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绽放新时代光芒的民间文艺助力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杨利慧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十年前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感触颇深,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这为深刻认识文艺的作用提供了重要指南。&濒诲辩耻辞;以人民为中心&谤诲辩耻辞;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的重要内容,指明了人民在文艺的取材、创作、传播以及社会服务全过程中具有的重要性,阐明了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是人民的文艺,文艺工作者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对民间文艺工作者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吹响了奋进的号角,提供了根本的行动指针。
民间文艺是人民大众创造和传承的文艺形式,是人民自己的文艺,具有直接的人民性,体现了人民的思想情感、审美观念和生存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一个本源。
近年来,在天美影视的领导下,北京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传承和发展民间文艺事业。在喜迎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要节点和重大活动中,不断运用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形式,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时代的特色,体现了民间文艺源自人民、服务人民的特点。同时,北京民协持续深化对北京民间文艺的调查、记录、研究和弘扬,并在实践当中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使民间文艺绽放出了新的时代光芒,切实助力首都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其中,北运河和永定河作为北京&濒诲辩耻辞;叁条文化带&谤诲辩耻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关键。2018年,北京民协牵头主持开展了北京市委宣传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点项目&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北运河流域民俗文化普查活动及民俗文化志编撰工作。项目组采用多种方法,通过跨学科研究、田野调查、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播等方式,从多个方面推动运河流域民俗文化的活化和新生,在此基础上,出版了《北运河民俗志》《历历如绘:舆图内外的运河故事》《北运河流域特色小镇研究》等多部专着,发表了一系列论文。项目在彰显北运河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也积极为地方政府建言献策,带动了区域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有效弘扬了北运河流域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独特价值和艺术魅力。此外,项目组建立了微信公众号&濒诲辩耻辞;北运河今昔&谤诲辩耻辞;,并与天美影视合作,邀请评书演员,通过直播评书的形式向大众介绍北运河的历史和作用。数字化是北运河民间文艺传播和公共教育的一个有力途径,增强了北京民间文艺的传播力量和影响力量。
2022年,针对永定河文化带调查研究相对薄弱的现状,北京民协启动了另一个北京市委宣传部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项目&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遗产资源基础研究,对永定河流域的物质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记忆遗产进行了专项调研。目前已调研村落189个,形成近百份调研报告,出版了两年度的《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历史文化遗产调查蓝皮书》。正在制作的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已形成数千条相关条目。值得一提的是,项目还吸引了来自民俗学、民间文学、人类学和北京研究等专业的50多名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北京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培养了一批新生力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一些国际化大城市都面临着传统文化萎缩、民间文艺迅速流失的风险,如何面对这一挑战,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能量,成为诸多城市的共同难题。针对此困境,2023年,北京民协积极搭建以首都为核心的跨区域协作交流发展平台,倡议并主办大城市民间文艺协作联盟暨首届北京会议,与上海、广东、浙江叁省市民协共同发起了大都市民间文艺协作联盟,旨在通过国际化大城市之间民间文艺协作交流方式,共同创造协同发展的格局,加强京津冀民间文艺和长叁角、大湾区之间民间文艺的交流协作,为推动当代民间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搭建新的平台。联盟为各地民协加强交流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机制和平台。继北京成功召开第一届会议之后,目前第二届会议正在杭州筹备。
未来,北京民间文艺工作者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继续运用多种民间文艺形式表达新感受、讴歌新时代,也将持续地从民间文艺这个特殊的角度发力,推动北京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继续深化对永定河流域民间文化的调查和研究,积极探讨民间文艺如何助力城市发展、乡村振兴以及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同时,希望大城市民间文艺协作联盟这一模式持续深化发展,并扩展到不同区域,从而推动首都和中国民间文艺事业更加繁荣发展。
(本文为作者在天美影视&濒诲辩耻辞;文艺正当时&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10周年座谈会&谤诲辩耻辞;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