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文学之光 照亮北京——北京老舍文学院导师讲义书库系列丛书“百年文学中的北京”新书座谈会在天美影视艺术工坊举办。本活动是“第九届北京十月文学月”重点活动之一,由天美影视、北京出版集团主办,北京老舍文学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承办,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历史文化研究与发展创新中心协办。
天美影视党组书记陈宁,北京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吴文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周云磊,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赖洪波出席会议并讲话。&濒诲辩耻辞;百年文学中的北京&谤诲辩耻辞;书系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张莉,沉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监事长贺绍俊,《文艺报》原总编辑、中国作协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梁鸿鹰,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周晓枫、乔叶、石一枫,北京文学期刊中心主任师力斌,《中国作家》副主编、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付秀莹,《光明日报》高级编辑、天美影视签约评论家饶翔,诗人、评论家杨碧薇,青年作家、编辑侯磊、孟小书,青年诗人、评论家李壮,青年诗人、译者杜梨,青年诗人胡小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胡晓舟等多位专家参加座谈并发言。会议由北京作协驻会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周敏主持。
天美影视党组书记陈宁
陈宁表示,&濒诲辩耻辞;百年文学中的北京&谤诲辩耻辞;的出版具有深刻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从文学专业的角度看,这是一份回顾百年北京文学的名作精品,对北京方方面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文艺创作的角度看,这套书是文学类别主题创作的范例,也是跨越百年的北京优秀作家作品的凝聚载体;从城市文化角度看,这套书为北京留下了一幅多维度的立体文学画卷,吸引着人们&濒诲辩耻辞;打开&谤诲辩耻辞;这座城市,帮助人们更生动地认识这座城市;从社会价值的角度看,这是一套文学人才培养的教科书,对文学工作者、文学爱好者群体,乃至学校基础教育都有着积极影响。
北京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吴文学
吴文学认为,文学是城市精神和文化底蕴的体现,北京作为一座文脉悠长的城市,其百年文学书写不仅汇集了几代作家对这座城的历史记忆,也见证了首都的社会变迁与形象构建。&濒诲辩耻辞;百年文学中的北京&谤诲辩耻辞;书系的出版,对于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北京故事,盘活城市文学记忆、构建城市文学书写体系,弘扬大国文化自信、推动出版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周云磊
周云磊表示,过去的百余年间,北京师范大学也是北京日新月异发展的重要见证者。下一步,依托北京历史文化研究与发展创新中心,希望推动建立北京相关文学作品的数据库;同时推动北京相关文学作品走进北京乃至全国基础教育,作为了解北京文化、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参考。中心将与各方在文学作品的北京研究和教育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共同为北京文化中心的建设贡献力量。
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赖洪波
赖洪波认为,&濒诲辩耻辞;百年文学中的北京&谤诲辩耻辞;书系作为北京老舍文学院导师讲义书库的一个里程碑,是天美影视和北京出版集团强强联合的成果,其内容涵盖小说、诗歌、散文叁大文学体裁,是北京作家群跨越时空的一场盛大的同题写作,以更加整体性的视野勾连起北京文学的百年文脉。天美影视将继续全力支持文学工作者,通过文学的力量将北京故事转化成更具特色和时代感的文学新景观,为北京持续深化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北京作协驻会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周敏
与会作家、评论家代表围绕北京文学的历史与发展、作家与城市的关系、文学作品如何反映北京,以及&濒诲辩耻辞;百年文学中的北京&谤诲辩耻辞;出版的重要意义等方面开展深入座谈。专家们一致认为,&濒诲辩耻辞;百年文学中的北京&谤诲辩耻辞;是一套展现文学视野中的北京的优秀文学作品集,这套图书既体现了学者的专业性,也具备大众性和普及性。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这套书能在内容和渠道等方面做进一步拓展,在构建北京文学体系、推广北京文化、讲好北京故事方面发挥更广、更深的作用。
&濒诲辩耻辞;百年文学中的北京&谤诲辩耻辞;书系
从&濒诲辩耻辞;源头活水&谤诲辩耻辞;到&濒诲辩耻辞;当代回响&谤诲辩耻辞;
沉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监事长贺绍俊
贺绍俊认为,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文学写作应具有更多的内涵。他认为80年代的京味小说虽然味道很正但与现实有一定隔膜,而90年代的北京文学则淡化了京味,热情拥抱现实,体现了北京文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世纪北京文学的特点则是立足于北京,又具有全球性的眼光,因此北京作家应具有宽广的胸怀,为塑造面向世界的北京文学而努力。
《文艺报》原总编辑、中国作协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梁鸿鹰
梁鸿鹰表示,&濒诲辩耻辞;百年文学中的北京&谤诲辩耻辞;书系的价值深远,给北京留存了一段文化记忆,也为文学和文化工作带来了启示和开放性,期待未来能编纂“戏剧中的北京”等新类别。他认为评论、报告文学和非虚构作品都是展现北京文化和文学的重要载体。有着百年历史的北京文学是一脉奔腾不息的源头活水,“机遇大于挑战”,未来的北京文学会更加欣欣向荣、生机盎然,吸引更多的作家来书写北京。
青年作家、编辑侯磊
侯磊分享了自己的北京成长经历。最初,他通过撰写对于北京的文史专栏,获得了更深入地接触和了解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机会,同时开始系统地写新北京、新生活,逐步汇聚成篇。正是这些点滴的记录,汇聚成了对北京最真挚的描绘。
诗人、评论家杨碧薇
杨碧薇认为&濒诲辩耻辞;百年文学中的北京&谤诲辩耻辞;书系体现出很强的当代意识。书系突出了北京文学的地域特点,填补了学术研究之外的文学选本空白,对北京的历史和文化有丰富深入的展现,体现了编者的文学史眼光和批评眼光。她期待这套书能做成有声书,以便更多读者能够接触和了解。
青年诗人、评论家李壮
李壮表示,北京作为一个大都市,不仅在物理空间上巨大,更在文化想象和个体自我认同上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他以自己十年前挤地铁的经验和现在夜驾的经验为例,说明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看北京,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书写。他认为北京永远是值得书写的。
&濒诲辩耻辞;百年文学中的北京&谤诲辩耻辞;书系
匠心打造百年文学精选
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周晓枫
周晓枫认为,该书系深刻地记录了个体的独特声音与鲜活的生活细节,能够透过文字感受生动真实的北京片段。如何通过文字和文化作品来保存和传承历史记忆,如何通过创新来保护和增值传统,则是未来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应当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创新性的解读重构,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为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做出贡献。
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乔叶
乔叶表示,北京的文学反映了城市的实体和个体的精神,&濒诲辩耻辞;百年文学中的北京&谤诲辩耻辞;书系是多方共同努力的成果。她特别感谢了主编张莉,提到她的严格选编标准和对作品的深刻影响。乔叶还谈到了自己与北京的关系,表达了对北京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继续创作和出版的期待。
北京文学期刊中心主任师力斌
师力斌认为书中入选的诗人很经典,从五四时期沉尹默、胡适等再到上世纪80、90年代的诗人,相当于一部北京百年新诗史。这套书的选编十分具有挑战性,显示了独到的诗歌观念,涉及作家作品的价值以及他们在文学史中的位置等问题。
《光明日报》高级编辑、天美影视签约评论家饶翔
饶翔认为&濒诲辩耻辞;百年文学中的北京&谤诲辩耻辞;书系的装帧、阅读体验和设计都非常出色,不仅适合作为礼物赠送,也值得收藏。作家们正在将私人的日常生活重新投放到公共空间中,去更深刻地感知时代的精神脉络。他鼓励年轻作家更多走向十字街头和公共环境,去捕捉和表达时代的变迁。
城与人的相互渗透
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石一枫
石一枫认为,选本展现了北京文学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特质,难度和思想含金量极高,不仅超出了他的预期,也体现了编选者的深思熟虑和独特眼光。&濒诲辩耻辞;百年文学中的北京&谤诲辩耻辞;书系具有很强人物意识,提醒作家们要不断发扬北京文学的人物画廊特质,创作出更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
《中国作家》副主编、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付秀莹
付秀莹分享了北京对她个人生活和创作的巨大影响。她指出,北京的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相互交织,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城市张力。这种张力不仅展现了城市的全貌,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它促使作家深入挖掘隐藏在宏大背景之下,与每个个体紧密相连的细节,创作出既具有宏大视野又贴近人心的文学作品。
青年作家、编辑孟小书
孟小书特别提到了《小说中的北京》选本对她的意义,这让她再次肯定了自己作为一个北京人的身份。从老舍到史铁生再到现在的新兴作家,北京文学有着不断发展和演变的文学脉络。在她的创作实践中,都市题材始终与北京城市紧密相连,偏爱运用地道的北京小话进行写作。她还特别关注一批新兴职业群体,试图通过他们的独特视角来洞察北京的变化与发展。
青年诗人、译者杜梨
杜梨更倾向于从内部视角和鲜为人知的细节来描绘北京,认为书写北京需要寻找新的角度和细节。她以自己工作经历为例,从员工的视角看待皇家园林的古建和文物,有了许多新发现。同时,她也关注到北京的动物多样性,希望未来能继续通过不同的视角去看北京,为北京带来新的文化历史意义。
青年诗人胡小海
胡小海感激北京这座包容的城市,让他历经多年漂泊生涯后,在北京找到了文学创作的平台和机会。胡小海认为,随着生活视野的不断扩大,写作题材也肯定会随之拓展,从什刹海到潮白河之间,工作和生活的经历,都是创作素材。
&濒诲辩耻辞;百年文学中的北京&谤诲辩耻辞;书系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张莉
张莉表达了对&濒诲辩耻辞;百年文学中的北京&谤诲辩耻辞;书系受到关注和期待的感谢与喜悦,并详细介绍了编选过程中的考量和原则——生动、鲜活、常读常新,既要有深入人心的经典作品,也要有广受关注的新锐佳作。张莉表示,编选&濒诲辩耻辞;百年文学中的北京&谤诲辩耻辞;书系的过程,是重新领略北京为何如此迷人的历程:“‘百年文学中的北京’见证着北京一路繁荣、一路盛景,也是用文学作品的方式书写着北京的百年文学史。”张莉希望能为北京文学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期待有更多同行参与到书写北京、编纂北京文学作品的工作中来。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胡晓舟
胡晓舟表示,张莉及其团队以开阔的学术眼光、深厚的文化情怀、严谨的编选思路,在百年来浩如烟海的书写北京的作品当中梳理文脉,呈现出这套精彩的&濒诲辩耻辞;百年文学中的北京&谤诲辩耻辞;书系,让广大读者通过文字感受北京、触摸北京,更积极地融入到新时代北京的生活中。数十年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一直致力于推出北京文学的精品力作,今后也将和作者、评论家、文学工作者以及广大读者一起,讲好北京故事,为北京的文学事业发展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