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北京文艺论坛期间,不同艺术门类的文艺家、评论家和创作者展开5场圆桌对话,分别围绕&濒诲辩耻辞;文学的跨界&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舞台艺术新方向&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艺术的国际传播&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主题创作的新景观&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跨媒介时代的传统文化&谤诲辩耻辞;5个单元主题,聚焦精品创作,系统梳理新时代以来北京文艺呈现的新特点、新景观和新趋势,助力推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首都文艺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第一单元:文学的跨界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大先
音影图文时代艺术门类的分界正逐渐在弥合
文学艺术早期是一体,我们现在谈的&濒诲辩耻辞;分界&谤诲辩耻辞;可能是近代以来专业化、职业化的结果。新的时代到来,音影图文成为文艺形式主流,早先形成的分界在逐渐在弥合,科技和人文融合,生命和精神融合,创作当中资本和艺术融合&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方方面面都在融合,原来的壁垒在松动,原来的疆界在瓦解,跨界催生出新的文艺成果。
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龚应恬
文学的丰厚性可以增强其他艺术的思想深度和厚度
文学和其他艺术门类是同血同脉的兄弟关系,它们各自生长、相互通融。在文学的影响力和受众范围越来越小的今天,需要用跨界的形式来拓展、推广和传播文学,但丰厚的文学可以增强其他艺术的思想深度和厚度。文学要有自己的发动机&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文学本身的原浆、原味、原动力。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周晓枫
文学的跨界能带来更多的期待和回应
每一次文学发生变化,往往跟它内在的载体变化以及社会需要有关。从用竹子记录文字到印刷术,文学的传播渠道发生变化,文学的受众人群、读者需要也会发生变化。文学性包含着丰富性和复杂性,作家要保持内心的独立性甚至一部分对抗性,但也不能变成完全的防御,跨界有时能够带来更多的期待和回应,这也是十分美好和重要的。
东城区文联副主席、作家刘一达
社会的复杂多元性决定了文学跨界的可能性
文学本身是社会生活的产物,社会生活是复杂多元的,它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就决定了文学跨界的可能性。跨界的现象古已有之,特别是文学和艺术。科技的发展使跨界成为一种趋势,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文学的跨界变得司空见惯,作家根据社会和自身需要,在文学的体裁、创作的选择上也有了更大的空间。
网络作家柠檬羽嫣
未来可能是文学和影视深度融合及双向奔赴的状态
文学作品通过影视呈现,不仅可以吸引到很多原着作者,还能够扩大它的受众群体。文学跨界的过程中,往往会优先考虑受众的普及性和娱乐性,这就可能导致文学作品的复杂性被简化或稀释,但不能说所有的跨界都有风险,有许多成功的跨界实践既能既保持文学作品的深度,又能拓宽其传播渠道和影响力,还可以引导大众的审美。
第二单元:舞台艺术新方向
北京日报社高级编辑解玺璋
戏剧创新的前提是坚守自身价值
对于传统艺术与新兴技术的跨界融合,文艺创作者并非&濒诲辩耻辞;轻装前行&谤诲辩耻辞;,而是肩负着重视传统滨笔开发、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留给后人众多以供开发利用的宝贵素材,关键在于当下的文艺创作者是否具有让传统滨笔同今天发生关系的能力。说到守正创新,创新绝不可忘记守正。以戏剧为例,创新的前提是守住戏剧本身的价值。
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原中国人民警察部队政治工作部文工团艺术指导王宝社
戏剧无冲突相当于相声无包袱
现在许多文艺创作者都在追求新的舞台美学特征,让舞台艺术形式走在前沿,但现象级作品一定是坚守戏剧本体的。对于艺术来说,守正创新中的&濒诲辩耻辞;正&谤诲辩耻辞;就是艺术的规律本质。戏剧题材包含人和事、强烈的情感表达、戏剧性叁要素,戏剧永远是冲突的艺术,永远得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的生命与灵魂、表现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戏剧无冲突相当于相声无包袱。
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魏春荣
让古老的昆曲艺术讴歌当下
在600余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昆曲逐渐演变、适应、保留在每一个当下的时代,成为迄今为止活跃在舞台上最完美的艺术范式之一。近来,将《诗经》与昆曲相融合的《国风》、讲述&濒诲辩耻辞;两弹一星&谤诲辩耻辞;功勋郭永怀夫人的《李佩先生》等作品,正探索用古老的昆曲艺术讴歌当下、展现时代的精神面貌。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刘悦笛
舞剧实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当代化视觉呈现
舞剧实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当代化视觉呈现,在古今融合与返本开新中走向守正创新。《只此青绿》具备大写意式的抒情、极简主义的叙事、动静结合的节奏、虚实相生的气韵,集中彰显了中国古典美学。其出圈的&濒诲辩耻辞;青绿腰&谤诲辩耻辞;,用身体的曲折模仿《千里江山图》中的山形起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动演绎。舞剧的成功在于其生逢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在于迎合大众审美的维度,更重要的是舞剧历史包袱最小,用最创新的形式拓展了舞蹈艺术本体。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副教授黄盈
在传统与现代间迈开更大的步子
新时代,文艺创作者的内容素材是充盈的,而形式探索可以尝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迈开更大的步子,我们应珍视北京宝贵的文化资源,更加重视、保护、发掘老舍等北京作家滨笔,融合新兴技术,用开放的心态探索艺术的跨界融合。
第叁单元:艺术的国际传播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教授黄悦
国际传播的语境中艺术是一支有生力量
无论是在国际传播的语境中,还是在传统文化当代化的语境中,艺术都是一支有生力量,而且它一定会是把我们和那些硅基的、人造的东西区分开来最核心最根本的东西。艺术的国际传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杂技与魔术》主编徐秋
没有语言障碍的杂技可以展示中国当代的精神力量
杂技在国际传播上有一个独特的优势,一是没有语言障碍,二是雅俗共赏。杂技是当代的人表演的,可以展现中国当代的精神力量、美学追求。杂技赛场也是市场,北京杂技不只是去比赛拿奖,同时还要挣订单。
中国音乐剧制作人李盾
中国文化走出去,音乐剧应该起到主角的作用
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一种艺术形式,在这个时代里音乐剧应该起到一个主角的作用。农耕时代登峰造极的所有艺术形式,在大工业到来之前都不约而同地成为被保护者,东西方都是如此。音乐剧和电影出现之后,就成了主角了。传播最好的方式就是裂变,要寻找裂变的可能性。在做音乐剧之前,要进行漫长地学习审美的转换,把东方故事带到世界上去,我现在还在路上,还要继续学习。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冷淞
国际传播重在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
在国际传播领域我们出现了三大融合、四端联动和五维串联的变化。即媒体融合、文旅融合、跨界融合;电视变成超级宣推、权威背书和精品创作,网络变成圈层传播,热搜和朋友圈变成新的舆论战场,短视频和直播精准到达To C端;赛、会、展、演、游一体化。现在只要谈到艺术创作,好像必须要跟旅游挂钩,这可能喜忧参半,一方面艺术要链接消费,要产业化;另一方面,也要守望艺术的精神家园。网络的圈层传播导致了艺术创作的垂直化和精分化,越垂直的反而传播越好,越综合性的反而传播越差。在国际传播中,从我们一点经验来看,从润物细无声到无声胜有声,话说得越多传播越差。
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陈霞
艺术的多元性能够丰富我们的国际舞台表达力
艺术的多元性能够进一步丰富我们国际舞台的表达力。艺术作品虽然有多元的形式,但有共同的主题,比如说爱、希望、勇气等等,这些能够连接我们不同人们的观念,强化我们全球的共识和相互的理解。
天美影视签约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网络文艺研究中心主任、艺术与美育研究院教授许苗苗
础滨技术将是助推网络文艺对外传播的新趋势新优势
与其说网络文艺是一种特殊的文艺形式,不如说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看参与或者介入的方式。网络文艺或者网络媒介,提供了一种大众参与、大众解读的方式,便于跨越文化壁垒,它能把全球范围内,对某一个话题感兴趣的群体组织起来。未来,础滨技术将是助推网络文艺对外传播的新趋势或者新优势。