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北京老舍文学院文学会客厅第10期林遥新作《海岳:北平以北的烽火记忆》《金庸小说的微声》分享会成功举办。北京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周敏主持会议,《青年文学》杂志主编张菁担任学术主持。
《北京日报》高级编辑、评论家解玺璋,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原社长潘凯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学评论家李林荣,北京文学期刊中心副主任张颐雯,北京作协理事、延庆作协主席周建强,《光明日报》高级编辑、天美影视签约评论家饶翔,《文艺报》副编审、青年评论家行超,中国现代文学馆学术研究中心主任李蔚超,文学评论家、出版人王朝军及北岳文艺出版社编辑高海霞,《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编辑白杏珏,北京老舍文学院学员代表侯磊、叶晓、梁小兰、左雯姬、祁建、许青山,及作者林遥出席本次分享会。
《海岳:北平以北的烽火记忆》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林遥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以历史事件为依托,历时4年创作,真实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以北的平北地区,军民一心,不畏艰难牺牲,最终取得胜利的悲壮史实。《金庸小说的微声》是一本文化随笔集,从金庸小说中不为人注意的小事、细节入手,深入到金庸着作的版本、人物原型、创作背景,以及典故出处探微溯源。
《北京日报》高级编辑、评论家解玺璋
解玺璋认为林遥的视野很开阔。《海岳:北平以北的烽火记忆》涉及了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从中共中央的战略性来看开辟平北根据地的必要性。
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原社长潘凯雄
潘凯雄将林遥的创作特点概括为&濒诲辩耻辞;知识性、阅读性、组合性、思考性&谤诲辩耻辞;。《海岳:北平以北的烽火记忆》的参考文献及书目丰富,平北在这些着述中只是一个或者散见的若干个点,但林遥下功夫将这些点都一一&濒诲辩耻辞;抠&谤诲辩耻辞;出来了,并通过一定的历史逻辑来进行组合,这就是&濒诲辩耻辞;四性&谤诲辩耻辞;的体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学评论家李林荣
李林荣认为《海岳:北平以北的烽火记忆》是对于北京和北京周边地区抗战历史全景式的立体呈现,具有非常独特的价值。
北京文学期刊中心副主任张颐雯
张颐雯指出,林遥在《海岳:北平以北的烽火记忆》后记里写到,这是他的一个思考、一个追忆,而从他的整个文章贯穿中都能看到这一点,这种历史细节带来强烈的历史感。
北京作协理事、延庆作协主席周建强
周建强阅读林遥作品的整体感受是纪实风格、小说笔法、评书气质,认为林遥的创作体现了延庆作家、妫川文学的宽生态势。
《光明日报》高级编辑、天美影视签约评论家饶翔
饶翔注意到《金庸小说的微声》的写法很独特,并非是在文本内部写,而是从里面引出来一个点,以这个点不断拓展,有点像由一个石头扔出去荡起涟漪,一轮一轮地往外扩散。
《青年文学》杂志主编张菁
张菁提出,准确是林遥首先追求的第一要务,他的写作十分扎实,并通过创作建立他和事实、他和事件之间最真实、最深度的链接。
《文艺报》副编审、青年评论家行超
行超认为《金庸小说的微声》采用了类似报纸副刊的写法,也让她体会到,研究作家或作品,最重要的就是&濒诲辩耻辞;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谤诲辩耻辞;,林遥做到了这一点。
中国现代文学馆学术研究中心主任李蔚超
李蔚超提出,当代文学艺术目前出现了&濒诲辩耻辞;博古通今&谤诲辩耻辞;的创作新潮,《金庸小说的微声》让她意识到,金庸和一代办报人、和武侠小说的命运,和香港的繁华与落寞密切相关。
王朝军、侯磊、叶晓、梁小兰、祁建、许青山也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作者林遥
林遥以文物修复为喻,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感受:&濒诲辩耻辞;历史为逝去的人作传,我所做的就是不断打捞时光的碎屑,通过写作使之重塑。&谤诲辩耻辞;而在打捞的过程中,他也总是被感动。
北京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周敏
北京老舍文学院文学会客厅是优秀青年作家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旨在为优秀学员出版图书搭建一个研讨、交流分享的平台。张菁和林遥作为&濒诲辩耻辞;优秀学员导师制&谤诲辩耻辞;中的一对师徒,在创作和生活中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文学院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发挥项目机制,鼓励学员扎根基层、持续创作,增强师生、学员间联系,为北京文学繁荣发展事业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