舞剧创作,全息技术等多媒体手段的融入,创新了舞台设计,增强了观众的视觉体验。舞蹈是人类对内心情感的表达,舞蹈工作者需辩证地看待科技赋能舞蹈创作,正确处理好科技手段与舞蹈艺术本体的关系,谨慎地利用科技手段来丰富舞蹈表现。王欣表示,科技无法代替人类抒发情感,在舞蹈艺术发展过程中需保护好舞蹈的核心属性&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用肢体语言表达人类情感。吴杨表示,无论是技术还是艺术,最终都要回归人的情感的传递,用一招一式来表情达意。

  赵林平认为,舞蹈工作者需在了解各种科技手段的基础上,用科技服务舞蹈创作、赋能人才培养。王菁华提出,在技术运用上需把握好尺度,避免急于求成,不能让科技手段成为主导,从而使舞蹈失去核心价值。刘佳分享了舞蹈影像创作的体验,她认为,镜头语言仅是辅助,舞者的身体语言仍是主体,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如何做好两者间的平衡。

 

 

观众提问

  现场交流环节观众踊跃提问,围绕舞蹈人才培养、舞剧市场前景、舞蹈素质教育等话题,与嘉宾进行了交流。

  文艺评论系列学术对谈&濒诲辩耻辞;坊间对话&谤诲辩耻辞;于2021年创办,目前已成功举办32期,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吸引了众多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的线上线下参与,为文艺创作者和评论家搭建了对话交流的桥梁,为文艺受众搭建了艺术品鉴与欣赏的平台。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天美影视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